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胃癌D2顺向式淋巴结清扫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07
/ 2


腹腔镜胃癌 D2顺向式淋巴结清扫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仇长敬

桓台县人民医院 山东省淄博市 256400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胃癌D2顺向式淋巴结清扫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在本文研究中将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0例收治时间在2020年度1月-2021年度12月,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分别采取腹腔镜胃癌D2顺向式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开腹2D根治术方式,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胃癌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胃癌患者IL-6、MMP-9、VEGF-C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D2顺向式淋巴结清扫手术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并且能够使患者术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得以降低,改善疾病预后。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D2顺向式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效果;术后炎症因子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从而导致胃癌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而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常采取开腹手术,虽然该种方式具有一定疗效,但由于其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不被临床广泛应用[1]。随着我国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微创手术在临床上应用率越来越高,且该技术具有较多优势,受到广泛患者的青睐,同时也是胃肠外科医生不断探索的焦点。因此,本次研究对腹腔镜胃癌D2顺向式淋巴结清扫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进行分析,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收取的胃癌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胃癌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观察组:年龄在31岁-60岁之间,100例平均年龄(41.26±8.17)岁;男60例、女40例;对照组:年龄31岁-61岁之间,100例平均年龄(41.17±8.19)岁;男61例、女39例;基本资料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开腹2D根治术治疗。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取平卧位操作,在患者上腹正中约15厘米处做一道切口,常规进腹,对患者各个脏器请尽快进行观察,对肿瘤部位进行明确后,实施切除术治疗,并对淋巴结进行清扫。

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胃癌D2顺向式淋巴结清扫手术。麻醉方式和体位和对照组相同,选择常规5孔法实施操作,将患者下脐约1厘米位置作为观察孔,并穿刺,建立C02气腹,将气腹压力设置在10-12mmHg,并对患者腹腔、盆腔以及肝脏进行探查,对肿瘤位置和是否存在远处转移情况进行明确,将体位转变为足低头高位,在患者双侧锁骨中线脐平面上方置入5mmTrocar作为副操作孔,主操作孔位于左侧腋前线肋缘下大约2厘米位置,采用超声刀将胃体和幽门部进行分离,并在十二指肠直至幽门下3厘米位置进行充分游离,将大网膜进行离断,将胰腺包膜和横结肠系结膜前叶进行剥离,将胃肠结韧带进行游离,选择血管夹夹闭胃网膜血管,将胃网膜右静脉和动脉进行离断,实施幽门下淋巴结清扫[2]

1.3 观察指标

两组总有效率、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对比总有效率

观察组胃癌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所示。

表1:分析总有效率指标

组别

例数(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n;%)

观察组

100

90(90.00)

1(1.00)

9(9.00)

91.00%

对照组

100

70(70.00)

6(6.00)

24(24.00)

76.00%

卡方值

-




16.1129

P值

-




0.0019

2.2对比炎性因子水平

观察组胃癌患者IL-6(34.25±1.02)ng/ml、MMP-9(1126.22±1.02)pg/ml、VEGF-C(312.25±1.02)pg/ml均低于对照(

P0.05),见表2所示。

表2:分析炎性因子水平指标

组别

IL-6(ng/l)

MMP-9(ug/ml)

VEGF-C(ug/m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n=100)

67.52±1.85

34.25±1.02*

1771.55±110.02

1126.22±112.02*

621.85±18.75

312.25±12.02*

对照组(n=100)

67.53±1.86

51.52±1.78*

1772.56±110.03

1458.25±112.45*

622.86±18.76

482.35±12.45*

注:和治疗前相比,*P0.05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胃癌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若治疗不当则可导致其死亡。因此,如何选择一项合适的治疗方式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多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但该种治疗方式具有较多不足之处,且不被患者接受,因此不被应用。而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在临床上使用率越来越高,且具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较高,能够促进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提高患者生存率。腹腔镜与传统检查方式相比较,具有较多优点,同时还能对患者原发肿瘤的部位、腹膜转移、腹水、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邻近组织是否受到侵犯进行探查。在早期,腹腔镜胃癌D2顺向式淋巴结清扫手术则可将患者胃前壁以外的多数部位的胃粘膜进行切除,同时还能对胃固有基层进行保留,且创伤小,患者恢复快[3]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胃癌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癌患者IL-6、MMP-9、VEGF-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胃癌D2顺向式淋巴结清扫手术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运用。

【参考文献】:

[1]朱正纲.提高早期胃癌手术疗效的新观念[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8,13(2):85-87.

[2]梁永明,覃秋健,蒙顺龙,等. 腹腔镜胃癌D2顺向式淋巴结清扫手术的治疗效果观察[J]. 海南医学,2019,30(12):1535-153

[3]李升,朱一宁,王君. 基层医院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中采用顺向式模块化淋巴结清扫的体会[J].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8,22(3):17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