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联合肠外营养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4

肠内联合肠外营养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中的应用分析

聂友娜 罗绪国 赵泽珍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1

【摘要】目的:探究患者患有晚期恶性肿瘤疾病时为其采取放化疗治疗并实施肠内联合肠外营养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纳入并研究的40例晚期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分组,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观察组实施肠内联合肠外营养,两组患者皆实施常规疾病治疗和放化疗治疗。结果:经不同干预方案实施后,观察组患者各营养指标、干预疗效指标、营养并发症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治疗依从性指标表现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单一的肠外营养干预,为患者在晚期恶性肿瘤放化疗治疗期间实施肠内联合肠外营养的效果更好,患者营养不良情况明显改善,且营养并发症减少,患者生活显著提高,研究有较大价值。

【关键词】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晚期恶性肿瘤;放化疗;各营养指标;干预疗效指标;营养并发症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治疗依从性指标


晚期恶性肿瘤疾病的易发人群多为生活不规律、吸烟和酗酒的中年人群[1]。此类疾病的诱导因素除不良的生活习惯之外还有环境污染、自然因素、慢性创伤以及遗传等[2]。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保证每年一次的体检,并及时改善不良生活习惯、远离诱导因素和做好日常防护[3]。当患者患有此类疾病后,通常会有肿块、疼痛、出血等疾病症状出现,临床上针对疾病治疗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放射线治疗、化学治疗等,本文提到的放化疗便是放射线治疗和化学治疗,这两种手段是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4-5]。但这两种治疗开展中虽能有效杀死恶性肿瘤细胞,但因治疗作用的范围较广,极易对患者正常细胞造成影响,且会导致患者身体不适感严重,影响正常饮食[6]。患者合理的营养摄取能提高患者体质和治疗积极性,所以本文主要研究在放化疗期间为患者进行肠内联合肠外营养干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选取年限:2020年2月-2021年10月;例数:40例;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纳入标准:(1)患者经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细胞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晚期恶性肿瘤疾病。(2)患者了解研究内容,认可研究价值,与家属沟通后自愿加入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者学历为小学及以上学历。(4)患者保证依从治疗,且善于沟通,能积极对医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具体反馈。(5)患者能积极询问疾病知识,并能重复翻阅疾病知识手册,掌握疾病知识体系,且对疾病护理有自己的看法。排除标准:(1)患者患有干扰本疾病治疗的其他重症疾病。(2)患者患有急需隔离的急性传染病。(3)患者患有较重的精神类疾病。(5)患者无法住院治疗,且常居地址离本院距离较远。剔除标准:(1)患者中途退出研究,但仍保证治疗。(2)患者因自身原因放弃治疗。

对照组(20例):男患者/女患者:8/12;患者年龄最大为72,最小为45岁,平均(57.69±1.57)岁;病程最长为5.5年,最短为1年,平均(3.68±1.46)年。

观察组(20例):男患者/女患者:8/12;患者年龄最大为70,最小为43岁,平均(52.97±1.38)岁;病程最长为6年,最短为2年,平均(3.87±1.71)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可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皆实施常规疾病治疗和放化疗,治疗期间注意鼓励患者,引导患者树立疾病治疗的自信心,另外医生需对患者进行治疗方案和治疗案例的告知,促使患者有较好的自护能力。在疾病治疗期间患者若有明显的伤口溃烂,需对伤口进行正确处理,并引导患者家属注意患者卫生,做好卫生维护。

对照组:本组患者实施肠外营养干预。在干预开展之前对患者进行干预步骤的讲解,后以专业性和规范性标准要求自己,为患者实施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在患者合理休息后为患者进行(瑞能)肠内营养乳剂(生产厂家:华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722,规格:200ml(水果味) )注入,每次用量:按照患者体重和营养状况计算剂量(比如以30~40ml(约40~50kcal)/kg为标准)。使用期间需根据患者营养指标调整用量,通常为逐日保持增加20ml左右,营养剂注入速度不宜过快。

观察组:在对照组肠外营养基础上实施肠内营养。在患者情绪较好且了解肠内营养干预原理及必要性后为患者进行空肠造瘘术,并在了解患者营养指标后通过造痿管给患者注入肠内营养粉剂TP(生产厂家:荷兰ABBOTT LABORATORIES.B.V.,批准文号:注册证号 H20181147 ,规格:400g)。患者通过肠内营养输液泵获取营养试剂。另外,在使用肠内营养干预期间,可为患者进行试剂加热,通常使用电加热泵。若患者在此营养液使用过程中有口味要求,可通过配制实现,从而提高患者的干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各营养指标评定:分析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情况(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干预后各指标有明显增高则表示实施有效,患者身体状况较好。

(2)两组患者干预疗效指标评定:将本组患者干预情况分为干预显效(患者营养不良症状基本减轻,营养指标较好,身体疼痛反应较弱,无并发症,可保证放化疗干预)、干预有效(患者营养不良症状有所减轻,存在并发症但有效处理后消失,身体状况较好,还需保证肠内联合肠外营养干预一段时间)、干预无效(患者情况无好转,存在疾病加重现象,负性情绪明显,需及时改变干预方案再次治疗,患者身体状况较差)四种,汇总干预总有效率,分值越高表明干预效果越好。

(3)两组患者营养并发症指标评定:分析本组患者出现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静脉导管性发热五种并发症出现人数,汇总各症状人数计算并发症总发生率,数值越低表明患者并发症表现越好。

(4)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评定:通过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分析患者干预前后生活状况,指标越高表明患者生活状况越好,干预效果越明显。

(5)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指标评定:分析本组患者完全依从、较依从和不依从人数,计算两组总依从率,指标越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622aa657310a3_html_195cca9870952b42.gif ±s)、计数资料分别实施t检验与622aa657310a3_html_447a551c66fbd6cf.gif 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各营养指标

营养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各营养指标对比622aa657310a3_html_195cca9870952b42.gif±s

组别

例数

淋巴细胞计数(109/L)

血红蛋白(g/L)

血清白蛋白(g/L)

前白蛋白(g/L)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20

1.23±0.52

1.81±0.67

108.62±17.69

110.09±17.85

28.97±3.52

29.58±4.26

175.33±33.62

190.66±42.38

观察组

20

1.24±0.53

2.27±0.94

107.98±17.68

118.74±17.62

28.89±3.61

31.94±4.31

175.79±33.58

213.62±40.01

t


0.060

1.782

0.114

1.721

0.071

1.742

0.043

1.762

P


0.476

0.041

0.455

0.047

0.472

0.045

0.483

0.043

2.2 干预疗效指标

营养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 两组患者干预疗效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干预总有效[n(%)]

对照组

20

4

6

10

10(50)

观察组

20

7

10

3

17(85)

Χ2





5.584

P





0.018

2.3 营养并发症指标

营养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营养并发症总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两组患者营养并发症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腹痛

腹胀

腹泻

恶心呕吐

静脉导管性发热

营养并发症总率

对照组

20

2

3

1

1

1

8(40)

观察组

20

1

1

0

1

0

2(15)

Χ2







3.134

P







0.077

2.4 生活质量指标

营养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对比622aa657310a3_html_195cca9870952b42.gif±s

组别

例数

SF-36(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20

27.31±4.25

28.29±4.57

观察组

20

27.42±4.21

35.96±4.59

t


0.028

25.296

P


0.467

0.000

2.5 治疗依从性指标

营养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5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非常依从

较依从

不依从

治疗依从率

对照组

20

5

6

9

11(55)

观察组

20

9

8

3

17(85)

Χ2





4.286

P





0.038

3 讨论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身体受恶性肿瘤细胞的侵害,身体机能在侵害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另外患者在确诊后会有较强的心理负担,种种因素皆会导致患者营养摄取出现问题,使得患者身体体质不断变弱,影响疾病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此疾病治疗期间保证疾病治疗的依从性是一方面,还需重点维持身体机能,注重营养摄取。而且此阶段患者代谢加快,常规的饮食并不足以支撑身体所需的营养量,营养不良状况便会加剧。

放射线治疗是采用辐射线作用于患者疾病病灶,从而达到杀死恶性肿瘤细胞的效果,能缓解患者疾病症状[7]。但因恶性肿瘤细胞增殖较快,为保证治疗效果会将恶性肿瘤细胞周围的正常细胞连带杀死,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数量,多次放射性治疗后可有效控制疾病。虽治疗后患者合理休养,正常细胞可重新恢复,但若患者没有较好的身体状况支撑,会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化学治疗主要适用于恶性肿瘤细胞侵染部位较多的情况,主要通过静脉注射等将杀死恶性肿瘤细胞的药物给予患者全身,与放射线治疗原理大致一样,对正常细胞有伤害,且对患者消化系统有严重伤害,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使得患者食欲明显降低,极易造成营养不良的情况

[8]

肠外营养干预能保证有足够的营养,用以补充患者身体所需的营养量,但患者放化疗治疗周期较长,需要实施的肠外营养干预时间也会增长,便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胃肠功能减退的情况,甚至导致患者肠黏膜萎缩等,不利于身体健康和疾病治疗。肠内营养干预是发现的更符合人体生理性的营养干预方案,能保证营养摄取,也能稳定患者胃肠道功能,除此之外肠内营养试剂对患者肠黏膜细胞还具有一定修护作用,能有效抑制不良并发症。但肠内营养干预仍具有局限性,其在疾病导致肠功能障碍的患者群体中不具有适用性。这两种营养干预都有其干预局限性,而将肠内营养干预与肠外营养干预联合使用后,能有效改善单一使用下的不足,并发挥各自优点,保证患者有较好的营养摄取,有效满足患者身体需求,减少营养并发症,增强患者体质。

本文各指标研究证实,经肠外联合肠内营养干预后,营养指标增高,患者干预有效率增高,营养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和疾病治疗依从性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肠内联合肠外营养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中可应用。

参考文献:

[1]但操, 廖坚松. 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8):58-60.

[2]田俊梅、赵永飞、李丽、郅文娟. 口服营养补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预后的影响[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 33(12):3.

[3]张晓钰, 刘冬, 刘子昀,等. 某院消化道恶性肿瘤围手术期肠外营养临床应用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 2019, 21(6):325-330.

[4]范桂娣, 施洋. 肠内营养支持对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 26(14):2136-2139.

[5]刘远浩. 老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 14(12):2.

[6]吕佳, 袁玲, 卞丽娟,等.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肝胆胰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 2019, 32(1):99-102.

[7]匡荣康, 顾熙. 南京某三级医院2015至2019年间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营养风险和营养治疗现状调查分析[J]. 肠外与肠内营养,2020,27(6):350-354.

[8]陆佳, 钟绍, 夏瑜雯,等. 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探讨[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 18(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