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教学,优化课堂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6
/ 1

创设情境教学,优化课堂模式

张金丹

宁波奉化溪口镇中心小学 315502

摘要应用文独有的构文方式和表达特点是学习的难点,写作即是在语境中对话,作者、读者、目的、话题这四大要素,决定了篇章的中心、内容、选材、详略、文体及语用选择。设适切交际语境,帮助学生树读者意识,应用文习作障碍则迎刃而解。

统编教材从二年级写话开始,每个年段都安排了“应用类”习作,内容选择丰富,应用范围非常广,应用文的语言特点是简练、朴实、得体,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处理各种事物时,经常使用的具有交际、信守和约定成俗的惯用格式文体。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中指出:“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其用意是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语言实践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会发现,应用文独有的构文方式和表达特点是学习的难点,学生在这类文体前,存在三大障碍,一是格式枯燥易忘;二是语言啰嗦难简练;三是读者意识薄弱,言语不得体。那么在教学中宜用怎样来破解呢?

荣维东教授指出,写作不是独立个体自我封闭式的表达,而是基于特定语境的书面表达交流,但凡篇章都是语境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是语境孕育出来的结果,写作即是在语境中对话,作者、读者、目的、话题这四大要素,决定了篇章的中心、内容、选材、详略、文体及语用选择。

笔者经实践,发现设适切交际语境,帮助学生树读者意识,应用文习作障碍则迎刃而解。

  1. 语境启发,蓄情感

(一)寻记忆话题,找准“喷发”点

崔峦老师说:“老师要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找到最合适的且最想写的内容来写,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能写出特点。”而应用文,应用价值是非常明显的,孩子们的记忆中关于应用文的事情很多,生活中肯定碰到过有些问题当时想解决却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有话跟妈妈说,妈妈却不在,那就是可以引出“留言条”,东西丢失,就是用“寻物启事”等等,想让大家到校门口集中,会想到“通知”等等。只有激活学生的生活记忆,这样的语境能瞬间唤醒孩子们原有的生活认知,原来在生活未必解决得好,处理得好,借用一个个记忆语境,启于学生的愤悱之间,源于生活的语境学生更感兴趣。如《学写留言条》中,笔者就用了这样的方式进行导入。

1.播放一段小新接到外婆电话的视频,让孩子们认真听。录音内容如下:(见图3)

61d64f87c2bae_html_fc3700098598ffa4.png

图3

2.展开讨论,情境中进行角色转换,老师是妈妈,让小朋友当当小新,试着将外婆的话转达给老师听。(说清两件事)

3.在这个角色情境中让小朋友想此时妈妈不在家,电话又打不通,又有什么办法让妈妈知道这件事呢?孩子们会说:发微信,写信,写留言条。

4.揭题:当我们遇到事情要告诉对方,可又暂时联系不上时,可以写一张字条给别人,我们把这样的字条,叫作“留言条”。


(二)创兴趣话题,冰破“畏难”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往往只需要老师稍做点拨,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害怕动笔习作,写话,教师尽可能采用宽松活泼的形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关注点,找到他们的兴趣点,这样就能破解“畏难”点,如学写通知中。教师先出示一则通知。通知内容如下:

61d64f87c2bae_html_9fb7153b7d47e77d.png

用平时努力挣来的学分币来换取礼物是孩子们最期盼的事情,因此孩子们会特别关注这则通知的内容,会关注到时间,地点,事情。那么就以上这则通知,孩子们继而会发问,是中午什么时间?就这样,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自然而然进入了学写通知的状态,畏难情绪早已烟消云散。


二、语境关联,助下笔

() )关联例文

选择多层面的例文,有老师的《通知》,教材的《通知》,学校的《通知》,笔者根据学生兴趣点所写的《通知》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发通知要将时间、地点、事情写清楚,课本的《通知》则是帮助学生发现《通知》的固定格式,学校的《通知》则是拓宽学生的应用面,发现通知何时用,怎么用。多种例文的适时出现,既有格式方面的学习,又有语言表达的示范,学生在赏读过程中,自然领悟得法,并乐意用这样的方法来下笔写通知。


()关联儿歌

应用文有其特定的格式,《通知》也不例外,它的固定格式有别于二上的《学写留言条》,容易混淆的是留言条不需写标题,要有称呼,而《通知》则刚好相反,要有标题,无需写称呼,那么这样的学情下,学生是否能扎实掌握格式,不混淆呢?除了需要引导观察发现不同外,更需要关联儿歌这种朗朗上口的语言形式来帮助学生。



参考文献

姜凌佳.《智呼巧应入境来 千言万语总关情》. [C]《教学月刊》2018年499期

贡如云《交际.语境.语篇》. [C].《语文建设》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