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永春县沿街店面消防安全现状及整治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2


浅析永春县沿街店面消防安全现状及整治对策

卢文清

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队 福建泉州 362600

沿街店面作为民生经济,以小吃店、服装店、茶饮店、便利店等形式分布在大街小巷,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消防安全隐患,给消防安全带来挑战和压力。以永春为例,特别是沿街店面体量较多的桃城、五里街、石鼓等乡镇,由于早期建筑设计上的欠缺及历史遗留的问题,不少自建房沿街店面存在的“前店后宅、下店上宅”的经营与住宿合用情况,这类场所如果不有效治理,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酿成“小火亡人”事故。本人立足永春实际,就如何对该类场所系统消防安全治理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进行一些探讨和思考。

一、沿街店面火灾案例

全国案例:2020年2月23日凌晨2 时 58 分,深圳市宝安区临街商铺“青藏手工酸奶店”发生一起火灾事故,造成违规居住在店铺内的 4人遇难,其中一人为 2 个月大的婴儿,起火原因为酸奶店阁楼东北角电气线路短路所致。2021年2月16日早晨6时 14 分,山东禹城市鬲津社区富康蛋糕房发生火灾,造成7人死亡,该场所为经营性“三合一”店铺,火灾起火原因为酥油斗烛引燃神龛及周围可燃物。沿街店面消防隐患引发的火灾事故屡见不鲜,仅在2020年,全国共发生沿街商铺较大火灾19起,死亡人数达89人。

永春案例:2020年4月24日凌晨3时43分,永春桃城镇桃源南路一建材商行门店因电气设备故障引发火灾,造成楼上3人被困。2020年8月21日凌晨2时30分,永春桃城镇一沿街门店超市因电气故障引发火灾,造成楼上1名老人被困。2021年9月15日凌晨3时29分,永春五里街镇八二三中路一电动车商行因电动车店内充电,电池故障引发火灾,造成楼上4人被困。夜间是经营性场所火灾易发时段,上述3起沿街店面火灾,也都发生在凌晨人员熟睡后,所幸消防救援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给沿街店面消防安全敲响了警钟,因此沿街店面整治被列入永春县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中的一个整治重点开展实施。

二、沿街店面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风险隐患

永春县城镇沿街建筑主要为自建房形式,这类自建房沿街建筑的首层大多以经营性店面出现,因为设计上缺陷基本都存在着“前店后宅”“下店上宅”现象,经过摸底排查,这类经营性店面数量达3000多家;同时,房地产开发小区沿街店面也存在少量“夹层住人”的现象。沿街店面主要存在以下火灾隐患:

(一)经营与生活合用。沿街店面大多一层商铺,二层及以上住人,建筑中间设置一部敞开楼梯,店面与住宿部分未进行有效的防火分隔和采取技术防范措施,导致大部分沿街店面都是前面经营,后面仓储或住人,甚至有一些经营者为了省钱省事,采用隔板擅自将店面随意分割,设置阁楼住人,更有甚者会在店内生火做饭,因此出现许多前店后宅、下店上宅、夹层住人的“三合一”、“多合一”现象,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二)用火用电不规范。在闽南地区,很多的沿街店面内都设有佛龛,烧香点蜡烛时,底部没有做好有效的防火措施保护,也不注意与周边可燃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相当一部分店面业主为了经营方便,乱接私拉电线,未套管保护,未及时检修老化的线路,或是使用大功率用电设备,或将电动车停在楼梯间或店面违规充电,在商铺火灾中电气故障引起的情况占大多数。今年,永春有2起店面火灾是因夜间将电动车停进店内充电引起的。

(三)消防设施不到位。房地产开发的沿街店面虽然消防设施完整,但仍有不少业主会装修吊顶遮挡喷淋头和烟感器,遮挡室内消火栓等。而自建房用作经营场所的,沿街店面从业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在消防方面舍不得投入,没有配置灭火器、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在推广安装简易消防设施和配备智能感烟报警装置、软管卷盘、逃生缓降器等消防设施器材的积极性不高。

三、沿街店面消防安全整治对策

去年开展沿街店面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以来,永春县已完成了1200余家“前店后宅、下店上宅”店面整改,通过积极推广“4+1”技防物防措施(4指安装软管卷盘、独立智能烟感、配置干粉灭火器、应急照明灯,1指安装防火门或砌实体墙硬隔离),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人结合永春整治经验做法,对沿街店面消防安全治理对策浅谈几点见解。

(一)突出主导重心,形成整治合力。整治工作得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工作的推动上实施“党委政府主导、行业部门主推、属地政府主抓”的沿街店面专项治理工作模式,党政领导多次带队到调研指导沿街店面整治工作。消防部门在整治行动中扮演主推手角色,上门提供服务指导,牵头定期汇总、分析、研判工作进展情况。各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了安全到岗、责任到人、整改到位的“三到机制”,相继成立整治工作小分队,发动消防工作站、网格员划片包干开展底数排查,逐家单位、场所填写排查登记表,建立和完善辖区经营性“三合一”场所底数库。

(二)制定整治导则,以点带面铺开。分级分类整治。针对沿街店面隐患风险等级,对应实行“红、黄、蓝”名单分类整治,县级层面制定出台了《沿街店面消防安全整治导则》,坚持“疏堵结合”,分类整改不搞一刀切,对于违规住人坚决予以搬离或采取疏散通道的“硬隔离”,对拒不整改的严格执法、倒逼整改。打造示范场所。行动中,永春县先后2次召开整治现场会,确立五里街镇八二三中路沿街试点店,再到试点一条街,按照“试点引路、面上铺开”的工作思想逐步在全县范围内铺开整治工作。在2020年,永春有5个乡镇各完成一条消防安全示范街建设,其余17个乡镇完成170个示范店面整改。实行补贴激励。桃城镇、五里街镇、石鼓镇还通过实行补贴(每家300元)的做法来推动整治工作。针对有使用瓶装液化气的餐饮经营场所,推广安装独立式可燃气体探测器,及时监测泄露的液化气,确保餐饮场所的用气安全。五里街镇投入2.5万元率先在辖区150户餐饮经营场所免费安装使用。

(三)完善机制建设,防止隐患回潮。“小场所”关系到“大民生”,沿街店面消防安全现状是长期形成的痼疾,隐患易反弹,整治也是一个长期过程。永春县在整治中形成并完善了“常态督导、警示约谈、巡查打卡”工作机制:常态督导。先后开展了“100户抽查”、“50户抽查”等专项督导,针对发现的整改不到位、漏管、回潮的现象,通过下发督办通知书、通报的形式,督促属地乡镇抓实抓好整治,倒逼场所落实整改。警示约谈。县消安委还针对辖区发生的沿街店面火灾3次召开火灾警示现场会,约谈属地政府, 6人相关责任人被提醒谈话,此举有力促进了消防安全监管责任的末端落实。巡查打卡。消防部门结合整治常出现的问题,制定了《沿街经营场所消防安全巡查记录表》和《沿街店面消防安全整治注意事项》,实行网格员每月巡查“打卡”,通过填写巡查记录表、镇级抽查的方式共同发力,抓好问题整改落地,防止隐患新增、回潮。

(四)打造立体宣教,提升整治氛围。永春县沿街店面整治工作正好处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加之时下实体经济不景气等影响,少数群众、房东、业主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淡薄,不理解、不配合也时有发生。“扫街式”发动。在前期开展沿街店面整治底数排查摸底的同时,各乡镇组织消防工作站人员、网格员、消防志愿者等基层力量进行逐街逐店“扫街式”上门宣传发动,讲解经营性“三合一”的火灾危险性,发放书面告知书,实行补贴的乡镇与经营者签订整治承诺书,有效提升了经营者对整治工作的认知和配合。“问诊式”服务。坚持边整改边宣传教育,坚持整治一家入户宣传一家,消防监督员在指导隐患整改的同时,普及防火常识,传授消防灭火技能,在“问诊式”服务宣传中帮助其算好“安全账”、“经济账”;消防部门联合各乡镇对辖区较危以上店面经营户、房东开展集中消防安全培训、演练,整治经验在《泉州新闻联播》推广刊播,在社会上形成了强大的专项整治舆论声势。“立体式”宣传。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共开展沿街店面消防集中培训演练20余次,制作发放《永春县沿街店面消防安全手册》5000份,制作“下班断电防火门保持常闭”提示性标语2000份发放给经营主张贴,向店铺业主发送消防安全提示短信1万条,制作沿街“三合一”经营性店面火灾警示教育片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