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咳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24
/ 1

如何利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咳嗽

吴静

成都成华城东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咳嗽(cough)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症状,由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胸膜受炎症、异物、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引起,表现先是声门关闭、呼吸肌收缩、肺内压升高,然后声门张开,肺内空气喷射而出,通常伴随声音。咳嗽具有清除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的保护性作用。但如果咳嗽不停,由急性转为慢性,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如胸闷、咽痛、气紧、气促等。

在中医的医学观念之中,咳嗽是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常伴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证候。简单来说,将有声无痰的现象称为咳,有痰无声的现象成为嗽,两者情况兼备便成为咳嗽,但两者实际难以截然划分。中医认为咳嗽的病因是由于外感和内伤所引起的,故咳嗽分为两类: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为六淫邪气侵袭肺系,包含着风寒袭肺、风热犯肺以及风燥伤肺等;而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引起的,代表有:肝火犯病、肺阴亏耗、痰湿蕴肺、痰热郁肺等。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发病机制由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肺气上逆所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肺气上逆也可出现咳嗽,比如:脾虚生湿成痰,上犯于肺;肝郁化火,上乘于肺;肾亏不能纳气或肾虚水泛为痰上渍于肺均可发生咳嗽,属于内伤咳嗽。但外感咳嗽日久不愈,肺阴亏耗,肺气不足亦可发展为内伤咳嗽。故而咳嗽病位主要在肺,并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在明确了中医如何看待咳嗽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发病部位等相关知识后,中医又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治疗咳嗽呢?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一、中医药物,二、针灸疗法。先来说一说中医药物治疗,止咳药物有很多,基本可分为三大类:止咳平喘药、清热化痰药和温化寒痰药。(1)止咳平喘药。其主要为制止咳嗽,下气平喘,适用于有咳嗽和气喘症状的患者,比如有杏仁、马兜铃、枇杷叶、款冬花、紫苏、百部、桑白皮等。(2)清热化痰药。其药多属寒性,适用于痰热阻肺,咳嗽痰多色黄而粘稠的患者,比如有贝母、前胡、瓜蒌、竹茹、海蛤壳、葶苈子、昆布、海藻等。(3)温化寒痰药。其药多属温性,适用于寒痰湿痰,痰多稀薄以及肢体酸痛的患者,比如有半夏、天南星、白附子、苏子、白芥子、桔梗、旋复花、白前等。

有了这些中药材,我们如何应用它们有效的治疗咳嗽呢?那就要看咳嗽时具体的表现,医生加以辩证施治,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出。比如(1)风寒袭肺咳嗽(症状为咽痒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时,方药选用:三拗场合止嗽散(麻黄、荆芥、杏仁、紫菀、白前、百部、陈皮、桔梗、甘草加减);(2)风热犯肺咳嗽(症状为咳嗽频剧,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鼻流黄涕,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方药选用: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杏仁、桔梗、甘草、连翘、芦根加减)加减;(3)风燥伤肺咳嗽(症状为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鼻腔干燥,痰少不易咯出,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方药选用:桑杏汤(桑叶、豆豉、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梨皮、山桅、麦冬、玉竹、生石膏、知母加减);(4)痰湿蕴肺咳嗽(症状为咳声重浊,胸闷气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痰粘腻色白,痰出则咳轻,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舌苔白腻,脉濡滑),方药选用: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半夏、陈皮、白芥子、苏子、莱菔子加减);(5)痰热郁肺咳嗽(症状为咳嗽气息粗促,痰多稠黄,咳时引痛,面赤,口干而粘,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方药选用:清金化痰汤(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茯苓、贝母、桔梗、陈皮、甘草、麦冬、鱼腥草冬瓜仁加减);(6)肝火犯肺咳嗽(症状为咳时面赤,咽干口苦,胸胁胀痛,咳时加剧,随情绪波动,舌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方药选用:黛蛤散黄芩泻白散(青黛、海蛤壳、黄芩、桑白皮、地骨皮、山栀、丹皮、粳米、甘草加减);(7)肺阴亏耗咳嗽(症状为干咳,咳声短促,低热,午后颧红,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方药选用:沙参麦冬汤(北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生扁豆、冬桑叶、甘草、地骨皮加减)。

常用的中成药有通宣理肺丸、风寒咳嗽颗粒、小青龙合剂、桑菊感冒片、川贝枇杷糖浆、感冒止咳颗粒、急支糖浆、蛇胆川贝枇杷膏、二陈丸、橘红丸、清肺化痰丸、补肺丸等。

除中医药物外,针灸疗法也常用于治疗咳嗽,并取得明确疗效,主要应用普通针刺、火罐、温针、刺络放血以及刮痧等通过对肺俞、列缺、尺泽、合谷等穴位进行刺激,调理人们的身体机能,起到宣肺通气,止咳化痰的作用。比如普通针刺、温针等需要由专业医师,根据病情采取专业的补泻手法以达到止咳目的;刮痧是采用刮痧板,蘸取刮痧油,在选定的穴位上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暗红色出血或红色粟粒状为最佳状态。

最后提醒大家,当出现咳嗽时,不要小看它,因为普通的感冒会引发咳嗽,严重的肺炎甚至肺癌也会引发咳嗽,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确定咳嗽的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与治疗,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