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分析五分类该怎么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2

血细胞分析五分类该怎么看?

曾小华

广汉市小汉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 德阳 , 618304

血常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医院接受检查中的最一般且最基本的一项血液检验项目。血液是由液体与有形细胞所组成,临床上所说的血常规检验是检验血液中细胞部分。在临床报告当中,血常规检验又被分为血细胞三分类与血细胞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五分类是临床检验广泛使用的指标。那么,什么是血细胞分析五分类呢?血细胞分析五分类该怎么看呢?本文将向读者们科普血细胞分析五分类的一些小知识。

一、血常规血细胞分析五分类有什么作用?

细胞分析五分类是通过五分类血球仪,依据流式技术,将血液当中的白细胞分为5群,其中分别包括: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嗜碱性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其是一项准确的检验技术,血细胞分析五分类可将白细胞这五类——检出,而每一类细胞指标的变化其所具备的意义也不一样,这项技术有利于临床对于受检者病情状况的判断与临床诊断。

二、血常规血细胞分析五分类的检验内容

1)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作为白细胞中的一种,其是血液中体积最小的一类白细胞。淋巴细胞通常由淋巴器官所产生,并且其主要存在于淋巴管当中循环部分淋巴液。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成分,其也是淋巴系统免疫功能的最主要执行者之一。换句话说,淋巴细胞就是对抗外界感染以及监控体内细胞变异的一个前线“士兵”。通常情况下,如果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则一般与患者受检前接触过放射线、服用了某些药物或发生化脓性感染等相关。而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时,则一般与患者发生急性传染病相关,也可能是发生了慢性感染疾病,包括结核等疾病都可能导致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此外,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以及接受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等也都会导致淋巴细胞增高。

2)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是作为血液当中最大的一类血细胞,其也是5类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的一类。单核细胞是作为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成分。机体内的单核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当中造血干细胞,单核细胞是巨噬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前身,其通常具有变形运动,单核细胞可吞噬、清除部分受伤、衰老细胞。针对此类细胞的研究发现,其也参与到机体免疫反应过程,单核细胞在吞噬抗原后,可将所携带抗原决定簇一并转交至淋巴细胞,从而起到诱导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的免疫性反应作用。若单核细胞增多,一般与细菌感染相关,通过如伤寒、结核、疟疾以及亚急性细菌性心膜炎等疾病可能导致单核细胞增多,当机体发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等其他疾病也能导致出现单核细胞增多情况。

3)嗜酸性细胞

嗜酸性细胞是作为白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嗜酸性细胞与其他粒细胞一样都是来源于骨髓内造血干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通常具杀伤细菌以及寄生虫等功能。同时,嗜酸性细胞也是参与机体免疫反应以及过敏反应的重要细胞。临床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可释放颗粒当中内容物,进而以引发组织损伤,并促进炎症的进展等作用。人体血液当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数量通常具有昼夜周期性波动变化。在清晨,嗜酸性细胞的数量减少,而午夜时,嗜酸性细胞的数量通常增多。嗜酸性细胞数的变化与人体内肾上腺皮质释放出糖皮质激素的量相关。若嗜酸性细胞出现非昼夜周期性波动的增高,则一般与机体发生皮肤病、寄生虫病、恶性肿瘤以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等疾病相关。

4)嗜碱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细胞一样起源于骨髓内的造血干细胞,嗜碱性细胞一般在骨髓内分化成熟后会进入血流当中。嗜碱性粒细胞胞体多呈圆形,其直径一般为10~12μm。嗜碱性细胞数量的增多一般与机体发生过敏性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及传染病相关。

5)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源于骨髓,中性粒细胞一般具分叶形、杆状核,其胞浆内含大量的中性细颗粒(既不嗜碱,也不嗜酸)。而这些颗粒多为溶酶体,其内含有溶菌酶、酸性水解酶以及碱性磷酸酶等多种酶类,中性粒细胞与细胞吞噬、消化功能相关。若发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则一般与慢性理化损伤、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脾功能亢进等相关。若发现中性粒细胞增多,则一般与运动、妊娠、炎症感染、组织坏死、恶性肿瘤、急性失血、血液病及不当饮食或用药等相关。

三、血常规血细胞分析五分类具体有哪些标准

血细胞分析五分类分别占有不同的比例,临床上具体有以下几种标准:(1)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占比1%~5%,一般为(0.04~0.50)*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占比50%~70%,一般为(2.00~7.00)*109/L。(2)嗜酸性粒细胞占比0.5%~5%,一般为(0.02~0.50)*109/L。(3)嗜碱性粒细胞占比0%~1%,一般为(0~0.10)*109/L;(4)淋巴细胞占比20%~40%,一般为(0.80~4.00)*109/L。(5)单核细胞占比3%~8%,(0.12~0.70)*10

9/L。

四、血常规血细胞分析五分类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血常规血细胞分析五分类指标一般有以下变化,通常与下述情况相关:(1)中性粒细胞增多:一般由生理性增高包括运动、妊娠、饮食行为,急性感染或炎症、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溶血、血液病、急性失血、恶性肿瘤,肾上腺素及类固醇等药物的使用等原因导致。(2)中性粒细胞减少:一般由伤寒、副伤寒及流感等感染,严重细菌感染,血液病,电离辐射等慢性理化损伤,脾功能亢进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导致。(3)淋巴细胞增多:一般与儿童期生理性增高、急性传染病、慢性感染、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以及接受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等原因相关。(4)淋巴细胞减少:一般与服用药物、接触反射线、辐射以及严重化脓性感染等原因相关。(5)单核细胞增多:一般与生理性增多,细菌感染,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以及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原因相关。(6)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一般与寄生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恶性肿瘤,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症等原因相关。(7)嗜碱性细胞增多:一般与机体发生过敏性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及传染病相关。

综上所述,血细胞分析五大类主要可用于明确机体具体感染类型,该检验项目是临床重要的检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