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质量目标损益动态评估管理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9
/ 2

环境空气质量目标损益动态评估管理方法研究

柴群宇 韩桂成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富阳分局 浙江省杭州市, 311400

摘要环境空气监测是治理大气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实际工作中,往往因监测任务突增等各种原因,造成样品失真或损毁,导致监测结果与真值出现较大差异。因此,环境空气监测必须要加强质量管理,落实各项质量控制措施,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真、准、全”,为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科学精准的数据支撑。本文主要分析环境空气质量目标损益动态评估管理方法。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目标管理;目标损益;环境管理;动态评估

引言

近年来因雾霾天气频发,环境空气质量一直是政府和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常见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合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具有污染源复杂、面广量大、污染速度快、隐秘性强等特点,空气质量下降直接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现象,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十三五”期间我国各地空气环境质量大幅度改善,但“十四五”期间仍面临着巨大挑战。2021年1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指出要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1、环境空气监测概述分析

环境空气监测是针对大气环境中污染物进行采样测量,整个工作流程需要在城市区域范围内建立多个环境监测点位,再利用自动化的监测仪器设备进行定点监测和连续监测,通过全面分析监测结果,保证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准确性。监测主要项目包含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等。环境空气监测是大气质量控制和大气质量评价的基础,通过监测的污染物来判断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是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相关标准,保证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科学性;其次,有效研究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规律,推进有效开展大气污染预测;同时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环境管理提供有力依据,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提供技术支撑。

2、年度目标管理存在问题

2.1 我国环境目标管理一般模式

目前我国在环境管理方面采取的是目标责任制方式。中央政府定期制定时间跨度较大的阶段性目标,例如2016年国务院在《“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的PM2.5浓度累计下降18%。基于中央政府的阶段目标,省、市政府分别制定各自的阶段目标和年度目标。上级政府往往会要求下级政府签订责任书,并以此对地方环保治理成效实施量化考核,从而实现自上而下的压力传导,激励地方政府推进环保治理。如杭州市2021年度生态文明(美丽杭州)建设区、县(市)目标责任书明确杭州市对各区县考核项目中大气环境质量占150分。

2.2年度目标管理模式的不足

中央和省级政府制定年度环境目标,从宏观治理角度是较为合适的,宏观性目标有利于保证目标值合理性,另一方面也能给与地方政府一定的政策灵活性,地方政府在达标前提下,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采取治理措施。但从地方政府微观治理层面来说,年度目标又存在指导性不足的缺点。由于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存在季节性波动的特点,第一季度污染程度通常较重,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值往往远高于年均浓度,这使得管理者很难较早地判断出年度目标的可达性,从而导致治理的盲目性。地方政府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及时评估年度达标差距的方法,支撑环境空气质量的精细化管理和决策。

3、环境空气质量目标损益管理的基本原理

3.1加强质量管理的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

大气环境监测涉及众多环节,无论哪一环节出现疏漏,都会影响监测结果,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全过程质量管理制度。一要细化质量管理方案,责任到人,定期考核,确保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二要重视对空气样本采集与运输规范性,采样前要检查、测试采样设备密封性及完好程度,校准仪器设备;采样时应按规范记录气象参数。样品运输过程要确保其安全性,确保不因人为因素导致样品失真或者损坏。

目前富阳区主要采用自动站监测,在仪器故障、数据明显失常或有质疑,或者一些特殊情况时开展人工监测。为确保手工监测质量,应做好质量控制。一是严格按相关标准规定和监测方案进行现场监测采样,为避免出现监测干扰,应保证实验空白检测结果和现场空白检测结果间不存在明显差异。二是结合区域污染情况选择合理监测点位,再根据监测需求优化采样位置,定期对监测覆盖范围、监测采样点位、最佳监测点数等进行仔细复检。如周边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则应立刻调整点位,并逐渐完善采样方案。三是根据环境空气监测的根本作用,来明确监测采样点位、监测时间间隔、监测采样频次、监测采样方式等等,促使监测样品的空间分布和监测频次都能直观反映出环境空气污染物的实际变化情况,保证环境空气监测现场采样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3.2构建现代化空气自动站网络体系

自动站监测网络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系统完善。在硬件上,全国各地在建设大气环境监测网络时,应遵循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原则,确保大气环境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及信息管理技术建立在均衡、统一的基础上。监测方法不同会导致监测结果的差异,因此在方法选择时,应优先选择国家发布的监测方法,其次需结合方法的抗干扰性,依据监测对象实际情况,选择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监测方法,使误差降到最低限度。生态环境部出台的环境空气颗粒物、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和验收技术规范对自动站的组成、安装、调试、试运行和验收均有详细规定。同时,加强自动站监测设备的投入及保养,配备专门管理操作仪器设备人员,定期用标准质控样校准,保证仪器设备按操作规程监测,应严格执行环境空气颗粒物、气态污染物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和质控技术规范等规范。具体预算和实际成本予以准确核算和确认,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加大资金的投入,以保证正常设备稳定运行、故障设备及时修缮、老化设备更新换代,杜绝“重建轻用”现象。要保障设备平稳运行,软件系统需具备防御木马程序、病毒攻击能力,以保证空气监测数据可以随时准确反馈。建设乡镇街道空气自动监测站点,打通自动站网络监管“最后一公里”。富阳区目前共有城区空气自动站2个、乡镇空气站24个和园区VOCs空气站1个。自2018年开展乡镇(街道)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发布乡镇(街道)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为在浙江省内首创开展乡镇生态环境质量报告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十四五”期间,重点应结合现代感知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来全面完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补齐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监测短板;强化监测体系建设,推进感知能力建设工作,开展空气小微站建设及设备更新。

3.3完善管理制度,构建创新体系

发展环保项目一直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重要任务。这一领域起步较晚,近年来政府在政策与财政方面给予了积极支持。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和引导,促进环境保护及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利用现代技术优势,优化监控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减少差错及劳动损失。借助数字化改革,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和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体系,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同时政策保障区域减排战略,协同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

参考文献:

  1. 李红云.环境保护工程空气监测现场的质量控制措施[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2):52-53.

  2. 吴俊.环境保护工程空气监测现场的质量控制措施[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1,50(03):66-68.

  3. 李慧.环境保护工程空气监测现场的质量控制措施[J].化工设计通讯,2021,47(01):174-175.

  4. 李婷,朱卫平.环境保护工程空气监测现场的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低碳世界,2021,11(01):31-32.

[5]罗诚,周利平.环境保护工程空气监测现场的质量控制[J].化工管理,2020(2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