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原始资料的运用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8
/ 2

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原始资料的运用策略

傅仰波

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 福建南安 362321

摘要:新编高中历史教材与之前的教材相比,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新教材中每个章节前面都会涉及一段引言概括,包含了很多的阅读材料及丰富的插图、图表信息。可以看出,在高中历史新教材增加了很多的原始材料,这些材料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有效地开拓学生的眼界。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注意挖掘这些有价值的原始材料,巧妙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借此提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原始材料;新教材

高中历史新教材在教学的内容以及结构上都做出了很大的调整,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增加了很多的原始材料,这些材料包含了文献及表格、图片等。那么,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原始材料,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补充,从而提升授课的质量和效果。本文就高中历史教材中原始材料的具体应用策略进行论述,希望能够给一线的高中历史教师一些教学上面的启发和参考,全面地提升授课的质量。

  1. 从课本出发,做好适当取舍

教材中提供的原始材料大部分都能满足教学的需求。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一般不需要补充太多课外的资料,要保证用好教材内给出的资料。所以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从课本出发,做好内容的选择。在对原始材料进行取舍的时候需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和本节课的主题进行有效选择,争取借助教材来帮助学生清楚地掌握知识点,消除知识上面的盲点,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原始材料的价值得到全面的发挥。比如在开展关于长征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材中给出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掌握了,难度较小,学生一看就能掌握和明白,教师这时候就不需要进行过多的讲解指导。但是给出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内容”,分析了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影响,这时候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把这部分内容作为重点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所以,教师在选择这些原始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教材出发,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适当的取舍,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历史课时紧张,但是材料多无法全部讲解的问题,从而全面提升授课的效果。

  1. 正确掌握原始材料阅读方法

在应用原始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首先对材料进行范读,这样可以对材料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也是阅读材料最初的层面。这个阶段还不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过多的分析,学生只需要阅读基本也可以对材料的含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能够清楚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什么样的历史事件。教师有意识的让学生多阅读和接触这些史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历史的真实感,让学生和历史的距离拉近,引导学生感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学生对这些原始材料泛读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完成对材料的分析,也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材料的精读。在精读材料的时候需要就重难点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来借助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材料的含义和关键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获取材料中的有价值的内容,然后就问题进行说明论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材料。

比如在学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时,教材中的文字史料包含了十则史料。前面的九个史料分布在课文正文部分各个辅助活动当中,第十个材料放在了课后的拓展探究部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引导学生能够有意识的就这部分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在学思之窗中有这样一则史料:““韩国派遭水工郑国游说泰王赢政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赢政采纳郑国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上《谏逐客书》,促使赢政改变了主张,网罗了天下英才。其理由是: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泰,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教材针对这则史料提出了相关的问题。教师在授课中让学生进行材料阅读的时候应该从人才角度去分析秦之所以能统一六国的原因。借助史料让学生懂得分析秦统一的人才因素,培养了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后面的问题探究中又给出了这样一则材料“(秦)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汗,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梏,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在分析这则材料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就秦崛起和统一过程的历史作用进行分析,通过这些原始材料的有效应用,全面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更好地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历史知识。

  1. 引导学生学会对史料进行综合分析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原始材料,教师可以借助材料设计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时候可以和其他的学科进行渗透和融合,来设计一些分析题目,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分析和思考。教师在借助史料提问题的时候要避免问题过多,这样才能让材料得到充分利用,培养学生概括和比较材料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课时,在“历史纵横”中给出了这样的材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1891-1895年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期间完成的著作,阐明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不过是刘敢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新学”,湮没了孔子学说的“微言大义”这些著作将孔子树为改革家,从根本上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为变法维断莫定了理论依据,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教师根据给出的这则原始材料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的内容。

  1. 注意借助原始材料,进行情感教育

教材中给出的很多材料具有着真实性的特点,可读性较强,内容生动丰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可以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借助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材料的时候可以给学生配乐营造良好的氛围,也可以鼓励学生演讲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教师在应用原始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有效的情感教育,可以借助情感教育来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史料的分析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让学生可以在情感的刺激下更进一步建立起探究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鉴于历史学科的特点,高中的历史教学不仅仅只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历史,还应该具有“立德树人”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在历史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好教材的原始材料,就原始材料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在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充分借助原始资料,作为历史教学的补充与拓展,全方位的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钟思咏 《人民版、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内容设置比较研究--以必修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为例》 [D].闽南师范大学,2017.1-70.

[2]李熳 《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原始资料的运用途径》 [J].现代职业教育2020,(3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