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干预在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2

循证护理干预在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章潞潞

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 重庆市 408300

【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干预在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94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未开展循证护理干预而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47例:开展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诊疗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4.26%)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护理中循证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提升患者对护理干预满意度。

【关键词】循证护理干预急性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患者入院治疗期间应行消化道隔离,同时常规护理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遵照医嘱落实抗菌、补液以及营养支持治疗,但是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中,易忽视相关并发症对细菌性痢疾患者预后效果造成影响,为针对并发症开展循证护理干预,近些年,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应用循证护理干预以提升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护理效果[1]。本次研究为论证上述观点,比较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94例行常规护理以及循证护理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预后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47例行循证护理的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中男(n=25)、女(n=22),年龄区间为:21岁~80岁、平均(43.52±1.52)岁,病程/平均病程为:6h~18h,(12.52±0.11)h。对照组47例未开展循证护理干预而行常规护理的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中男(n=24)、女(n=23),年龄区间为:24岁~80岁、平均(43.51±1.55)岁,病程/平均病程为:4h~20h,(12.42±0.14)年。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本次研究对象均因出现腹痛、腹泻、排出脓血便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入院,结合患者大便常规及培养结果、特异性核酸检测,患者均确诊急性细菌性痢疾,此外,本次研究对象获知本次研究且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近六个月非首次急性细菌性痢疾入院就诊患者。(2)排除入院系统诊疗护理前接受过其他治疗的患者。(3)排除合并严重精神病与入院时认知障碍、神志模糊的患者。(4)排除难以正常言语交流的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善入院检查,在患者疾病确诊后在医嘱指导下落实降温、皮肤护理、口腔护理、临床给药以及病情监测等护理任务。

1.3.2实验组行循证护理模式,(1)建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均自主学习循证护理理念,了解循证护理实践流程以及注意事项。(2)提出问题:科室护理人员总结既往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住院期间常见并发症,一般情况下,急性细菌性痢疾住院治疗过程中高热、脱水、惊厥、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3)循证依据:护理人员通过在“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检索急性细菌性痢疾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经验,针对急性细菌性痢疾常见并发症拟定循证护理计划。(4)循证护理: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确诊后应告知患者疾病诊断结果,并结合既往积极配合临床诊疗干预有效案例,提升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②饮食护理:胃肠减压期间应禁止患者饮食,护理人员通过静脉补液以及肠外营养支持的方式以防止患者脱水。待患者呕吐、腹泻症状停止后,请患者家属为其提供干净、易吸收的流食,并在病情稳定好进食米粥、面汤等半流食,进食开始后应遵循少食多餐的进餐原则,进食患者进食辛辣、油腻或刺激行食物。②针对患者因频繁腹泻,出现肢体无力,护理人员应嘱患者绝对卧床静息,每隔2h翻身一次,同时患者家属应对患者背部长期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做好私处清洁工作。③高热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期间应每隔2h检测一次患者体温,若患者体温超过38.5℃应给予患者药物降温或应用冰袋、30%乙醇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高热、脱水、褥疮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系统处理结果中相关计量数据,(%)表达形式数据行χ2统计学检验,“6229a4115bd46_html_195cca9870952b42.gif ±s”表达形式数据行t统计学检验,P值<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n/%]

组别

n

高热

脱水

褥疮

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

47

1(2.13%)

1(2.13%)

0(0.00%)

4.26%

对照组

47

5(10.64%)

2(4.26%)

2(4.26%)

19.16%

χ2





6.192

P值





<0.05

3讨论

细菌性痢疾的发生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播感染痢疾杆菌,致使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排出脓血便等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好发于夏秋两季,三岁以上儿童与饮食不洁群体为该病好发人群[2]。细菌性痢疾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干预不当可诱发高热、脱水、褥疮等并发症。循证护理模式基于并发症,在并发症发生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出科学的护理干预模式,在科研理论的指导下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从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3]。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循证护理包括健康教育,体位管理以及皮肤管理以预防压疮,通过开展饮食控制以预防脱水,借助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以协助患者体温恢复正常[4]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行循证护理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综上所述,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在住院诊疗期间循证护理干预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庞天舒. 循证护理干预在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9):243-244.

[2] 张多. 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作用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A5):346-347.

[3] 刘亚静. 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17,15(8):172-174.

[4] 江琴,李荣. 循证护理模式在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中的护理效果[J]. 医疗装备,2018,31(4):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