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对幼儿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培养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9
/ 2

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对幼儿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培养作用

李琼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第二幼儿园

摘要: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又不断变化的集体,其中包含了人们的社会行为以及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会对个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对其社会心理产生作用,在社会心理的作用下也会支配人的社会行为。幼儿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并不能接触到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生活,这只是一个过渡时期。这个时期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使其能够在今后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参与社会生活时也能更好地面对。幼儿时期心理方面的社会性教育主要分为自我意识、社会认知和社会情感三个方面。自我意识则包括自我认识、评价、体验和控制等方面。社会认知包括对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认知、社会对环境的认知、性别角色认知等;社会情感包括对周围事物的情感、对人的情感或对抽象的社会情感等。社会行为则是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和社会适应行为三类。不难发现,无论是从心理教育还是行为方面而言,幼儿园开展社会领域课程对幼儿的发展和适应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引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社会领域包括两个方面,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孩子在交流中,可以学会与他人交流互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自主游戏活动可以满足孩子的个性化需求,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幼儿在自发的交流与合作中,提高自身好奇心和探究性。幼儿可以在游戏中与小伙伴进行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社交能力。因此,幼儿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创设不同类型的自主游戏,促进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属性审视

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构建首先要做到生活化。生活是幼儿获得社会经验最为直接的方式,也是最为贴近幼儿的。社会领域课程并非是单纯的教授,或是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对幼儿能力的培养。所以生活化的活动或是游戏,能够让社会领域课程贴近幼儿生活。在幼儿的生活中找寻适合其社会品格培养的方面,制定相适宜的课程内容,促进幼儿社会性的整体发展。同时,幼儿在活动或是游戏中得到的经验,又能够反作用于其真实的生活,以此让社会领域课程与幼儿的生活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其次,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构建要实现整合化。幼儿教育是要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社会性课程作为其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并非是独立存在的。幼儿园构建社会领域课程要注意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衔接和协调,确保社会领域课程既不会与幼儿应当学习的既定课程相冲突,同时也不会孤立存在。另外整合化还体现在与幼儿的知识层面、理解能力相整合。在开设相关课程时要注意幼儿发展的阶段,根据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经验构建课程,以此做到课程内容切实对幼儿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二、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课程内容

社会领域的科学、适当和实用教育内容是有效开展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先决条件,也是改进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优先事项。目前,幼儿园的社会课程内容是独特和片面的,选定的教材没有充分涵盖《指南》规定的幼儿园的社会内容和要求,无法实现幼儿社会发展目标在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方案建设的实践研究领域,研究人员制定了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方案的内容, 该方案的重点是国防军事方案+身体情报课程+社会实践活动+N。幼儿园可以通过军警和国防方案促进爱国党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思想,为幼儿举办各种游戏,体验国防教育 培养幼儿努力工作永不失去的精神;提高幼儿的自主性,学会合作,学会坚强成长。幼儿园可以通过三度、四度和五度方法的体育智能课程,帮助幼儿增强体力、发挥潜力、增强社会复原力和培养独立人格。幼儿园可以通过广泛的活动幼儿园可以通过扩大社会n个领域的方案,如图画书、中国传统文化方案、职业教育方案、生命教育方案、感恩节教育方案等,改进社会领域《行动纲领》的内容和要求。,以实现幼儿园的社会目标。

三、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课程实施有效途径

  1. 教会幼儿交往的技巧,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一个友好对待朋友的孩子的第一步是学会用礼貌的语言和人交谈。在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缺乏情感交流,教师在互动中占主导地位,对互动方向和速度的控制,以及幼儿的被动态度,使得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导致教师高度的控制和纪律约束以及高度依赖这种不平等关系对幼儿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幼儿害怕说话,从而给语言交流造成障碍。只有通过更加开放的活动和为幼儿创造积极健康的精神环境,教师与青年之间的关系才能平等和谐,教师与青年人才能相互信任和接受。只有这样,幼儿才能自由表达内心感受,自由交流和行动。教师必须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宽容、鼓励和支持,使他们能够在一个轻松和谐的交流环境中建立对孩子的信任,成为文字、文字和言语。

  1. 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需要老师做到五点:第一,关爱孩子和学生,这是教师开展课堂活动的根本要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个别幼儿老师并非真正意义上去关爱和管理学生。第二,采取平等的沟通交流方式。由于幼儿年龄很小,身高也偏矮,教师在沟通的时候可以蹲下来与幼儿互动交流。第三,教师需要接受部分存在缺陷的孩子,对这些孩子,心里不能排斥,要积极地给予关心爱护。第四,一个幼儿教育班中,教师面对的是30多个孩子,而且年龄都在3~4岁,其生理、心理都不够完善,出现的问题也很多,哭闹现象比较多,幼师的责任也非常大,不仅要维护幼儿的安全,也需要培养幼儿的行为素养,会造成心理、身体疲惫,所以当感统失调的孩子无法表达的时候,教师有时候会无法及时调整情绪,因此,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孩子安排在离自己比较近的位置,方便及时帮助他们。第五,老师对于幼儿在园中分享、安慰、互相帮助等良好的社交行为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要在课堂上明确指出和批评。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运用方法不正确,就可能使幼儿情绪失调,对其与家长的交流带来不利的影响。

  1. 创设有利于幼儿交往的游戏环境

在这五种自主游戏中,孩子们通过整个幼儿园的步入式活动和混合年龄活动,在自主角色扮演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自主体育游戏中相互合作,并在语言和数字游戏中寻找合作的伙伴。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模仿人们在社交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学习人们对他人的态度,并提高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1. 让幼儿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幼儿经常在与朋友互动的过程中表现出竞争行为、妥协行为和争吵。如今,幼儿的“以自我为中心”行为更为明显,他们经常坚持自己的行为习惯。因此,幼儿玩耍的早期,往往彼此之间很难合作。但是慢慢地,经过多次自主游戏后,孩子们开始互相合作和协调,他们能玩得更开心,能遵守商定的规则。孩子们可以在自主游戏中正确评估自己,知道他们的行为良好,可以被所有人认可。

结束语

总之,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课程,目的在于丰富幼儿园现有的社会领域课程,更好的帮助幼儿实现其社会性的发展。而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幼儿一切生活中都有渗透和影响,随着幼儿社会领域拓展课程的不断丰富和完善,该课程的实施途径也有待挖掘和细化。

参考文献

[1]蒋影.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理性建构[J].家教世界,2021(18):44-45.

[2]马春玲,赵晶.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课程实施途径[J].理论观察,2021(01):171-173.

[3]加孜依拉·阿里拜克.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活动与生活的渗透[J].儿童绘本,2020(10):89-90.

[4]马鑫.关于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内容分析[J].学周刊,2019(17):160.

[5]党进.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8(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