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7
/ 2


初中数学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研究

李爱军

山东省惠民县实验中学 251700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数学教育过程当中,关于知识体系的链接一直以来都是配套式的,当新的章节出现某种意义上的新名词,最后的结尾必将是衔接新的问题概述,知识体系的相互转换也成为初中数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从整体的脉络开始去看,如果单纯从意义角度去推导问题,则会引发很多系统性的问题,比如如果未能形成体系,那么某种意义上讲,只要是能够从其中推导的问题,进行证明便是一次思维创造的过程,整个过程涵盖了很多知识面也形成了独有的问题引领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引领;初一学生;教学模式

前言:众所周知,初中数学是基础性课程,在我国大部分的数学教育当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初中数学也有很多问题,尤其是数学老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当中,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都是统一到基础性学科当中,未能深入的了解整体数学体系的框架,所以往往导致学生对于数学逻辑的认知只能浅层次地去理解[1]。这种理解并未能让学生获得很多知识上的体系,所以就会导致数学逻辑认知出现偏差,所以基础性的初一数学是非常关键,同时也很有必要让学生理解问题引导的新认知,这是认知的进一步深化过程,而我国大多数的数学体系当中,缺少以问题作为引领的教学模式,本文深入浅出,通过初中数学问题引领教学模式进行深刻分析,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和体会,得到数学研究的最优解。

一、初中数学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的原因

所谓问题,就是对于某种概念性知识的不理解,不能够从深层次的去理解知识的逻辑框架,也并不能形成具体到客观的认知,这种认知都是基于常规下的一些新发现。所以很多学生度过小学时期靠着理解都能得来的知识体系,而去熟悉初中知识体系,最终只会导致整体结构的失调,因此初中数学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模式上的变化,更是一种内在逻辑的锻炼,从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到最直观的数学算法,这些都是一个过程的累积,所以根据这种情况,从下面三种途径进行处罚,剥茧抽丝的分析出主要的原因。

1.具体理解与概念理解之间的差别

具体理解是熟悉某种习惯,而并未能深入到体系当中去理解所谓的内涵,这种习惯性的知识记忆不能给教学带来促进作用,相反会导致一部分学科出现简单记忆,认为就是公式化和模块化,所以如果题型出现变动最后就会出现整体的认知偏差。问题导学法就是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这是具体理解在进行深化的概念性理解,学生会思考这个理论概念是如何提出来的,这种理论概念如果换种思维方式是否能解决问题,这是思考的升华也是思想的进步。初一学生是从一个懵懂未知的知识记忆过程到去理解概念内涵的一种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一种方式去引导的,所以用问题引导是一种有趣的方式,既能够培养学生热爱数学逻辑,有能够在数学逻辑当中发现新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更是非常关键的一步[2]。同时,国家的新课改也要求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数学规律,从规律当中,把握学习的乐趣,最终成就自我,这个方式也就好比把具体理解作为概念理解的新方式。将所有的问题,让学生提出来,不管是苦难还是简单,都有自身的逻辑思想,然后老师就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得出最后结论。

2.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

问题导向是老师在课程设计当中必须要加进去的,问题就是实现预习的关键,通过对初一数学当中所有导学案例发现,这种新课改之后的设计,尤其看重问题的设计,而且更多的情况就是就事论事,将所有的问题都能逐一化解。首先,让学生发散思维,在思维过程当中学会如何激发自身的价值,这种兴趣的导向也就能够进一步促进兴趣的发展,其次就是在复习的过程当中,设计由简到繁,循序推进,逐步让学生接受难度更大的知识体系,最后就是在体系当中找寻解题的成就感。如果一开始把数学课堂教学当作一种照本宣科的文科宣贯,那么最后无疑导致的结果就是理论知识与学习趣味性丧失,所以教师在这里面坐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更要在课堂设计上面发出几个有趣的环节和有趣的点,最后形成模式化[3]

二、初中数学问题引导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实践途径

1.预设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

问题导向法是将学生学习的预习环节提前放置,即通过导学课堂给学生提出几个宏观的问题,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开始有自己的思考,这种思考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性的,能够通过这种多元性表达学生对于问题引导的兴趣,从兴趣当中感受到娱乐的魅力。

2.化解抽象,整理学生的学习框架

本身来看,问题导向所产生的主要原因都是因为预习过程当中,未能形成专业的认知体系,所以认知体系就会导致不理解抽象的概念,而且零散的知识也容易造成整个知识框架发生改变,有的时候是记忆混淆,有的时候就是知识错乱,所以化解抽象就是引导记忆,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记忆有一个深刻的点,通过这个点来唤醒知识体系,而且这个知识体系是一脉相承的,不会有多余的东西出现,所以化解抽象概念,整理和归纳思维体系,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成为知识的掌控者,而不会由于乱七八糟的变得混乱。

3.后期准备,促进学生的好奇思维

如果说思维具有延展性,那么每一个思维定式都会出现延展性的缺失,很大程度并不是我们不了解或者不理解,而是在课程过程当中只传递了一种零散的知识体系,未能实现整体框架思维的可靠性,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后期的整理和归纳最终成为一张废纸,并没有形成逻辑的思维体系,而对于一个初一学生来说,这种概念性的逻辑混乱就无法实现价值的正确传递,调动学生积极性,探究更加灵活的发展模式是后期准备要做的事情,学生的思维模式从逐一来看不是用题海战术来呈现的,如果能够把握整体的逻辑规律,那么对待问题就是事半功倍,就不会成为刷题的苦学者,这样即使逻辑思维出现问题也并不会衍生出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当自主设计问题或者开始采用课后讨论,那么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逻辑就能够客观并且准确的梳理成体系,对于问题的各类情况学生也能够在课后逐一的进行掌握,可以不断的激发学生的主动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获得知识的快感[4]

总结语: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快餐式的学习或者为了盲目追求高成绩的学习本身就是带有错误的倾向,这种错误的倾向丧失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旦独立思考的思维定式被打破,那么最终的结果便是成为一种用刷题来填补空缺的过程,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并不可取的,也就是说这种数学培养只会导致更加极端的刷题,并不会促进思考的能力,也就是独立思考能力的丧失,而现代社会当中,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就相对于拥有创新能力,如果不能打破这一个规律那么再多的刷题和技巧都无法填补人生的认知。所以问题导向对于初一学生就是一种启迪智慧的过程,这种启迪智慧的过程是需要学生、学校、老师共同去完成,这样子的学习才会更加让社会发展可持续。

参考文献:

[1] 李福东.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学周刊》 (学周刊), 2021第27期:71-72.

[2] 李健 李海东. 情境在现实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基于5套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的纵向比较[J]. 《数学教育学报》 (数学教育学报): 2021第4期:30-34.

[3] 张晓雪 代钦 王瑞芳. 中国数学教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基于大陆现行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数学史内容现状分析及思考[J]. 《数学教育学报》 (数学教育学报)2021第4期:73-80.

[4] 徐贤凯. 初中数学教材"阅读材料"的教学设计及实践——以"话说'黄金分割'"为例[J]. 《上海中学数学》 (上海中学数学): 2021第3期: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