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9
/ 2

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唐静

广德市人民医院 安徽宣城 242200

[ ]目的 探究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患者112例(2019.01-2020.12),按照随机分组法,分成甲(常规护理干预)、乙(综合护理干预)组,各56例。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乙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明确效果,能提高关节功能,预防并发症,值得优选。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综合护理干预

股骨颈骨折属于常见骨折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常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具有矫正畸形、减轻关节疼痛等作用,有助于关节运动功能恢复[1]。但经临床研究发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易发生关节脱位等并发症[2]。因此,在给予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同时,给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计112例患者,均选自2019.01-2020.12期间。112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成甲、乙组,各56例。甲组:男29例,女27例;年龄60-78(69.26±2.12)岁。乙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60-79(69.74±2.25)岁。两组组间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明确股骨颈骨折诊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指征;年龄≥60岁;自愿参与。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意识障碍。

1.2方法

甲组(常规护理干预):密切监测围术期体征变化,告知围术期事宜,对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并告知手术配合方式和后续治疗方式。

乙组(综合护理干预):⑴术前护理:①术前,告知手术目的、方法及事宜,并告知手术发展、医生的专业度等,以改善患者情绪。同时,评估患者心态,掌握内心想法,给予针对性情绪疏导,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并向家属介绍康复病例,以此激励患者,提升患者的康复信心。②配合做好相应检查,同时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老年患者伴有基础疾病,遵医嘱行对症治疗,确保患者各项指标符合手术需求。并指导家属咳痰、咳嗽等方法,帮助适应术后生活。睡眠障碍者,遵医用镇静剂,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降低术后感染风险。⑵术后护理:①术后6h内,密切监测体征变化,并对患肢恢复及引流液情况予以密切观察。②术后24h内,呈平卧位,患肢外展中立位,下肢置软枕,并指导穿矫形防旋鞋。③术后24h内行静脉自控镇痛,术后24-72h遵医非甾体抗炎药镇痛,停药后指导转移疼痛注意力方式,以转移疼痛程度。术后1-3d遵医静滴抗生素,以免感染。④维持床单清洁干净,定期更换床单被褥,适当按摩下肢,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⑤术后1-3d,指导主动运动、等长收缩训练;术后10d,指导拄拐步行训练。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关节功能优良率(用Harris量表评定,分为优、良、差,前两项和为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假体脱位、深静脉血栓、感染、便秘等,四项和为总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表示,予以2检验;统计学软件SPSS25.0,P<0.05,表明数据有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的比较

甲组、乙组功能优良率为82.14%、94.64%,乙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甲组(2=4.264,P=0.039),见表1。

表 1两组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优良率

甲组

56

29(51.78)

17(30.36)

10(17.86)

82.14(46/56)

乙组

56

34(60.71)

19(33.93)

3(3.56)

94.64(53/56)

2

-

-

-

-

4.264

P

-

-

-

-

0.039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甲组、乙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4%、7.15%,乙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4.667,P=0.031),见表2。

表 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假体脱位

深静脉血栓

感染

便秘

总发生率

甲组

56

4(7.15)

2(3.57)

2(3.57)

4(7.15)

21.44(12/56)

乙组

56

2(3.57)

1(1.79)

1(1.79)

1(0.00)

7.15(4/56)

2

-

-

-

-

-

4.667

P

-

-

-

-

-

0.031

3讨论

临床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的常用方式,但由于患者年龄大,身体素质差,加上手术治疗的有创性,影响患者术后身体功能恢复进展,预后质量较差[3]。因此,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给予患者有效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能确保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然而,传统常规护理中,由于仅是对症护理,且护理人员盲于医嘱,未充分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术后康复训练效果,导致临床护理效果欠佳。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工作的核心得到明显转移,传统以生物为主的常规护理干预转变为以生物、心理、社会为主的综合护理模式。综合护理干预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为护理核心,更能满足患者治疗、护理需求,通过围术期护理措施,有助于康复时间的缩短,有助提高治疗效果。本组研究显示,乙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P<0.05),与学者徐琳[4]研究结果大致相同。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明确效果,能提高关节功能,预防并发症,值得优选。

参考文献

[1]陈敏,蔡文智,谭静,等.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20,39(28):125-127.

[2]陈菊红.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2):9-10.

[3]何梦蓉,杨羽芳,吴叶芬,等.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及对患者预后的改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150-152+156.

[4]徐琳.对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07):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