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对情感双相障碍患者自知力与治疗态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2

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对情感双相障碍患者自知力与治疗态度的影响

苟春凤

成都市温江区第三人民医院 611130


【摘要】目的:分析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对情感双相障碍患者自知力与治疗态度的影响。方法:66例情感双相障碍患者,对照(常规护理)、观察组(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各33例均是随机分配。结果:经干预,观察组ITAQ评分较高,CMAI评分较低(P<0.05)。结论: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应用于情感双相障碍,能够改善患者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控制激越行为,加速患者康复。

【关键词】自我角色认同护理;情感双相障碍;自知力;治疗态度;影响


情感双相障碍即在存在抑郁的基础上还有狂躁的心境障碍,发病年龄较早,容易反复发作。此类患者于临床早期容易丧失自知力,狂躁发作时会产生激越行为,对他人造成攻击,甚至有自杀倾向,对患者的生命极为不利[1-2]。自我角色认同是机体充分了解自身后将过去、现在、未来组成整体,了解自身价值观。自我角色认同护理是经确定自我角色确定与干预提高自知力,但对于双相障碍者自我角度认同护理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主要分析此护理用于情感双相障碍中,患者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时间:2020年1月-2020年12月;66例情感双相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3例;对照组:男20例,女13例;观察组:男19例,女14例;两组患者年龄均处于26~55岁,平均(27.89±53.66)岁。两组患者资料均衡(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为其开展宣讲教育,做好疾病介绍,并进行出院指导。

观察组: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具体策略为:

1)确定自我角色

自我角色能够分成职业、家庭、个人成就、业余爱好等角色。安排1名经验丰富的医师、1名护士与患者和家属交谈,对自我角色评估。遵从患者医生最重要角色,肯定自身角色,对过去、现在角色进行判断,由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来确立自我角色,结合此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2)不同自我角色干预

①干预职业角色:干预模拟工作场景,若患者职业是教师,可为其提供讲台与黑板等,让其讲解简单计算题。职业是销售员的患者,可为其供应商品,模拟销售现场。建筑人员则可为其供应积木与画图工具,鼓励患者搭建模型,勾画图纸。②干预家庭角色:安排患者家属供应家庭合照,和患者谈心,帮助患者辨认自己与家庭成员的关系,给予患者关心,使患者感受到温暖,帮助患者回忆往事。家庭成员更应积极与其交流,以平常心对待患者,与患者共同进行家务劳动。③干预个人成就角色:患者家属为其供应对应证书、奖状等,反复告知患者相关内容。重温荣誉感,询问患者对应成就问题,鼓励患者深度思考,提高患者的思维能力。④干预业余爱好角色:为爱好美术的人员供应画具,鼓励患者作画,将其张贴在病房中。对于爱好旅游的患者,供应较多的旅游杂质,由其欣赏。对于爱好音乐的人员,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每次干预30min,每周干预3次,坚持护理3个月,没有电话随访1次。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自知力、治疗态度。评估量表是自知力、治疗态度问卷(ITAQ),内容包含对疾病的认知、治疗态度,条目11项,每项0-2分,0分:不认识;2分:全认识;总分:0-22分;分值与自知力、治疗态度是正比关系。(2)观察患者激越行为。评估量表是激越行为量表(CMAI),测定内容3项,每项1-7分,分值越高激越行为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622af012d752a_html_c4f81b1e424aabaf.gif ±s)、计数资料行t检验、622af012d752a_html_5c5682b145328929.gif 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ITAQ评分

干预前,两组ITAQ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3个月,观察组较高(P<0.05)。见表1。

表1:ITAQ评分(622af012d752a_html_c4f81b1e424aabaf.gif ±s,分)

组称

n

干预前

干预3个月

t

P

观察组

33

9.30±0.42

14.29±1.74

16.014

0.000

对照组

33

9.24±0.51

12.38±1.23

13.547

0.000

t


0.522

5.149



P


0.302

0.000



2.2 CMAI评分

干预前,两组CMA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分值较低(P<0.05)。见表2。

表2:CMAI评分(622af012d752a_html_c4f81b1e424aabaf.gif ±s,分)

组称

n

语言性激越行为

躯体攻击性行为

躯体非进攻行为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3

6.13±0.07

2.35±0.57

5.14±0.45

2.10±0.07

5.88±0.30

2.24±0.13

对照组

33

6.15±0.09

4.15±0.61

5.15±0.42

3.35±0.24

5.87±0.31

3.06±0.19

t


1.008

12.385

0.093

28.723

0.133

20.461

P


0.159

0.000

0.463

0.000

0.447

0.000

3 讨论

情感双相障碍的发生与神经分泌、遗传等有关,疾病表现为狂躁、抑郁交替发作,致使患者心境波动较大,狂躁期间,患者的思维敏捷,情绪激动,精力与行动力加高,自知力不足,容易出现过激行为[3]。抑郁阶段的患者会极为沮丧,无法入眠、食欲过差,继而滋生自杀心绪,患者身心健康极为不佳。本研究中,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ITAQ量表分值较高,CMAI为量表分值较低。

面对不同角色采取不同干预方法,为不同职业患者供应其所需的物品,模拟工作场景,提高患者社会功能,控制激越行为的产生[4-5]。家庭角色干预时需强调家属的协助,给予患者温暖,帮助患者回忆过往,减少激越行为。个人成就角色干预时,多向患者诉说,告知其既往荣誉,鼓励患者思考与之相关的问题,提升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自我角色认同护理能够对情感双相障碍患者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加以改善,减少激越行为,加速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冉云.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对躁狂性患者的激越行为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5):2852-2856.

[2]梁永珍,潘巧淑,周芳珍,等.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尊水平的影响[J].内科,2019,14(4):500-502.

[3]LIU Ling-na,DAI Jing-li,XU Li-jian,等.怜悯团体护理干预对双相抑郁患者情感症状及自我怜悯能力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9,17(4):225-228.

[4]甄茹.支持性心理护理对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与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观察[J].饮食保健,2018,5(33):185-186.

[5]王晓利,闵国营,安鸿.互动达标理论下临床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2):24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