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9
/ 2

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效果

廖琴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广东佛冈 511600

摘要:目的:探讨对偏瘫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运动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66例偏瘫脑梗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将其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成观察组(n=33)与对照组(n=33),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早期运动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水平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早期运动护理能有效改善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的血液状态和流速,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早期运动护理;偏瘫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


脑梗死是高发于中老年群体的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和致残率[1],偏瘫是其中最常见的致残表现。临床发现,伴有偏瘫的脑梗死患者具有较高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对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规护理模式局限性较大,无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产生较好的预防效果[2]。近些年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运动护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静脉血栓预防中起到了较好效果。本次研究为了对提高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提供更多参考依据,对我院收治的66例偏瘫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66例偏瘫脑梗死患者分成观察组(n=33)与对照组(n=33),观察组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在46~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1±6.2)岁,其中右侧肢偏瘫18例、左侧肢偏瘫15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在45~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4±5.9)岁,其中右侧肢偏瘫19例、左侧肢偏瘫1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健康宣教、基础护理、心理辅导、生活指导等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早期运动护理,具体方法为:①成立由护士长任组长、责任护士等任成员的早期运动护理小组,由责任护士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实际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再由小组进行分析和改善,并依据患者的病情发展作相应调整。②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开展早期运动护理,用枕垫垫高患者的脚后跟,保持患者小腿与床面呈30°,指导患者深呼吸后进行膝关节和踝关节屈伸活动,每分钟做20次,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频率。③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护理按摩,按摩方式为从肢体远端向近端依次按摩四头肌、二头肌及肢体,4分钟做1次。④责任护士指导患者进行臀大肌、股二头肌和四头肌收缩训练,每完成24次收缩为一个运动周期。⑤患者早期运动护理于入院后的第4d开始实施,频率为3次/d,第10d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价。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D二聚体(D-D)。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61e77204ee2d4_html_4dce40441bf3952f.gif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1。

表1 不同护理方案患者的凝血指标水平对比

组别

aPTT(s)

PT(s)

D-D(mg/L)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33)

30.4±3.8

38.3±3.5

13.2±1.1

17.2±1.6

1.2±0.3

0.5±0.1

对照组(n=33)

30.2±3.9

32.7±5.3

13.3±1.2

14.3±2.1

1.2±0.2

0.9±0.2

t

0.619

7.498

0.471

5.165

0.529

3.774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脑梗死患者多伴有偏瘫、肢体麻木等病症[3],需要长时间的治疗,给患者带来较大家庭负担和经济负担,因此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早期运动护理模式的应用,对偏瘫脑梗死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环、关节功能恢复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成立早期运动护理工作组,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4],有针对性的指导患者开展运动,促进病情恢复[5]。本次研究发现,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证实早期运动护理的应用能有效改善偏瘫脑梗死患者的下肢血流状态。指导患者进行关节的屈伸锻炼,患者家属对其进行按摩护理等可以起到推动血液流动作用,有效避免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综上所述,在偏瘫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早期运动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下肢血流状态,能起到有效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桑春妮,师新娟.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1):145-146.

[2].朱碧青.早期运动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20,41(3):733-735.

[3].韩丹.早期运动护理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1,34(20):176-177.

[4].瞿丹丹,姜新娣,易萍.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1):95.

[5].郭蓉蓉,王若云.早期运动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3):494-495.

作者简介:廖琴(1988.8——),女, 就职于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大专,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