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课堂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7
/ 2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课堂中

应峰 王津

福州市船政小学 福建 福州 350001

摘要:小学,是学生良好品德培养和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小学校园生活中,融入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利用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本文主要论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渗透到小学校园生活中的意义和策略,希望通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引导,慢慢提高教育的影响力和整体质量,以此保证学生在最佳的教育环境下,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优良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有效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心理健康教育与各学科之间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的。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心理素养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它为学生形成思想道德、获取知识产权、培育能力、进展智力、锻炼躯体、增强体质、塑造美感等素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前提。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或外显或内隐,如:厌学、自私、暴躁、焦虑等等。造成当前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在家庭生活方面,家长们忙于工作,有些家庭把孩子交给交给祖辈、保姆,或者是托管来帮忙照看,以至于孩子的心理发展现状家长们并不是十分了解,在沟通上存在隔膜,进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二是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些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因而忽略了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再者有些教师认为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在教育管理上对心理健康教育较欠缺,很容易忽视它的重要性;三是社会发展的速度在不断加快,网络成为人们随手可用的高科技技术,小学生也不例外,网络上的信息具有双面性,小学生易受到负面的影响,如未能及时得到引导和教育,长时间心理上会造成许多问题。

二、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课程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校园活动中更具有积极意义。例如,在班队课中,教师通常会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开展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制观念建设的活动,并围绕以“学生讲身边事,学生讲自己事”为主要内容,用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教育学生。通过典型的心理引导教学法,引导学生讲述身边事、自己事,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班级班风建设进行有机结合,最终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适当的提升。[1]

(二)有利于学生正确道德思想观的树立

教育的本质是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目标作为学生的发展路线,因此教师也必须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在课堂上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创造一个情感渗透强、富有特色的课堂。例如,道德与法治课堂所提及的先进事迹,教师应当首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合理渗透,如“学雷锋”、“过马路”等身边琐事设立合理的教学氛围,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教学目的。[2]

  1.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课堂合作式学习过程中,同伴间的目标统一、资源共享、相互依靠、共同参与、交流讨论,是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新人和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系,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课堂学习过程中互助、互教、互学,促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珍惜友情,学会团结协作。让学生多一些共同协作的机会,多一些共享快乐的机会,形成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并能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同学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在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适当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如“孔融让梨”等尊老爱幼的道德故事,“商鞅变法”等法制观念素材,教师通过这些素材构建相应的情境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应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用教育去推动教育,从而避免课程与学生心理年龄脱节等问题。教师作为是影响学生思想观念的直接因素与主体之一,而班级生活作为最常见,也是最不起眼的生活课堂,许多学生都会从教师或其他同学身上受到一些影响。[3]教师想要有针对性的把心理教育内容渗透其中,就需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恰当的教育方法支持下,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做出贡献。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乡最近发生的变化,从简朴无人问津变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想一想自己成长这么多年,家乡有哪些变化。然后再把提前准备好的PPT视频材料播放给学生,其中主要包括的就是本地区30年来的变化,利用快剪的形式,把每一个时间点的变化呈现给学生。这样的教育形式不仅仅让学生更全面认识自己的家乡,而且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变化,不但自己在成长,自己的家乡也会变得越来越美,从而有效地促進学生的健康良好的心理成长和学习进步。

(二)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灵活选择教学

教师应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课堂教育中活动主题,灵活选择教学活动,进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尤其是部分学生存在急躁、激进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结合学生性格特点进而采取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让学生完完全全地接纳自身正常的心理情绪。很多时候,学生会由于冲动去完成某个行为,这就意味着学生的情绪支配了他的行为,也代表着学生内心过于急躁,为此,教师需引导学生合理宣泄负面情绪,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4]例如,在讲解《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部分知识时,教师需利用思政课程的特色,改变原有枯燥的课堂环境,使学生的心理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很多小学生因父母对自己的管教过于严格,出现讨厌父母、叛逆等心理,所以教师还需通过这样的课堂教育环境,让学生意识到家才是能给我温暖的地方。教师可结合小故事的形式:有个女孩和母亲吵架,离家出走,后来一个老板给了女孩一碗面,并向小女孩讲述了作为父母的艰辛和用心良苦,深深地触动了女孩的心灵,知错就改,与母亲和好如初。通过故事,让学生在成长中面对家庭问题时,学会保持克制,为自己寻找良好的解决办法,改变自己不良思想,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健康心态,进而保证学生在最佳的教育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融汇渗透各学科知识,实现心理教育

校园需组织教师参与培训,把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渗透给各个学科的教师,使教师能意识到当前小学生心理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从而保证每个学科的教师都能够从本学科教育内容着手,开展有效的心理教育工作。例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课文的内容,剖析文章的核心思想,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和当时的心情,以此把健康的心理活动渗透给学生;数学学科可结合数学的严谨性特点,利用多重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等各种模式,教育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要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做到心细心宽,融入健康的心理教育。而本文所研究的思政课程内容,更是需结合学生发展的特点,利用思政课程的思想性和政治性,结合当前形势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育环境。例如,在学习《科技发展,造福人类》这课时,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重新认识互联网,利用互联网的利与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使其能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学会分辨是非、善恶,了解网络带给人类的便利,教会学生利用网络健康地学习、生活。

综上所述,教师应立足课程教学本身,以科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学校教育工作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探索心理教育工作的具体开展方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育工作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保证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为其后续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林清,梁金萍.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69-70.

[2]尤顺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14):32-33.

[3]陈萍.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9(11):62-63.

[4]曾婷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8(Z5):90-92.


课题名称:“生态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研究

课题编号:FZDY2021033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