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监督检查创新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9
/ 2

消防监督检查创新模式研究

薛亮

黑河市爱辉区消防救援大队, 黑龙江 黑河 164300

摘要:当前,创新型科学技术在消防领域的应用为社会公众消防安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在推动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到了重大作用,消防安全是保障国家各项生产生活工作稳定进行的前提条件。而新型科学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在消防监督检测工作中的应用,也切实的提升了监督检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为消防监督检测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消防监督检查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且就消防监督检查模式的创新变革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不断推动我国社会消防监督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消防监督检查;主要问题;创新发展策略

我国在上个世纪50年代才正式颁布了第一部关于消防的法律文案,这也意味着我国消防机构正式在法律层面被赋予了消防监督检查的职责,这就需要消防检查机构针对我国每一经济建设时期发生的火灾特征,确定这一时期内消防安全检查以及保卫的重点对象,能够在工作中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将监督检查机制落实到位。在无数次与火灾做斗争的实践中证明,我国消防机构所实行的监督检查模式,必须要与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以及相关建设相适应,才能够在消防保卫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价值。然而,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以及社会市场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市场中各类型企业逐渐涌现出来,而当前我国所现行的监督检查模式是将一定数量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分配到消防监督员的日常检查工作中,在法定的时间段内由消防监督员定期定量地进行检测。但是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这种监督检查机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无法与市场经济的建设以及社会的发展相匹配。

一、我国现行的消防监督检查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规模以及发展总量正处在可控范围内,而在这一时期,我国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消防检查监督模式,与该经济体制具有较强的适配性。尤其是到上个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这一阶段中,几十年的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无疑带来了经验的教训,更能够快速找准解决消防监督工作的切入点,在工作中需要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消防安全工作原则。在1979年的八月份,国家公安部门正式在东北地区召开了关于全国城市化建设防火工作的布局和开展,在会议中展开了关于近几十年来城市消防工作的经验之谈,并且确定了该经验,作为日后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指导思想。而在1981年,我国相关部门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消防重点保卫工作现场大会,在现场确定了关于消防保卫工作的十项安全指标,与此同时,国务院还根据货币现场的报道情况,将消防机构对于重点单位的管理模式上升到了国家行为。在1984年,我国才正式确定了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建立消防监督机构,并且赋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工作的职能。而在这一时期,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始终围绕重点监督检查单位开展,每年由于火灾损失的财物始终控制在2亿到3亿元之间。直到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推动模式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在这一时间段内市场中各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而原有的消防监督检查模式,显然无法适应保护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此外,我国多地区都发生了大型恶性火灾事故,这些火灾事故中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计其数。虽然追究火灾事故发生的源头千丝万缕,但在这些原因中,最为核心的本质就是由于相关单位消防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消防监督检查模式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式。

二、消防监督检查模式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注重对于消防检查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工作

当前,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在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的应用价值逐渐凸显出来。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离不开人为操作,因此,想要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在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相关单位就应该考虑如何让监督检查人员充分地掌握这门技术,才能够在监督检查工作中发挥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优势[1]。当前,我国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引入的设备更加现代化,但事在人为使用过程中,依然会出现设备操作不熟练等问题,除此之外,新旧设备之间的兼容性较差,也会影响到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在培训消防监督检查人员的专业技术时,首先需要让消防人员了解新设备的使用方式,明确设备的运用原理以及操作流程。避免由于设备操作不熟练而降低消防监督检查的质量和效率。在培训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人员时,可以邀请到设备生产的厂家进行现场讲解,并且通过实地演练的方式教会消防监督检查人员设备的操作流程,与此同时,还要讲解关于新设备的维修保养等方式,帮助消防监督检查人员树立安全意识,懂得科学合理地使用监督检查设备,更好地发挥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的作用价值[2]

(二)构建与现代化技术设备相匹配的消防监督检查模式

在科技发展时代中,现代化技术设备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切实地提升了消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随之消防工作监督检查的模式也应该做出改变。例如,在消防监督检查模式中,应该积极构建基于物联网的起消防报警监控室,可以对消防监控系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跟踪性监督。当前,我国消防救援机构都已经建立起了物联网+消防工作模式,消防救援机构的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监督检查单位消防设施运行状况,尤其是对于区域范围内一些重点部门的工作状态,以及重点监督对象的工作情况都能够做到一览无余[3]。而随着监控设备技术的提升,使得消防机构能够快速了解到火灾区域的实际状况,与之相对应的消防机构也可以根据火灾的发展情况,报警信息发出地点,选择直线距离最近的消防队伍快速出警。同时,还可以实现与火灾现场互联互通,通过后台指挥中心对火灾现场的灭火状况进行指挥,有效地提升救援的效率。除此之外,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立即通过通信联动系统与指挥中心和紧急出动人员维持跟踪性的联系。还可以通过环境传感技术对外界天气晴况进行预测,根据气温以及湿度状况,采取适配性较高的救援方案,快速遏制火灾事故的蔓延[4]

(三)不断完善科学技术手段,建立起与创新技术匹配的监督检查规章制度

当前,社会基础消防意识相对薄弱,并且在消防工作中,科技力量所发挥的作用价值无法有效地体现出来,而消防监督检查规章制度的不完善,也使得科技力量在消防救援工作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首先,消防监督检查规章制度的制定,应该立足于当前我国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实际状况,能够尊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国情,并且,规章制度的建立还应该吸取以往的工作经验,应该在原有的法律文件基础上,对消防监督检查规章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其次,应该注重对于前沿科学技术在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的规范性应用。应该定期组织专家论坛,邀请行业专家指出我国当前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学习如何利用消防制度的完善,不断提升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效率,同时,还应该加大对消防尖端科研人员的鼓励,真正地发挥出科学技术在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的应用价值[5]

结语:

综上所述,人类与火灾斗争延续了几千年,而火灾发生的频率以及火灾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与每一时期的经济建设具有紧密地联系,这就需要消防监督检查模式不断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现状,通过建立起创新技术相匹配的监督检查模式,更好地发挥出新技术在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姜鹏.新形势下做好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对策分析[J].今日消防,2019,410:39-40.

[2]杨璐颖,谈迅,宋喆,喻卫刚,王勇,张小良.消防监督检查创新模式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20,3901:119-122.

[3]王奋.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探析[J].今日消防,2020,512:64-65.

[4]杨松.消防安全管理的现状与管理模式创新[J].消防界(电子版),2021,702:123-124.

[5]韩晖.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的创新模式分析[J].今日消防,2021,602: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