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接种新冠疫苗的临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2

社区接种新冠疫苗的临床护理体会

马昭

包头市昆区沼潭卫生服务中心 内蒙古 014040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接种新冠疫苗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42例社区接种新冠疫苗健康人员,随机分组,常规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各121例。组间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接种时间对比,观察组更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接种知识知晓率对比,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在社区接种新冠疫苗期间,为其实施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接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接种人员的接种知识知晓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社区接种;新冠疫苗;临床护理


新冠疫苗已经成为目前预防新冠肺炎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国家相关政策已经开始号召全民接种新冠疫苗,但由于疫苗接种人数较多,社区在接收接种人员时,应当采取相应的护理方式,对现场秩序进行维持,确保接种人员能够有序完成疫苗接种,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1]。本研究选取242例新冠疫苗接种人员,分组实施护理干预,探讨安全预防接种护理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42例社区接种新冠疫苗健康人员,选取时间均为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随机分组,各121例。常规组种,男女比例61:60,年龄19~57岁,平均(35.32±4.26)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61:60,年龄20~56岁,平均(35.84±4.8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常规组: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引导接种人员填写个人资料,并对个人信息进行核对,告知接种人员注意事项,并指引接种人员到指定位置接种疫苗。完成接种后告知接种人员留观半小时。

观察组:安全预防接种护理。设置预约通道现场排队通道以及绿色通道三个接待通道,网上预约的接种人员可直接在预约通道填写个人信息,并对资料进行核对,由公司或社区组织的接种人员以及现场进行排队的接种人员,可通过排队通道填写个人信息并进行资料核对,针对年纪较大的接种人员,引导其通过绿色通道快速填写资料并核对信息。这种人员在签署接种计划书时,护理人员需引导其对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详细阅读,详细回答接种人员的疑问,随后引导接种人员到指定窗口接种疫苗。接种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与其沟通交流,消除接种人员的紧张感。疫苗接种完成后,引导接种人员到指定位置进行留观,并告知接种人员多喝温水,观察接种后的各项反映,如有不适应第一时间联系医护人员。这种人员离开时,护理人员需对其留观时间进行核对,确保其留观超过半小时方可离开。告知接种人员社区电话,叮嘱其如有不适可及时来电咨询。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接种时间对比。(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不良反应:口干、乏力、注射部位疼痛、头晕、嗜睡。(3)两组接种知识知晓率对比。采用社区自制新冠疫苗接种知识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接种完成后安排接种者填写,调查表总分为50分,完全知晓:40分及以上;知晓:30分以上40分以下;不知晓:不足30分。总知晓=完全知晓+知晓。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622ae962d02a5_html_c4f81b1e424aabaf.gif ±s)、计数资料行t检验、622ae962d02a5_html_5c5682b145328929.gif 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接种时间对比

常规组接种时间为(58.64±6.23)min,观察组接种时间(35.21±5.22)min,组间对比,观察组更低(t=31.710,P=0.000)。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口干

乏力

注射部位疼痛

头晕

嗜睡

总发生率

常规组

4(3.31)

5(4.13)

2(1.65)

3(2.48)

2(1.65)

16(13.22)

观察组

0(0.00)

0(0.00)

1(0.83)

0(0.00)

1(0.83)

2(1.65)

X2






11.764

P






0.001

2.3 两组接种知识知晓率对比

观察组更高(P<0.05),见表2。

表2 接种知识知晓率对比n(%)

组别

完全知晓

知晓

不知晓

总知晓率

常规组

56(46.28)

48(39.67)

17(14.05)

104(85.95)

观察组

62(51.24)

57(47.11)

2(1.65)

119(98.35)

X2




12.851

P




0.000

3 讨论

近两年,新冠肺炎病毒不断变异,严重危及人民的正常生活以及生命健康。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措施能够对接种人员的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并做好人流分流引导接种人员完成各项工作,对于接种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处理,有助于提高社区新冠疫苗接种质量[2]。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措施未接种人员设置多个接种通道,组织接种人员根据自身的预约方式,快速填写个人资料,并对个人信息进行核对,签署接种计划书,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接种人员充足的时间,引导其阅读相关注意事项,并积极询问接种人员是否存在,不是确保接种安全疫苗,接种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及时提醒接种人员多喝温水,并对疼痛部位进行热敷,从而避免出现注射部位疼痛以及口干等不良反应,要求接种人员留观半小时后离去,可确保接种安全性[3-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接种人员的接种时间明显更短且接种人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接种知识知晓率明显更高,由此可以得出,在社区新冠疫苗接种过程中实施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社区接种新冠疫苗期间为接种人员实施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可缩短接种人员的接种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接种人员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有利于提高社区疫苗接种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志伟, 陈路, Lukatie,等. 广州市居民新冠疫苗接种犹豫性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21, 48(17):6-6.

[2]颜钰, 段棣飞, 陈霞,等. 慢性肾脏病患者新冠疫苗接种意向及影响因素[J]. 中国临床研究, 2021, 34(9):5-5.

[3]狄寒玲, 张丽伟, 江淑芳,等. 江苏省医务人员新冠疫苗自愿接种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1, 31(19):5-5.

[4]胡丹丹, 徐翼, 龚四堂,等. 广东省3~17岁儿童和青少年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专家建议[J]. 广东医学, 2021, 42(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