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4
/ 2

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康倩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儿护理中发展性照顾的应用效果,进行发展性照顾临床推广价值的探讨研究。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4月间毕节市区医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分组后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早产儿的护理效果更佳,家长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均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结论:发展性照顾的应用价值颇高,可以代替常规护理,进一步提高早产儿的护理质量,整体优化早产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发展性照顾的临床推广势在必行,引起了多方重视,在具体实践中,持续改进护理质量,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医院建立良好形象,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变得异常顺利。

关键词:发展性照顾;早产儿护理;应用分析

引言:早产儿是指不足37周出生的未成熟胎儿,相比正常新生儿来说,早产儿的体重更轻,抵抗力较弱,体质较差,临床护理的难度更高,需要护理人员认真负责,展开规范化以及标准化的护理操作,充分保证早产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临床中,应该通过早产儿的密切监护,及时开展针对性治疗,更好地落实诊疗计划,体现出护理干预的重要作用,赢得家长们的充分信任。必须考虑早产儿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出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案,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干预面面俱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特意抽选了100例早产儿,利用了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了常规护理效果以及发展性照顾情况的差异性,希望通过以下内容的总结概括,来为其他的护理人员精心优化护理方案,更好地提供护理服务,促进早产儿的快速恢复等提供有效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100例早产儿均符合“未成熟胎儿”临床护理标准,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后,应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免引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及护患矛盾[1]。利用随机分组法将早产儿划分为对照组50例,男女比例为35:15,胎龄在28-35周之间,平均(30.24±0.33)周;实验组50例,男女比例为38:12,胎龄在31-36周之间,平均(32.09±0.76)周。

1.2 护理方法

由经验丰富且责任意识较强的护理人员,有效地开展常规化护理干预,认真做好对照组早产儿的营养支持、呼吸道护理、保温箱干预、感染预防等工作。实验组则实行发展性照顾,注意细化工作流程,提升护理干预的安全性、有效性,具体如下:

1.2.1 加强环境干预,控制噪音,调节室内的照明情况,减少不必要的光线刺激,将消毒巾折叠为“鸟巢”形状,给予早产儿足够的安全感,播放着舒缓音乐,避免早产儿哭闹。

1.2.2 加强体位护理,不影响早产儿生命体征的前提下,让早产儿保持俯卧位,改善肺通气,增加潮气量。

1.2.3 加强抚触护理,结合早产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开展针对性的抚触训练,护理操作过程当中注意观察早产儿的身体反应,分别抚触面部、前胸、背部、四肢等部位,严格控制训练时间,保证动作的轻柔性、缓慢性。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温和的声音,与早产儿展开单方面的交流,一方面起到安抚其情绪的作用,另一方面则刺激到早产儿的感知发育。

1.2.4 加强视觉训练,保证早产儿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开始进行视觉训练,将彩色的物品放置于早产儿的眼前,通过轻轻地摇晃,产生视觉的刺激,每日训练2-3次,时间分别控制在2分钟以内即可[2]

1.2.5 加强集中照顾,实行全方位的集中照顾计划,增加各项训练的内容,同时变换着训练形式,来改善早产儿的睡眠质量,促进早产儿的快速恢复。

1.3 观察统计

需要观察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早产儿的护理情况,进行临床护理总有效率的比较分析,统计早产儿家长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作为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来评估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推广价值。选用SPSS 23.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实施卡方检验,以百分数表示后p<0.05则代表组间结果差异性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照组早产儿常规护理以及实验组早产儿的发展性照顾,临床护理效果的观察比较,可见表1:

表1:两组早产儿的护理效果

组别

例数

总有效率

对照组

50

22(44.17%)

16(31.88%)

12(23.95%)

38(76.05%)

实验组

50

35(70.00%)

12(24.00%)

3(6.00%)

47(94.00%)

χ2


5.996

4.872

4.935

5.001

p


<0.05

<0.05

<0.05

<0.05

2.2 对照组早产儿家长常规化护理服务满意度和实验组早产儿家长发展性照顾满意度的统计分析,可见表2:

表2:两组早产儿家长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组别

例数

十分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50

17(33.80%)

18(36.11%)

15(30.09%)

35(69.91%)

实验组

50

44(88.27%)

5(9.90%)

1(1.83%)

49(98.17%)

χ2


3.225

3.210

3.208

3.222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早产儿的生理特点比较特殊,十分需要护理人员的特殊照顾。实行发展性照顾,更利于早产儿护理效果的整体优化,也将消除环境干扰因素,及时改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水平,充分保证早产儿的快速恢复[3]。发展性照顾应该代替常规化护理,并作为早产儿护理的首选办法,给予早产儿的健康发育多重保障。

参考文献:

[1]潘鸿波,周海燕.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9(08)93-96.

[2]黄滟宇.浅谈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9(06)21.

[3]李雪松.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效果分析[J].健康女性,2020(0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