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分娩后康复过程中应用阶段延续性护理对子宫复旧、母乳喂养率与新生儿发育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02
/ 2

产妇分娩后康复过程中应用阶段延续性护理对子宫复旧、母乳喂养率与新生儿发育的影响

张舒航

台州医院恩泽妇产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产妇分娩后康复过程中应用阶段延续性护理对子宫复旧、母乳喂养率与新生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产妇300例,分组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阶段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子宫复旧、母乳喂养与新生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子宫复旧不良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人工喂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6个月后的身长、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分娩后康复过程中应用阶段延续性护理,可改善产妇子宫复旧效果,提高母乳喂养率,加快新生儿发育速度。

关键词:产妇;分娩;阶段延续性护理;子宫复旧;母乳喂养;新生儿发育

产妇在住院过程中可得到全面的护理干预,但大部分产妇在出院后,获得的护理指导并不多,使产后护理指导的连续性被中断,尤其是对于初产妇,其自身的产后恢复与新生儿喂养经验不足,对于产后连续护理指导的需求更明显[1]。因此寻找有效的护理方式,使产后护理指导的持续性得到保障,加快产妇产后恢复速度,保障新生儿健康发育,显得尤为重要。常规护理未重视院外指导,阶段式延续性护理是将整体护理作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护理方式,其通过分阶段开展护理指导服务,使产妇在产后恢复过程中得到持续全面的保健指导[2]。本次研究就选取产妇300例,探讨产妇分娩后康复过程中应用阶段延续性护理对子宫复旧、母乳喂养率与新生儿发育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产妇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年龄19~35岁,平均(28.20±4.57)岁,分娩方式:阴道分娩88例,剖宫产62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6例,中学65例,大专及以上59例;观察组年龄19~37岁,平均(28.35±4.80)岁,分娩方式:阴道分娩90例,剖宫产60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9例,中学66例,大专及以上55例。两组基线资料具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单胎足月妊娠;具备母乳喂养条件;分娩健康新生儿;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认知功能异常;交流障碍;精神异常。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产妇分娩后,护理人员为其开展护理指导,每天1次,每次15~20min,告知产妇加快产后恢复以及喂养护理新生儿的知识,并通过微信群,为产妇发送产后恢复保健知识。在产妇出院后,每月为产妇开展1次电话随访,对其产后恢复情况和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宣教,并告知产妇在出院后42d到院复诊。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阶段延续性护理,包括:(1)不同阶段的指导内容:产后1个月为第一阶段,产妇处于产褥期,护理指导的内容为指导产妇科学度过产褥期,密切观察恶露情况,做好产褥期保健工作,指导产妇正确母乳喂养,强化新生儿护理等;产后2~3个月为第二阶段,此时新生儿已经满月,同时产妇自身的机体机能有所恢复,护理指导内容重点为活动指导、饮食方案调整、盆底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科学避孕和育儿知识指导等;产后4~6个月为第三阶段,此时产妇对于母亲这一角色已经较为适应,且机体功能进一步恢复,护理指导内容重点为盆底功能锻炼、婴儿喂养及发育情况观察、产后健身操指导等。(2)随访方式与时间:通过电话、微信群以及抖音号进行随访,在开展电话随访时,依据不同的阶段为产妇开展调查和指导,首先对其产后恢复情况、母乳喂养与新生儿发育情况进行询问,将记录工作做好,针对出现的问题,实施重点指导,对产妇的恢复需求进行分析,来开展下一阶段护理方案制定。对24h指导热线予以设立,及时解答产妇的疑问和需求。通过微信群发送产后恢复及母乳喂养知识文章,同时开通抖音号,通过视频讲解的方式,使产妇的知识掌握效率提高。在产后出院后6个月内,由高级责任护士为产妇每月开展1~2次电话随访,并由护士长开展抖音号健康指导知识录制。

1.3 观察指标

(1)两组子宫复旧不良率,产后8周内子宫出现病理性变化,未能恢复到非妊娠状态,则可判定为子宫复旧不良[3];(2)两组新生儿喂养方式,包括纯母乳喂养、人工喂养与混合喂养;(3)两组新生儿出生时与出生6个月后的身长、体质量。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为SPSS22.0。

2 结果

2.1 两组子宫复旧不良率比较

对照组子宫复旧不良20例,观察组子宫复旧不良5例,观察组子宫复旧不良率低于对照组(c2=9.818,P<0.05)。

2.2 两组新生儿喂养方式比较

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人工喂养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喂养方式比较

Shape1

n

纯母乳喂养

人工喂养

混合喂养






对照组

150

64(42.66)

43(28.67)

43(28.67)






观察组

150

91(60.67)

21(14.00)

38(25.33)






c2


12.574






P


0.002

2.3 两组新生儿发育情况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6个月后的身长、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发育情况比较

组别

n

Shape2 长(cm)

体质量(g)





出生时

出生6个月

出生时

出生6个月









Shape3 照组

150

51.26±4.55

63.62±6.52

3162.50±326.20

8021.46±423.62







观察组

150

51.38±4.56

68.20±6.40

3170.20±346.85

8465.20±568.35







t


0.228

6.140

0.198

7.667







P


0.820

0.001

0.843

0.001

3 讨论

常规护理通常将护理工作局限在院内,随着产妇出院,护理工作完全中断,虽然部分医院继续为患者实施电话随访与门诊复查,但由于未能开展持续规律的随访工作,或由于产妇不具备较好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延续性护理将护理指导工作延伸至院外,可使产妇的健康知识需求得到满足。阶段式延续性护理是通过产妇出院后的不同阶段需求,来开展护理计划制定,其与产妇产后恢复与新生儿生长规律相适应,可提升延续性护理工作的实用性和目标性。有研究报道称,延续性护理可改善产妇子宫复旧效果,降低子宫复旧不良率[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子宫复旧不良率低于对照组,与相关研究报道相符。分析原因,阶段式延续性护理可根据产妇产后不同阶段的健康需求,为其开展相应的指导工作,不但可使延续性护理的时效性与实用性提高,同时也可增强产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积极有效应对各阶段的问题,将产褥期子宫复旧不良率降低。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更高,新生儿出生6个月后的身长、体质量均更高,表明阶段式延续性护理可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并加快新生儿生长速度。阶段式延续性护理在实施过程中,第一阶段为产妇开展喂养技巧指导,并为其实施乳房护理,可使喂养质量得到保障,在第二阶段促进产妇对自身角色变化予以适应,并使其喂养技巧得到巩固,在第三阶段指导产妇坚持母乳喂养,一系列护理指导可使产妇逐渐对母乳喂养技巧予以掌握,并使其对母乳喂养更为重视,为新生儿的发育提供更好的营养支持[5]

综上所述,产妇分娩后康复过程中应用阶段延续性护理,可改善产妇子宫复旧效果,提高母乳喂养率,加快新生儿发育速度。

参考文献:

[1] 黄海桃,李俊,陈珊娜,等. 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延续护理对产妇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21,36(17):90-92.

[2] 明振叶,屈晓英. 全程预见性护理服务链在高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产妇中的应用价值[J]. 血栓与止血学,2021,27(1):165-166.

[3] 杨晓莉,刘琳,李洁,等.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初次剖宫产产妇手术切口恢复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6):161-164.

[4] 刘静,高娟. 连续性助产护理在初产妇中对阵痛分娩及自然分娩率的影响研究[J]. 贵州医药,2020,44(9):1479-1480.

[5] 王雪菲. 医院-家庭联动式延续护理模式对高龄初产妇喂养方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3):3916-3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