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kV农村配电线路故障跳闸率的降低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9
/ 2

10 kV农村配电线路故障跳闸率的降低措施

马亮亮、王厚磊、范建国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巨峰供电所 山东日照 276800

摘要:对于10 k V农村配电线路而言,通过加强其故障跳闸率的有效该善,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配电网装备技术水平,实现对供电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还能保证配电网的经济适用性以及稳定可靠性,为后期落实绿色环保用电理念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10 kV农村配电线路;故障;跳闸率

1 配电线路故障跳闸原因分析

导致10 k V农村配电线路频繁出现故障跳闸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10 k V线路存在卡脖子问题。某供电所在进行农网建设期间,由于10 k V线路出现卡脖子问题,又加上没有做好对线路的科学规划,造成估算结果缺乏一定的精确性和真实性,这无疑增加了农网建设难度,不利于农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10 k V线路存在重载问题。一旦10 k V线路出现重载问题,很容易导致负荷跳闸现象的发生。例如,某供电所在2020年多次出现安全电压预警,导致过负荷跳闸风险越来越高,严重危机了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三是转供电力不足。一旦中压单辐射接线存在故障跳闸现象时,整个中压网会缺少电源而造成大面积停电现象,这就加大了负荷转供难度。四是运维管理不到位。部分运维人员缺乏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在日常工作中表现为工作敷衍了事,没有认真履行好设备运行维护职责。同时,发现树障问题时,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及时通知户主,导致户主在进行砍伐时,树木触碰电线而出现跳闸现象。五是防雷措施落实不到位。项目施工单位缺乏对防雷装置改造工作的重视,导致中压线路避雷器安装位置不合理,甚至还忽视了对台区低压避雷器的安装和固定,这无疑增加了配电线路故障跳闸风险。

2 10 kV农村配电线路故障跳闸率的降低措施

2.1完善配电运检管理制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农村居民对电力需求越来越大,而保障配电线路的安全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对此必须要重视提升对配电线路的运维检修。通过对电力部门的电力运维检修制度分析来看,其中存在的有一定的不足,并不能真正适用于当下实际。新时代背景下,电力运维管理部门要提高重视,加强对检修制度的创新优化,注重解决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给予改进。在人员管理方面,要加强对奖惩制度的应用,对于因操作问题而引发故障的工作人员应当给予处罚,而对于工作积极性高、专业技术水平强的工作人员要给予奖励,做到赏罚分明的透明化管理。此外,检修管理制度不仅要有全面性、综合性,更要能够抓住细节,不放过每一个可能导致故障的细节问题。

2.2提升配电线路防雷水平

配电线路故障中雷击故障比较常见,而且具有不可控的特点,但是可以通过加强防雷保护力度,提升配电线路的整体防雷水平,降低电力故障所带来的损失。对于该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首先,当下电力行业发展迅速,对于配电线路中的防雷措施必须要给予更高的重视度,选用防雷性能更优的绝缘子,尤其是针式绝缘子。相反,悬式绝缘子则需要继续应用原有技术,主要因其原有技术便有极高的防雷水平,无需更换。其次,要注重安装避雷器,在该项工作中,要有针对性,电力管理部门要对辖区内的雷击故障高发区域进行重点关注,并增加避雷器安装数量,而对于雷击故障频率低的区域则可适当降低;同时,变压器也要做好防雷处理,需要在其高压侧、低压侧分别安装避雷器,保障变压器在雷暴天气下的安全、稳定运行。

2.3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当前正处于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电力领域也要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如可建立配电数据库和信息化配电运维管理系统,实时监控配电线路的运行状态,并以数据的形式录入至数据库中,一旦发生线路故障,便可通过信息化系统及时记录故障相关的数据信息,并立即确认故障点,以此来帮助提高运检效率。

2.4加强对检修人员专业能力的培训

配电线路故障检修中,技术人员是主要参与者与实施者,其必须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以面对愈加繁杂且高技术含量的电力故障问题。基于此,运检管理部门要提高重视,定期开展相应的检修技术人员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和操作规范性,并不定期或定期进行考核,使其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能够更加扎实。此外,应设立现场管理小组,在每次检修故障中,现场管理小组要负责施工现场的监督与管理,确保技术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规范化流程进行操作,尤其是带电作业时,更要保障操作的规范性。

3 10 kV农村配电线路故障处理措施

3.1 雷击故障的处理措施

在实际中,由于雷击经常导致线路短路或接地故障,而短路故障又是配电线路中发生频率较高的故障。线路短路后,线路的电压会升高,温度也会升高,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接地故障则会导致线路产生的电压不稳、电流不足。因此,要加大雷击故障排除技术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通过安装避雷装置、架设避雷线、采用输电导线耦合法等排除雷击故障。首先,在杆塔的设置过程中,要对地区的地形进行全面的分析,尽量选择雷击概率小的区域,并安装相应的避雷装置,提高线路的安全性。其次,在一些比较空旷的区域,要架设避雷导线。利用避雷导线将雷电分流到杆塔中,降低塔顶的电位,以更好地提高线路的抗雷击能力,在线路运行过程中,避免静电感应及电磁干扰对线路的不良影响。最后,输电导向耦合方法可以更好地降低雷电对绝缘子串的电压,利用屏蔽导线的作用,控制导线的感应电压。

3.2 风力故障的处理措施

大风通常会导致线路出现较大的震动或摆动幅度,导致线路被拉断,因此,要提高线路的抗风能力。通常在刮风较多且风力较大的区域,应采用相应的设计来减少风力带来的故障。为减少线路受风力的影响而产生过大的拉力,应设置最佳的线路弧垂,要科学地应用防震锤,避免线路大幅度的震动。同时,确保杆塔的基础牢固,提高抗风能力,还要合理地规划好线路的力度分配角度,确保线路在较长的时间内能安全运行。在城市可以优先考虑通过地下布置线路,还要为后期的检修维护工作打好基础。如果条件不允许进行地下线路布置,要将影响地上线路设计的因素考虑全面,比如,在居民集聚区进行线路布置时,要避免线路被居住设施、树木等影响,也要留出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线路出现突发情况影响到周边居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3.3 雨雪故障的处理措施

雨水过多会导致杆塔的地基松动,出现杆塔倾斜的情况,导致电线被拉断,降雪会导致电线的重量增加,也有可能导致电线被拉断。尤其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降雨多,要做好配电线路的防雨工作。在全年降水比较多的区域,要在地势较高的区域架设线路,同时打好线杆、线塔的基础,并在其周围设置排水设施,避免线杆周围积水。在我国北方,由于冬季降雪且气温低,雨雪易附着在电线上,导致线路受损。因此,在这些地区的线路要选用加强型导线,同时尽可能地提升杆塔和零部件的扩张耐力,可以适当地引入直流融冰技术,更好更快地融化电线上的冰雪,确保线路的稳定运行。

4结语

供电部门要在根据该线路故障跳闸率分析情况,针对配电线路故障跳闸原因,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此外,还要树立绿色环保理念,以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为进一步地提高农村配电网管理水平和电网可靠性,促进农村配电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继明.农村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原因及防护措施[J].农村电气化,2019(10):33-34.

[2]陈炽高.基于农网配电线路故障跳闸的查找与处理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2):41-42.

[3]梁雁飞.试析农网配电线路故障跳闸后的查找处理[J].通讯世界,2014(1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