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24
/ 2


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

王海生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41001)

【摘要】目的: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的治疗方式,探讨该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8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将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康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重度肿胀,皮瓣感染,皮瓣边缘坏死的例数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χ2=4.492,P=0.0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时间t为12.704 d,P=0.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的手术治疗方式,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更好,恢复时间更短。

【关键词】穿支皮瓣修复术;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效果观察

软组织损伤是指机体遭受各种外来的直接或间接暴力导致的,机体皮肤、皮下浅筋膜、深筋膜、关节囊、肌腱、韧带等组织的损伤,损伤后局部产生以炎症、坏死、组织修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病症。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反复渗出、甚至继发局部感染等,若未经正规医疗干预其晚期可能出现局部溃烂经久不愈、局疤痕增生、肌肉肌腱粘连,甚至骨感染坏死等,严重时需截肢治疗,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本研究将对穿支皮瓣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1年4月我科收治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28例,根据相关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均被确诊为手外伤软组织缺损,将28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14名,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其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段为18岁至60岁,平均年龄为39.43±5.42岁;对照组的患者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其中男性患者7名,女性患者7名,年龄为18岁至60岁,18岁-60岁,平均年龄为39.62±5.3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1)患者对本研究完全知情且签署同意书;(2)患者年龄满足18岁-60岁,(3)意识清醒,认知功能正常,(4)患者受伤时间小于6-8小时。

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2)妊娠期、哺乳期的患者,(3)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4)过期伴感染伤口。

1.2方法

实施手术时注意两组患者均行指端缺损创面彻底清创,去除污染坏死组织,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仔细止血,对照组患者实施腹部带蒂皮瓣治疗指端软组织缺损,术前做好术后制动宣教和术后护理配合,模拟术后功能锻炼方式,术中注意腹部皮蒂切取长度适中,供区皮瓣尽可能修薄避免术后臃肿;观察组织采用游离穿支皮瓣覆盖指端缺损创面,术前注意多普勒超声探查穿支部位,确保精准切取,游离皮瓣时注意不损伤供区主干血管,尽量确保蒂部长度宽松,条件允许显微将皮瓣内皮神经与指掌侧固有神经吻合。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的重度肿胀,皮瓣感染,皮瓣边缘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并比对并发症总发生率。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进行对比,恢复的指标包括创面愈合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t和“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卡方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根据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出现重度肿胀,皮瓣感染,皮瓣边缘坏死的人数更少,并发率更低,重度肿胀χ2为3.457,P为0.032,皮瓣感染χ2为3.649,P为0.032,皮瓣边缘坏死χ2为3.732,P为0.031,并发率χ2为4.492,P为0.0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重度肿胀

皮瓣感染

皮瓣边缘坏死

并发率

观察组

14

2(14.29%)

1(7.14%)

0(00.00%)

3(21.43%)

对照组

14

3(21.43%)

2(14.29%)

1(7.14%)

6(42.86%)

χ2

-

3.457

3.649

3.732

4.492

P

-

0.032

0.032

0.031

0.029

2.2手术后恢复时间分析

根据两组患者手术后恢复时间分析,观察组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时间t为12.704,P为0.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2 手术后恢复时间比(61eeb5520fa73_html_e5143fd98da149bb.gif

组别

例数

术后恢复时间(d)

观察组

14

20.25±4.61

对照组

14

29.15±5.27

t

-

12.704

P

-

0.001

3讨论

手是人体常用的器官之一,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直接缝合的难度较大,强行高张力缝合不利于术后手功能的恢复[2]。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的外科疾病,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创面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其运用于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中可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痛苦,促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参与正常社交或工作。

在部分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医疗资源限制,手外伤导致的软组织缺损常不能得到有效规范的救治,常常采用保守治疗甚至直接截指等以牺牲手部功能换取快速康复的手段治疗,随着我国经济快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伴肌腱、骨等组织外露的的手部软组织缺损现多采用皮瓣修复治疗,这样既尽最大程度保留了手部的功能又能缩短患者病程。在显微技术水平欠发达、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早期阶段,部分基层医院多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创面的方式治疗手部软组织缺损,该术式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需特殊显微外科技术训练、对医疗单位硬件条件依赖程度低等优点;但该术式由于治疗周期长,患者住院时间长医疗花费高,长期肢体被动体位影响肢体功能增加患者痛苦等缺点而逐渐淘汰,现阶段常限用于手部多发脱套伤的治疗。而采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在保证显微技术过关的情况下,具有临床效果更可靠、治疗过程更可控,同时能够减少供区损伤,实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取多少”的精准修复目标,能够解决创面问题的同时又可缩短治疗周期,减少住院时间,使患者能早日回归社会和家庭,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根据本组病例观察结果得出对于患者而言,在重度肿胀,皮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上,并发人数明显更少,同时其术后的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患者而言接受程度更高,同时安全性更好。

综上所述,采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式,具有治疗效果更好,恢复时间更短,患者的接受程度更高,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彩丽, 陈渭良. 中药外治急性软组织损伤研究近况浅析[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7, 15(3): 60-61.

[2] 侯春林. 手部皮肤缺损的皮瓣修复[J].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9, 25(2): 67-68.

[3] 吕福洲, 汤美玉, 聂强, 等.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胸腹部游离穿支皮瓣术与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效果比较[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 21(13): 2314-2316.

[4] 谢恩光, 何国, 周文涛, 等. 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观察[J].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0, 32(2): 108-110.


作者简介:王海生 男 1989.07 住院医师 硕士 手足外科 邮编2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