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东北文化发展的愿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6
/ 2

自媒体时代东北文化发展的愿景

王凤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社会又迎来了自媒体时代,这就使具有娱乐性和草根性的东北文化获得了空前的生长和发展空间。我们应该利用自媒体、大数据、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传承和发展处于“真空”中的东北文化,为东北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路径,让东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网络文化 东北文化 愿景


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社会又迎来了自媒体时代,这就使具有娱乐性和草根性的东北文化获得了空前的生长和发展空间。“十三五”期间提出比较响亮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让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中有些掉队的老工业基地,其地域文化的发展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新的发展之路上,东北文化何去何从,在新时代该如何发挥自己地域文化的优势,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东北文化发展的现状

东北区域文化的长期积淀及移民文化的影响,并没有改变东北人的率直仗义、不受约束的性格特征,但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人们产生极大的依赖性,仍幻想着旧体制下的全方位保障,个性发展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被进一步弱化,面对挑战,徘徊不前,保守、僵化及害怕风险等特征在东北文化中愈发地明显,大多数企业在竞争中屡屡陷入困境,直至破产,惨遭淘汰。

东北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在行为和风习中表现出原始性的粗犷、强悍,并富有顽强坚韧的生命力以及互助重义的文化精神;东北人坚强的意志,豪迈的气概,强烈的反抗精神和生命意识;慷慨悲歌、壮怀激烈的阳刚之美;“兼济”与“独善”的人格精神;由家园和家族意识延伸为国家意识、爱国精神。这种独特的精神都将在东北文化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东北文化具有极为复杂的融合性。正是这种融合性赋予了东北文化发展的无限活力,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自媒体时代东北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

在自媒体时代,自媒体的视觉性、及时性、便利性、零成本、低门槛,让东北人更容易在网络直播中展露头角。自媒体让东北文化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东北人有了更多的展示平台。作为热文化的东北文化,其亲和力、开放性、娱乐性在网络平台上显得顺风顺水,与自媒体相得益彰,爆发出了空前的活力与生机。

当今时代,由于各类型的网络媒介不断涌现,而处于网络文化语境下的东北文化搭上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快车,因其得天独厚的幽默性和娱乐性、东北地区大炕唠嗑的文化风俗,东北人独具的喜剧细胞等特点,借助各种短视频抖音、快手等APP,以其覆盖面广、与人民群众互动率高,实时更新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点,为未来东北文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行性,在网络文化语境下为东北文化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自媒体时代东北文化发展的愿景

(一)抗联的红色文化成为引领东北文化发展的排头兵

东北抗联精神是优秀的红色文化,它可以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价值导向、创新思路和时代准则,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所以在东北文化的未来发展中,我们一定“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用绿色发展新理念去指导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的保存、传承和开发利用,,而不能突破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所在地的环境承受力,让红色基因文化成为东北靓丽的品牌。利用好街景、广电、网络自媒体等传播手段,让东北抗联精神走进千家万户,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大众,

(二)“我”为东北文化作代言

在网络文化大环境的发展下,如何促进东北文化获得经济利益,造福人民;如何使具有东北特色的文化产品走向全国,使那些民间手工艺人的作品(如望奎皮影、安溪挂钱、剪纸)走向市场,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和官方机构的领导地位,让散乱的、有限的东北文化宣传和展现变成条理化、有官方公众号的价值引领。最近吉林市微信公众号推出吉林市市长代言冰雪经济的短视频,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加大推广短视频网红打卡地,对传统景点进行新媒体视觉重塑,增加代表科技与未来的科技景观,形成你我他都是东北文化的代言人的可喜局面。

(三)东北作家应成为弘扬东北文化的主力军

在自媒体时代产生了很多有名气的东北作家,具有代表性的有:马原、迟子建、王充闾、金仁顺、孙慧芬、孙春平等。他们也应该像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萧军、萧红、穆木天等“东北作家群”作家那样,将东北文化带向祖国的黄河上下、大江南北,让东北冰天雪地的文化真正成为人们眼中的金山银山,让埋藏在白山黑水间的东北文化再一次焕发生机。作为东北文化的传承者和写作者们,他们文字和语言的独特性和普适性将成为东北文化在自媒体时代发展的名片。

未来东北文化的发展,一是要继续扩大原有的文化资源优势,令东北文化“红”上加红,稳步实现量的扩张;二是要逐渐消除负面内容,进一步提升东北文化的档次和品质,做到雅俗共赏。

让东北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交融性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畅通多方面和多渠道的传播途径,注重挖掘东北文化的深度,传统和现代相结合,自强不息、与时俱进,正如李清照所说的那样“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让东北文化在立足本土,保留素朴的基础上,敞开胸怀拥抱中原地区更为新进的文化。这既是东北文化未来发展的未雨绸缪,也是其发展的创新求解。

参考文献:

[1]苏克军 董玮佳,自媒体时代的东北文化[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8-14.

[2]夏泳 郑云波,红色文化助推绿色发展—以东北抗联精神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1(7):58-61.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8W14

作者简介:王凤,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