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9
/ 2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

黄颖颖

浙江省瑞安市高楼镇中心小学

摘要: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有着传递情感,振奋精神、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也是反映人们生活面貌的主要表现形式。传统教学模式由于过于注重主科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以及教学课堂氛围的营造,进而限制了小学生精神层面知识的扩充和发展。伴随着新课堂标准理念的推行,音乐教学观念越来越注重对小学生课堂积极性和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而音乐节奏作为音乐的主导力量,是学生高效掌握音乐原理的重要途径,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也能为后续更加复杂的音乐理论知识提供相应的保障基础。

关键词:小学音乐 节奏训练

2.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意义

音乐是指旋律、节奏或和声等配合构成的一种艺术,是将声音作为媒介的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只有掌握了节奏才能理解音乐节拍弹奏的意义。小学作为学生步入学业的首要阶段,是学生奠定音乐基础的主要环节,加之小学音乐教材内容的制定符合小学生对新知识的接收力度,故而改变以往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并创设先进高效的教学办法十分重要。节奏作为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组成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共鸣的主要原因。当学生掌握了音律的变化规律后其音乐的演唱难度也会随之下降,不仅有利于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培养,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深层次音乐的自我探究意识。

3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应用措施

3.1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最主要表现方式。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由于音乐未被列入到传统教学应试范畴之内,又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加之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同时又缺少教师的积极引导,导致小学音乐课程的存在如同虚设,也违背了教育教学办置的初衷。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学中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音乐曲目引发学生的共情能力,例如“静夜思”“猫和老鼠”等。在音乐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背诵静夜思诗词,熟悉的内容更容易拉近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之后再通过影视视频完整播放一遍,期间可以引导学生跟着调子拍打节拍低声清唱,提升他们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由于音乐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课本诗词,学生记起来就相对容易,但凭此一首音乐很难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度,为此教师还可以如法炮制的通过多首音乐进行课堂引导,高效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

3.2增强对乐理知识的讲解

正确掌握乐理知识是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当课程进行到一定阶段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对音乐的掌握程度就教材中节奏较为简单的音乐进行基础性的乐理知识讲解,在减少学生压力的同时带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例如在音乐室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并学会拼写简单的do、re、mi、fa、sol、la、si,继而结合教材中的音乐进行全音符、四分符和八分符等知识点的系统教学,教授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融入程度和对知识的吸收力度进行相应的教学改进,最大程度促进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3.3 创设课堂情境,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应试教育将学生成绩当作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学过程中尤其在乎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真程度,继而忽略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厌学情节,这是传统教学难以持续性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在教学开展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方式来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提增强学生对音乐课的参与意识和音乐兴趣。例如在讲解“大家一起来”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将这首歌以视频形式展现出来,通过观察学生对视频内容的反应制定相应的教学整改方案。在教学开展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跟着视频内容进行舞蹈,以实际的动态感受潜移默化的增强学生音律节奏感,进而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4 歌唱教学以节奏作为引导

乐感是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灵敏丰富的乐感会促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一种“如同仙乐耳暂明”之感。但就大部分小学生而言,由于先前接触的音乐面窄且音乐熏陶程度较浅,因此教师想让他切实明白音乐的实际涵义相对较难。因此在教学开展过程当中,为激活小学生潜在的音乐细胞,教师可以在每堂课程开展之前拟定好课堂的节奏教学内容,挑选课本中节奏性较强的音乐作为提升学生音乐节奏的突破点,让学生在长期的音乐节奏陶冶下潜移默化地把握音律和节奏技巧。比如教师在进行“快乐小舞曲”的教授时,由于这首歌较为轻快加之旋律大多同音且音域也只有五度,故教师在歌曲教授时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作为节奏组,歌唱组和舞蹈组,老师则充当音乐的节奏指挥使,对学生打拍子的节奏,唱歌的调子以及舞步的踩点进行相应的鼓励和纠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环境中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进而加深他们对节奏的感知力度,提升他们的课堂积极性以及在音乐方面的自我主观能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节奏作为音乐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能否快速掌握音乐知识以及音乐课堂教学能否有效进行的主要原因。小学教师作为音乐事业的教学传递者,为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应严格掌握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个体差异及综合音乐素养,根据学生对音乐内容难易程度的反馈以及每堂课程开展的结果做相应的总结和思考,争取在改变既往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系统高效的节奏训练,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知力,提升他们对音乐课堂的兴趣和班级教学的进度,也为往后更为复杂的音乐内容奠定坚实的乐理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建清. 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探索[J]. 江西教育,2021(25):83-84. DOI:10.3969/j.issn.1006-270X.2021.25.073.

[2] 张惠英.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J]. 北方音乐,2020(1):199-200. DOI:10.3969/j.issn.1002-767X.2020.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