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语言规划: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范式建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3

国家安全语言规划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范式建构

王维雅

上海政法学院

摘要:国家安全语言规划指国家安全视角下的语言规划,是致力于解决可能引发安全问题的各类语言问题、促进语言文字更好地为国家安全服务的语言规划。建构国家安全语言规划应吐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以总体性、系统性思维观察语言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以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等安全理念对国家安全中的语言问题进行表征与认知,努力克服传统安全思维的惯性,立足“国家安全”、超越“语言安全”,坚持“高政治”认知、采取“低政治”策略,主动适应非传统安全观念下安全范式的转型,针对不同问题情境,科学建构相应的规剐范式,包括认同范式、秩序范式、能力范式、区域治理范式和全球治理范式。

一、总体国家语言安全观是我国国家安全的科学指南

(一)国家安全的含义

汉语中的“安全”一词可谓历史久远。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 “安”有安全、平安之意,与“危”相对;而“全”有安全、完整之意。《现代汉语大词典》里对“安全”的解释是,没有事故或危。《现代汉语辞海》中对“安全”的解释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英文里“安全”的词汇有Security 和Safety,它们的含义是免于恐惧担心和危险等的状态和感觉,即免于怀疑和不确定。法语中的“安全”有两个词:Securite和surete,前者表示是一种“感觉”,后者表示是一种“状态”。可见,“安全”既是指一种主观感觉,又指一种客观状态,即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当我们考察各种各样的安全时,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便是为安全勾画出一个由安全对象、安全问题和反思主体构成的安全“谱系”。

(二)总体国家语言安全观的含义

1.总体国家语言安全观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问题。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并指出:“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其中传统安全主要包括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而非传统安全则包括除了传统安全之外的所有安全。他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要“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

2.总体国家安全观包含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中国特色的安全概念,它的内涵非常丰富,可以归纳为“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五大要素,指的是人民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社会文化安全和国际安全五大要素,其中,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这五大要素,清晰反映了国家安全的内在逻辑关系。五对关系,指的是“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这五对关系,准确反映了辩证、全面、系统的国家安全理念,是对传统安全理念的超越。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是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所在,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3.“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国家安全的科学指导思想

总体国家安全观大大丰富了国家安全的内涵,拓宽了国家安全的外延。是指导新时期国家安全工作的纲领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在安全领域的最新体现。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了国家安全的整体性、全面性和科学性,它强调国家安全的方方面面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它要求“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的问题领域、影响安全因素和维护安全手段的全面认知和部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有效维护我们的国家安全,就必须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维护中国人民的合法权益。

二、当代中国面临的国家安全威胁

(一)我国面临的传统安全威胁

安全研究的学者认为,传统安全通常包括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两个内容。近代以来,安全问题一直伴随着国家。军事力量和诉诸战争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最后”和“最有效的手段”。即使在今天,军事实力仍然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的军事安全就等于国家安全。因此,国家的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是传统安全的主要内容。

1.军事安全

军事安全是传统安全最主要的内容。所谓军事安全,是指一个国家以军事力量和军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生存不被武力侵害,如主权不受侵犯、领土不受侵入、政权不受颠覆等。在现实生活中,军事安全的内涵较为广泛,还包括军事威慑、军备控制、边防、海防、空防、网络防范等非战争方式的国防内容。军事安全起源于对战争的防止与反抗,是确保主权国家独立的标志。在整个20世纪,无论是传统大国还是一些地区、国家,把军事安全放在国家安全的首位。这种情况直到冷战结束才有了明显的改变。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治国方略从追求军事实力的增强转向了追求经济势力的增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军事力量在实现国家意志、提升国家战略地位、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等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2.政治安全

如果说军事安全主要是维护国土和国民的安全,那么政治安全主要是政治主权和政权的维护。其地位与军事安全同等重要。政治安全是指国家在维护政治主权和政权中的政治体系稳定与政治发展有序。所谓政治体系稳定是指国家的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政治意识形态、政党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协调统一,以及这些因素在社会内部矛盾发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中,保持原有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性质不变;而政治发展有序是指在实现政治现代化与政治民主化的过程中,能有效地进行政治动员,并能有效地消除不安定因素、防止政治动乱,保证政治运作的规范性、连续性。政治安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维护,这必然涉及政治安全的重要主体——政党。在政党政治的历史条件下,由执政党与其政府所构成的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核心。但是随着网络社会的出现和发展,国家政权的传统维护方式受到多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政府推出“电子政务”的同时。面临政府的信息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互联网生活将逐渐改变以往的“权力决定信息分配”的模式,出现了“信息决定权力分配”的模式。另外互联网带来的国际问题网络化、公开化和共时性等特点,形成对国家政治参与、国际社会参与以及处理国际事务形式的重大挑战,政治安全的内容和维护方式也会发生重大的调整和变化。与之相对应,传统的安全观也在发生重大的改变,非传统安全观脱颖而出。

三、总体国家安全视域下中国国家安全体系的构建

在当代国家安全体系的构建中,整个国家安全包括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国家安全的构成要素;二是影响国家安全的要素;三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要素;四是国家安全的保障体系。在这四个方面,国家安全本身被分为国民安全、国域安全、资源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12个要素安全;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被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其中社会因素被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则有天灾和人祸两类,其中人祸又分为内忧和外患;国家安全保障体系被分为保障活动和保障机制两个方面,其中保障机制包括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等十分丰富的内容。要全面把握国家安全问题,必须进一步认识国家安全的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危害因素和保障体系等问题。

  1. 国家安全的构成要素

在当代国家安全的众多构成要素中,国民安全、国域安全、资源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可以被称作国家安全的“原生要素”,即国家一经诞生就出现的要素;而主权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则是国家安全的“派生要素”,即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要素。而且,国家安全的构成除了上述12个一级要素之外,还有一些处于一级要素之下的二级要素、三级要素等。如由“国土安全”演进而来的“国域安全”,既包括“国土安全”下的“领陆安全、领水安全、领空安全”等传统的二级要素,还包括“国土安全”原来没有的国家“太空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电磁空间安全”等新的二级要素。从整体上看,国域安全下的二级要素既包括领陆安全、领海安全、领空安全等传统要素,也包括太空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电磁空间安全等非传统要素。另外,我们经常提到的核安全、水安全、粮食安全、食品安全、金融安全、环境安全、气候安全等也都是国家安全的构成要素。因此,国家安全涉及的构成要素是非常丰富的,领域是很宽广的。几乎所有上述因素都包含在我们国家安全的要素中。由此可见,我国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

2、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

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在自然因素方面,主权国家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自然资源、气候条件等因素会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程度上影响国家安全的方方面面。在社会因素方面,国家安全既会受到世界格局、国际秩序、邻国关系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国家内部的政治制度、大政方针、国民素质、民族宗教和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有时是积极的,有时是消极的;有时是直接的影响,有时是间接的影响;有时影响较大,有时影响较小。在我国,影响国家安全的外部因素包括美国霸权、大国与邻国关系等;影响国家安全的内部因素包括国家制度、外交政策、民族素质、民族宗教矛盾等。国家安全无小事,我们国家必须高度重视、谨慎处理这些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要素。

  1. 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

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那么从消极方面来看,如果消极因素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直接危害到国家安全,从而成为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从总体上看,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47,自然因素即“天灾”,主要指洪涝、干旱、地震、虫灾、瘟疫等因素;而人为的破坏则是“人祸”,包括“内忧”和“外患”两个方面,内部战乱、分裂势力、恐怖活动及突出的宗教极端势力等因素都是“内忧”,而军事入侵、政治颠覆、文化渗透、国际恐怖主义等因素则是危害国家安全的“外患”。那么,在我国,影响国家安全的社会因素也可以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中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外部因素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对我国的“和平演变”和“西化”、“分化”乃至“武装颠覆”。疫情发生后,美国勾结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对中国的无理索赔就更加证明了这一点;影响国家安全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指“三股势力”、恐怖活动和“台独”、“疆独”“藏独”、“港独”势力对国家统一和主权的破坏,而且这些因素呈现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勾结态势,形势异常严峻。对此,我们全体军民必须严阵以待,不能掉以轻心。

4、国家安全的保障体系

国家安全保障体系是由那些以保障和强化国家安全、提高国家安全能力为客观基础的各种思想、观念、制度、法律、组织、机构、措施、活动等构成的社会体系。从大的方面来看,国家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保障活动和保障机制两个方面48。国家安全保障活动也可简称“国家安全活动”,是以保障国家安全为目的的各种社会行为的统称,这些活动既包括公开的政治、军事、治安、外交等方面的活动,也包括隐蔽性的间谍情报活动;既包括战争、镇压、监禁、流放、驱逐、谍战等各种“硬手段”,也包括发展经济、宣传教育、开展公关、变革创新、外交往来等各种“软手段”。

为了使这些不同的国家安全活动和手段更有效,各国陆续建立了各种专门的国家安全机构,其中主要有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情报、反谍、保密、保卫、外交等机关。为了使这些不同的国家安全活动和手段更有效,各国陆续建立了各种专门的国家安全机构,其中主要有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情报、反谍、保密、保卫、外交等机关。这些有形的专门机构和非专门机构,可以说是保障国家安全的“硬件”。此外,各个国家还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形成或制定了各种各样的以维护或保障国家安全为目的的制度、法律、法规、政策、理论、观念、战略等,这些可以说是保障国家安全的“软件”。这些支持国家安全保障活动的“硬件”和“软件”的统一,就形成了国家安全保障机制。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的国家安全保障机制相对健全,“硬件”部门的设置起到了很好维护国家安全的支柱作用。但是我们的相关“软件”建设还比较滞后,尤其是相关的法律法规、战略观念方面亟待完善和提高。

总之,当代中国的国家安全的体系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必须用“总体国家安全观”来认识和处理我们的国家安全问题。做到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强调“客观因素”,又重视“主观条件”等。这样一个内容和要素非常丰富而复杂的国家安全体系可以帮助人们从国家安全构成要素、国家安全影响因素、国家安全危害因素和国家安全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深入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甚至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发展、完善,从而有利于全面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

参考文献

[1]见《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9页。

[12] 参见《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1页。

[3]参见《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0页。

[4]余萧枫主编:《非传统安全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第二版。第31页。

[5]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三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版,第1316页。

[6]陈一跋、聂鸿音主编:《当代汉语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页。

[7]《当代汉语辞海》,人民中国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