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激励式阶梯教学"的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4
/ 2

小学数学 "激励式阶梯教学 "的尝试

徐婷婷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瓯北第一小学 325000

【摘要】教学改革以来,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教学的重点已经从以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挖掘。激励式阶梯教学法以“最近发展区”为理论支撑,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文章阐述并分析了激励式阶梯式教学的内涵与意义,以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各项实际的实施措施,则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形成主动好学的良好风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激励式教学;阶梯式教学;小学数学

引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虽然许多学生学习态度较好,课堂上也能养成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及课后复习等良好习惯,但学习效果却不甚理想,甚至有的学生尽了最大的努力,学习成绩也无法提高上来,而这时,教师应当尝试采用激励式阶梯教学法进行教学,合理地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提出具有差异性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构建一种学生乐于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保证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这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优化班级整体水平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

1.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意义

激励式阶梯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认知规律等实际,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进行规划,并结合多种激励方式,帮助学生更积极去完成更高一级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

阶梯式教学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每个学生都具有各自独特的心理特征,有的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有的对待学习存在懈怠现象,有的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学习,还有的学生学习态度好但能力欠佳……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可采用阶梯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划分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并通过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采用激励式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潜力和能动性,让学生们稳步扎实向前努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小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刻理解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内涵,明确学生的学习成绩除了与其自身能力有关外,尤为重要的是激励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因人而异,不断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为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有目的地选择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有机地将激励式教学法应用于日常的数学课堂实践中,让学生在充满激励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养成从小喜欢数学、热爱数学的良好行为,激发学生乐于参与数学活动的欲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1]

2.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2.1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激励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有的学生很清楚自己的实力以及水平,不切合实际的表扬有时也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因此,面对不同等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设定不同的任务,并采用颁发荣誉证书、勋章或发奖物品等奖励方式来促进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与活动,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例如:教师在课前为每个学生发放一张小卡片,卡片上显示四级不同任务要求的内容,分别是简单的、一般的、复杂的和有难度的四种难度系数不同的任务要求。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根据卡片上的任务要求,主动完成作业。学生完成既定任务后,教师再将卡片收上来。研究表明:积极性好但能力稍弱的学生,分别完成了前三项任务,积极性不好但能力较强的学生大都只完成一半任务,或者敢于挑战的学生只完成了最后一项最难的任务。

过了一段时间后,教师同样给这些同学分发同等难度系数但不同任务的卡片。这次不同的是,教师采用了激励式方法进行,为了提升学生们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教师提出完成任务好的同学可以获得一些额外奖金或者小礼品等。同学们听了都很振奋,积极性倍增,效果十分明显,那些原本积极性不高能力较强的学生成绩尤为突出,发挥了他们应有的水平;而那些积极性本来就好但能力不突出的学生,也试图完成难度系数高的最后习题,成绩也比以前提高了许多。对于那些原本积极性差且能力又不强的学生,虽然只完成了前两个任务,但是其学习的积极性与练习的热情得以凸显,大大地提高了班级的整体成绩水平。这充分表明了激励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与潜力是巨大的。[2]

2.2采取不同的计分方式,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激励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而且意义深远的。激励学生有很多种方式,但是不能盲目地去赞扬某一个学生,这样也会适得其反,导致学生的骄傲自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激励方式来对待学生。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教师及时的激励将会起很大的鼓舞与促进作用。面对学生“厌学”的现象,教师应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案,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从活跃的课堂中寻找学习上的灵感,这也是一种激励的方式,它起到的不仅仅对学生的安抚作用,更大的在于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信心与勇气。

例如:教师可根据学生能力层次的不同,重视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采取激励式的计分方式进行教学与评价,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学好数学,形成你争我赶及善于合作的浓厚学习氛围,如:对于能力强的A级学生,采取100减去扣分的计分方式;对于B级的学生,则采用120减去扣分的计分方式;对于C级的学生,采用140减去扣分的计分方式……所得分就是该类学生的得分;还可针对能力强的学生,采用加分的方式进行鼓励,如:增加附加题,即让学生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教师再给以一定的附加分,以此激励优等生更加积极、进取。如此一来,那些原本落后的学生群体的成绩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中等层次的学生能跃入中上水平的行列,那些成绩不稳定的学生也能取得长足的进步,班级的尖子生、优等生也越来越多,在促进班级数学整体成绩水平得以上升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3设置不同的水平等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于学生知识上的缺陷,教师可采用“以小组带小组”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既可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作用,也可让自身有更多的精力去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点拨、提示,使学生能及时参与到每次教学活动中,形成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氛围。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教师可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状况,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等级的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对于学习能力超强的学生,教师再针对这类学生个性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如果是比较粗心的学生,教师可在安排难度系数较高的题目的同时,也安排一些细致性的数学题目让他们练习;如果各方面都不错的学生,教师则可安排优化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让这类学生的成绩及能力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于能力且基础性知识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布置一些较为基础的题目让他们练习。这种根据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等级任务的教学方式,能针对学生能力层次等实际,有的放矢,避免了打击那些成绩较差学生的自信心,并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2]

3.小结

总之,作为一种深受师生喜爱且能凸显教学实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围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积极营造新颖且浓厚的教学情境,注重对课程教学的设计,科学合理地采用激励式阶梯法进行教学,不断地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

调动他们主动思维的潜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大提升学生实践运用能力,让他们不再觉得学习是一种被动式的灌输过程,而是一种主动式的吸收过程,从而引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有效地促进学生总体成绩的提高,从而带来教育质量的飞跃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余晓虹. 小学数学"激励式阶梯教学"的尝试[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7):3.

[2]谢丽君. 小学数学"激励式阶梯教学"的尝试[J]. 东方教育, 2013, 000(009):274-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