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4
/ 2

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曲福财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157000


[摘要]目的:明确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存在的价值。方法:随机划分100例接受血液细胞检验的患者为2组(对照组共计50例,为非正常比例抗凝剂;观察组共计50例,为正常比例抗凝剂),最后就检验结果方面展开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低于观察组患者,呈P<0.05。结论:在实施血液细胞检验期间,抗凝剂比例是否标准可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所以要严格控制抗凝剂使用比例,并加强各环节的质控工作。

关键词:血液细胞检验;质控管理;相关指标对比;抗凝剂比例

血液细胞检验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基础检验方式之一,即在采集血液标本后,借助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来对血细胞数量、形态分布等情况展开分析,以明确疾病类型,比如从血红蛋白、红细胞可以看出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现象,从白细胞则能判断患者是否伴有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大叶性肺炎等等,可见血液细胞检验能引导医师对患者生理状况有一个初步了解,为疾病的判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1]。虽然目前我国临床检验技术愈发成熟完善,各类先进的检验仪器也不断投入临床,使得整体检验效率与质量得到有力提升,可尽管如此,医学检验工作专业性强,存在一定特殊性,在检验期间也容易因某一环节存在失误而干扰到检验准确性,以影响到医疗质量[2]。为最大程度避免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存在偏差,给予治疗工作准确的指导干预,临床需对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展开分析,并采取有效的质控手段[3]。基于此,本文就血液细胞检验期间抗凝剂使用比例方面展开研究,以明确不同比例抗凝剂与检验结果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并提出几点质控管理方面的建议,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依据奇数偶数随机分组原则划分我院100例接受血液细胞检验的患者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共计50例,时间维度2020年1月份至2021年6月份,两组患者血型相同,性别、年龄资料呈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资料对比(621713f3122d6_html_516eb74bb9bf0608.gif

组别

例数

男性女性比例

平均年龄(岁)

对照组

50

27:23

48.07±3.15

观察组

50

30:20

48.12±3.14

t

-

0.696

0.079

P

-

0.488

0.937

1.2方法

在采集血液标本之前,要告知患者检验方面的注意事项,比如抽血之前需保持空腹状态等等,尽量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导致检验结果存在偏差。采集5ml静脉血后,对照组患者血液标本使用非正常比例抗凝剂,观察组患者则使用正常比例的抗凝剂,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启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展开检验。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指标均低于观察组患者,呈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检验结果对比对比(621713f3122d6_html_516eb74bb9bf0608.gif

组别

例数

白细胞(×109/L)

血红蛋白(g/L)

红细胞(×1012/L)

血小板(×109/L)

对照组

50

6.98±3.05

103.08±13.86

2.46±1.86

142.96±37.09

观察组

50

10.13±2.48

132.39±9.97

5.09±0.47

169.64±23.18

t

-

5.666

12.139

9.694

4.313

P

-

0.001

0.001

0.001

0.001

  1. 讨论

准确的血液细胞检验结果能充分映射患者生理状况,亦能为疾病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引导医师为患者设计最为合理的治疗流程,但在开展检验工作期间,也容易因为一些误差因素而导致检验结果存在差异,使误诊、漏诊率增加,这对患者而言是极为不利的,亦会为医疗纠纷这类不良事件的发生埋下隐患

[4-6]。经研究发现,除仪器因素、人为因素以外,抗凝剂因素也会导致检验结果存在偏差,抗凝剂在检验工作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应用抗凝剂能对血液中存在的凝血因子进行干扰,以避免血液标本凝固,而在实际检验过程中,部分缺乏工作经验的检验人员可能没有充分把握抗凝剂与血液标本的比例,导致抗凝剂使用比例过高或过低,导致检验结果受到影响。

为验证这一观点,本次研究分别对使用非正常比例抗凝剂的对照组患者与使用正常比例抗凝剂的观察组患者展开检验,发现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差异非常明显,呈P<0.05,说明抗凝剂使用比例不合理会直接造成检验结果偏差。基于此,笔者就抗凝剂使用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临床广大检验人员参考:①完善检验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工作,管理者可以下载与血液细胞检验相关的文献资料,比如专著、研究论文等等,下发到检验人员手中,督促其复习资料内容,弥补自身不足。与此同时,也应定期在检验科开展交流会议,归纳一些特殊病理,根据其相关检验结果来展开讨论,秉承从低年资检验人员到高年资检验人员顺序进行发言,提出自身见解,在此期间,其他检验人员也可以进行补充,以明确标本采集、储存以及鉴别诊断方面的意见,这样也能提高检验人员的认知水平。②在抗凝剂使用比例方面,管理者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合理的管理制度,要求检验人员严格按照制度内容进行,从根源上避免抗凝剂使用比例过高或过低,且管理者应不定期抽查检验人员工作情况,一旦发现没有按照要求使用抗凝剂,要从重处罚。此外,需就血液样本采集、仪器保养维护、常用仪器使用方式等方面进行干预,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可以聘请专家入院开展主题讲座,以巩固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最大程度避免人为因素导致工作失误,从而降低检验准确性,影响患者治疗工作的开展。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得知,虽然目前我国临床检验技术不断发展,但多种因素均可能导致检验结果存在偏差,所以临床需重视各个检验环节的质控管理,尤其是抗凝剂使用比例方面,这样才能提高检验准确性,为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莫肖云.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临床意义分析[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9, 008(002):119-119.

[2]张立梅.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 健康之路, 2018, 172(06):274-275.

[3]欧阳明珠, 王莉莉, 路奎玉. 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 2020, 12(04):18-18.

[4]皮克, 罗艳香, 田媛.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 009(001):215.

[5]修云霞, 苗慧, 刘婵娟,等. 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 世界复合医学, 2019, 005(003):58-60.

[6]李风利.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 现代养生, 2018, 333(20):140-141.

作者简介:曲福财 生于1989年9月 男 汉族

籍贯:山东省 所在单位: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检验科

毕业院校:佳木斯大学 职称:主管检验师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医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