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旅交流促“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基地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9
/ 3

以文旅交流促“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基地建设

曹润霞

西安文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摘要:作为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和旅游交流与合作不仅是互鉴文明、播种友谊的重要桥梁,民心相通的主要媒介,而且是促进人文交流与合作,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大格局的有效路径。文化旅游产业的天然亲民性、融合性与人文交流基地的建设息息相关。本文拟从分析文化旅游产业对建设“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基地的意义入手,通过分析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的现状,提出充分发挥本土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助力陕西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重要人文交流基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文化旅游产业;人文交流基地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民心相通既是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发展大格局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增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基础。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济合作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充分了解和尊重各国、地区独特的文化与习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也一再指出,陕西只有加快建成面向丝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商业贸易通道和人文交流基地,才能更加融入 “一带一路”共建中。陕西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重要人文交流基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加强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与“一带一路”国家经济贸易合作、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陕西有着深厚的文化积累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我们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将陕西打造成国际化的文化旅游中心,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陕,加强人文交流与合作,助力陕西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重要人文交流基地。

二、文化旅游产业对建设“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基地的意义

加强文化和旅游交流与合作,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1]。共建合作、发展大格局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加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的新契机,同时也有利于各国人民相知相交,促进区域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一)文化旅游产业架起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人文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一带一路”路线沿线国家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只有加强人文交流,促进相互了解与理解,才能实现民心相通,有利于共建“一带一路”繁荣大格局。人与人之间的有效交流是促进国家之间交流合作的纽带和桥梁。作为人文交流的核心要素之一,文化和旅游交流与合作不仅是文明互鉴、友谊播种的重要桥梁,而且是人员交流的主要载体。尤其是在共建“一带一路”经济带之初,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不足,其他产业合作周期长、见效慢的情况下,文化旅游业可作为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以及沿线各国合作的润滑剂,先行发展,通过文化旅游的交流碰撞,让彼此更多地了解对方国家,消除偏见和误解[2]。文化旅游产业的天然亲民性、融合性、经济性与人文交流基地的建设息息相关。陕西省拥有丰富的丝路文化旅游资源,应抓住机遇,积极发挥旅游和文化互联互通的作用,润物细无声地承担起陕西建设“一带一路”重要人文交流基地的社会责任,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人民的心心相通,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

(二)文化旅游产业是深化人文交流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的有效途径。

文化可谓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陕西时强调,要充分利用好陕西深厚的文化资源,大力加强文化方面的建设。要利用好文化资源优势,结合陕西省的统筹安排,全面落实“一带一路”建设行动计划,努力打造国际化的文化旅游中心,逐步推进实施并取得成效。此外,在文化和旅游部最新印发的关于文化和旅游发展计划中, 也对深入发展“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进行了总体谋划和设计,并对具体发展任务进行了细化。通过制定详细的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规划,目的在于通过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促进合作区域人民之间的心心相通,夯实人文交流基础,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有助于深化人文交流合作,构建共同发展繁荣大格局。

三、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的现状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陕西省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弘扬推介陕西文化,打造独具陕西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树立陕西对外宣介新形象,力争将陕西建设成国际化的文化旅游中心,全面提升陕西对外交流合作的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陕西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和核心区,紧抓发展机遇,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文化先行”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文化与旅游交流合作,坚定文化自信、讲好陕西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3]

在习总书记的指引下,陕西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发展倡议。陕西省政府接连发布了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年度实施计划,具体指明了行动实施的目标、思路以及细化任务,重点规划推进“一带一路”文化旅游的发展。与此同时,陕西还制定了《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行动纲要》,发布了丝绸之路起点旅游走廊建设规划,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也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在打造陕西国际化文化旅游中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4年,陕西率先申请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文化艺术活动--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到目前为止,已成功举办了五届丝绸之路文化艺术活动,为我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集聚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交流、分享发展成就的重要平台。通过开展文化旅游资源的对外宣介,树立陕西新形象,让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了解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风俗习惯以及秀丽的山河美景,不断提升陕西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为促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助力陕西“三个经济”发展、实现追赶超越目标贡献力量[4]

其次,为了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发挥文化和旅游资源在促进民心相通、深化人文交流方面的纽带作用,陕西积极筹划并组织了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了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人文交流和贸易合作。2015年,陕西先后承办了丝绸之路旅游部长会议暨第七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丝绸之路旅游国际大会以及“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启动仪式;2016年,组织了东亚地方政府会议旅游峰会;2018年,中国与欧盟合办的旅游年闭幕式也由陕西成功举办。同时,陕西还举办了“丝绸之路起点·我的第二故乡”文化旅游体验活动,邀请留学生进行深度的旅游文化体验,加深对陕西的了解;与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入境旅游枢纽合作机制,为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文化旅游交流提供了高效的合作平台。

此外,陕西还通过积极加入合作组织、开辟航线等途径拓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旅游交流沟通的通道。目前为止,陕西已作为会员,加入了世界旅游联盟、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等,不断拓宽与世界各国加强文化旅游交流的平台。在促进相互了解方面,陕西一方面在俄罗斯、马来西亚、德国等地分设“陕西旅游之窗”,另一方面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来陕举办文艺演出、宣传介绍当地旅游资源。为了方便文化旅游交流合作,诚邀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在陕开设领事馆,多国在陕西也设立了签证中心。与此同时,陕西积极推进国际航线的开通,已与近30个国家开通了七十多条国际(地区)航线,其中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15个国家,已基本贯通丝路沿线32个城市,为陕西加强与丝路沿线国家地区文化旅游紧密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陕西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文化与旅游交流合作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有待发展改进之处,比如,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推进力度不足,缺乏跨区域跨国界的总体规划布局及顶层设计;文化旅游产业外的支撑体系尚不完善,产业关联效益不高等[2]

四、构建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助力陕西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重要人文交流基地的对策建议

文化和旅游部在印发的关于文化和旅游发展计划中提出,要注重统筹规划、相互学习、开放包容、综合创新、互惠互赢等合作发展原则,重点完善交流平台与合作机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文化旅游发展共建,构建全线繁荣发展的大格局;为促进区域发展同频共振,需要优化我国内部的政策支持体系以及提升国际沟通协作机制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中国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人文交流合作,助力陕西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重要人文交流基地,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发展行动计划》的印发,既是引导“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指南,也是确保形成多元互动人文交流格局的制度保障[5]。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陕西要找准定位,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构建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不断丰富人文交流内涵,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重要人文交流基地。

(一)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促进区域间文化旅游资源整合。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以及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陕西应充分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加强与丝路沿线城市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合作,打造一体化文化旅游体验,合作开发一体式旅游路线、游览项目、特色文化品牌、文创产品等,实现文化旅游资源方面的资源优势互补,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丝路文化体验与享受。一方面,陕西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开展文化旅游资源的对外宣介,树立陕西新形象,让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了解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风俗习惯以及秀丽的山河美景,另一方面,要加大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地区的沟通与合作,联手打造丝路文化和旅游精品,本着共享资源、互补优势、互利互惠的发展原则,扩大区域间的文化旅游协作发展,积极整合丝路沿线的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合力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共建“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

(二)加强“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发展顶层设计,强化区域开放联动水平。

应加强“一带一路”国家顶层设计与陕西省具体实施规划和方案的对接,明确本省的功能定位和分工,形成上下互动、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6]。建立健全“一带一路”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新机制,组建促进和维护区域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的机构与平台,拟定指导、约束交流合作各项事宜的政策性文件,进一步规范区域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签署区域文化旅游合作协议,加强文化旅游合作方面的有效制度保障,不断摸索制定应对丝路区域文化旅游紧急事件的沟通处理机制。

(三)加大陕西本土文化旅游资源的对外宣介力度。

首先,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平台等,宣传介绍陕西的地域文化、旅游景点、风俗习惯等。依托文化机构、科研院所、旅游公司等联合开发精品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宣介译作、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联合打造一体化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线路,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间文化旅游的深度合作。通过举办国际性的丝绸之路旅游博览会、承办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艺术节等活动, 给海内外旅游业者提供一站式了解和体验的平台,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沟通与合作,促进民心相通,助力陕西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重要人文交流基地。

(四)强化人文交流机制创新和政策支持,推动多层次开放性支撑平台建设。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既要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也离不开其它相关产业的支持。陕西应抓住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利时机,利用好一切有利的政策条件,适时调整发展策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多开辟、开发交通运输线路和工具,简化手续、程序,不断改善文化旅游环境设施,通过推动多层次开放性支撑平台建设,使陕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为促进人文合作交流提供便利条件,助力陕西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重要人文交流基地。

五、结语

在总结“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文化、旅游、经济等领域的有效交流与合作。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之一,陕西应找准站位,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不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稳步前进,助力陕西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重要人文交流基地。


参考文献

[1] 刘敏.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务实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J].中外文化交流,2021(08):34.

[2] 叶珊珊.“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26):58,59.

[3] 任宗哲.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N].民主协商报,2020-04-03(008).

[4] 查艳莉.图解: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 2018 年行动计划[EB/OL].科技信息-科技规划,http://kjj.weinan.gov.cn/xxgk/kjgg/648634.htm,2018-04-19.

[5] 钟飞腾.“十四五”时期“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目标和三大任务[J].政策观象,2021(08):29.

[6] 张瑛.“十四五”“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发展行动计划的目标[J].中外文化交流,2021(08):31.


基金项目: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软科学一般项目:陕西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重要人文交流基地的思路和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 2021KRM195)。

作者简介:曹润霞(1982-),女,陕西榆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化与翻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