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医特色外治法治疗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2
/ 3

观察中医特色外治法治疗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

李佩源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 150010

【摘要】目的 分析观察中医特色外治法治疗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80例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08月-2021年08月,采取抛硬币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和研究组(行中医特色外治法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特色外治法治疗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更为显著,患者预后良好且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医特色外治法;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不良反应;治疗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external treatment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laque psoriasis vulgaris.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plaque psoriasis vulgari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August 2020 to August 2021. All patients were pided into reference group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and research group (treated with external treatment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characteristic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mor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plaque psoriasis vulgaris.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is good and the safety is high. It has popularization value.

[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laque psoriasis vulgaris; Adverse reactions; treatment effect

银屑病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以皮肤角质异常脱落为典型的慢性皮肤病,具有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等特点,患者发病时主要表现为患处瘙痒、红色丘疹等【1】,好发于头皮和四肢等部位,不仅影响美观,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是银屑病的常见类型,皮损形态多呈环状、点滴状,在病情初期患者皮损状态为炎性红色丘疹【2】,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发展为棕红色斑块,斑块周围有炎性红晕,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法 选取本院80例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08月-2021年08月,采取抛硬币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和研究组(行中医特色外治法治疗),各40例。其中参照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3:17;最小21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为(42.15±3.62)岁;最短病程1年,最长7年,平均病程为(2.17±0.28)年。研究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4:16;最小20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为(42.71±3.25)岁;最短病程1年,最长6年,平均病程为(2.08±0.35)年。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参照组

本组患者予以常规西药治疗:予以卡泊三醇软膏(生产厂商: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541)外用治疗,每天适量涂抹患处,每天两次,连续治疗八周。

1.2.2研究组

本组患者予以中医特色外治法治疗:①药浴治疗。叮嘱患者要在进食后进行药浴治疗,药液温度控制在40摄氏度左右,将患处浸泡到药液中并清洗鳞屑,每次治疗半小时,每天一次,连续治疗八周。具体药方为土茯苓30克、黄柏30克、莪术30克、丹参30克和桃仁30克等,将所有中药文火煎煮两次,时间分别为二十五分钟和二十分钟,煎煮后取五升药液,并按照药液与清水1:10的比例混合成药浴。②走罐疗法。将火罐之余患者破损处并快速拉动罐体,沿着患者腰腹部经络方向拉动,随后用腕力拔除罐体,每个皮损处反复治疗三十次,每次间隔十秒,每治疗十次更换一次罐体,同时也要合理的掌握罐体的吸附力,一般以皮肤凸起三毫米到四毫米为宜。

1.3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安全性:观察患者治疗后是否出现局部皮肤发红、轻度瘙痒和皮肤灼热感等不良反应。对比临床效果:按照以下判定标准将本次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即患者皮疹等临床症状消失且皮损面积恢复90%以上则视为显效,症状改善以及皮损面积恢复60%以上则视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则视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以%表示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总有效率的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行t检验,(P0.05)时即为呈现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有效率偏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 1 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研究组

40

20

19

1

97.50

参照组

40

19

13

8

80.00

61de74a065c7f_html_11df05358fad0e1e.gif

/

/

/

/

6.135

P

/

/

/

/

0.013

2.2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出现局部皮肤发红、轻度瘙痒和皮肤灼热感等不良反应的人数比为0:1: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参照组患者出现局部皮肤发红、轻度瘙痒和皮肤灼热感等不良反应的人数比为2:3: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研究组明显偏低(61de74a065c7f_html_11df05358fad0e1e.gif ≈5.000,P≈0.025)。

3 讨论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中医特色外治法治疗,跟常规西药治疗相比临床效果更好,具有用药灵活、副作用小等优势,患者治疗后出现局部皮肤发红、轻度瘙痒和皮肤灼热感等不良反应的人数也明显减少【3-5】。药浴治疗起到了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解毒祛邪的功效,通过药浴直接作用在患者皮损处,具有见效快和安全性高等优势,而走罐治疗则可以加速皮损恢复的速度,让药物更好的作用在患处,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还有利于缩短治疗时间,缓解患者经济压力【6-8】。总之,中医特色外治法治疗的应用改善了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皮疹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中医特色外治法治疗在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中起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治疗效率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52(4):223-230. 
  [2] 徐蓉, 卢怡, 蒯仂, 等. 基于集对分析偏联系数研究银屑病皮损对疗效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9, 37(5): 1042-1045. 
  [3] 罗月, 蒯仂, 茹意, 等. 皮肤病脏腑辨证的联系数学模型在临床中的应用初探[J]. 时珍国医国药, 2019, 30(5): 1247-1248. 
  [4] 迮侃, 陈曦, 赵淮波, 等. 基于集对分析成果的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诊疗方案的临床研究[J]. 中医杂志, 2019, 60(10): 849-852. 

[5] 胡枫,张平,吴娟,等.窄谱中波紫外线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Wnt5a/Frizzled2信号分子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6):488-492. 
  [6] 刘建荣,陈静.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前后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变化[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7):1166-1167. 
  [7] 王  信,马传江,杨培民,等.白花蛇舌草抗炎、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0,37(19):2420-2427. 
  [8] 王志琪,张序晴,王尚尧,等.基于化学、体内过程和代谢组学的甘草解毒作用研究概况[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9(1):13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