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整本书“悦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乡土中国》整本书“悦读”教学

敖龙梅

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第二高中

摘要:《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特点,充分了解学生认知规律,进行既有效,又有益的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他们真正静下心来,走进《乡土中国》,了解本书的学习价值,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整体认知和情感归附;同时,学习积累阅读这一类型社会科学类文章及著作的方法,汇集经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兴趣 能力 素养提升 家国情怀


课标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藉次需求,《乡土中国》成为了高中语文第一部整本书阅读书目。这本书是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的一本社会学著作,作者在进行大量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乡土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描述了中国人最真实的基层生活状态和基本文化特点,是中国乡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无论是从教师角度,还是从学生立场,这本书阅读理解的难度都非常大。为了更好的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我设定以学生快乐“悦读”为主导,展开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工作。

首先:介绍作者、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整本书阅读开始之前,我认真查询费老资料,了解其成书背景,解读全书思想内容。之后再借助视频资料,讲讲与《乡土中国》相关的故事,迎合学生的猎奇心理,先激发其求知欲,再进入阅读。比如说,费老与杨绛先生的趣事,也有人说《围城》中方鸿渐角色的原型就是费老。再比如说,费老的弃医从社会说研究,再如他在进行社会调查过程中遇虎受伤,新婚妻子为寻救援溺水身亡的悲剧等等故事。还有关于《乡土中国》成书的背景、原因及大致内容。通过大概1、5课时的教学,学生们对费老以及《乡土中国》有了极大的兴趣,我趁热打铁设计了几个思考问题,布置学生粗略了解整本书的内容。只有将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收效甚微。 比如,为什么中国人有“安土重迁”“故土难离”“叶落归根”“入土为安”的传统?艾青《我爱这土地》,闻一多《七子之歌》又怎么样体现这种乡土情怀的? 如果学生真能够阅读之后深入思考,就会更好地了解《乡土中国》,有效地提升阅读能力。还应该注重鼓励学生与同学老师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收获。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通过其他媒介等方式。从实际教学来看,学生们一经打开自己的思维,更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而在分享的过程中,我惊叹于孩子们的思考、创造和延伸能力,我更加坚信:你给学生们创设一个平台,他们会还给你太多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与其说我想带着孩子们快乐阅读,不如说孩子们给了我更多的意外收获。

其次:在学生初步阅读了解内容梗概的基础上,我建议孩子们分组讨论为《乡土中国》设计思维导图。

教学设计两课时,学生将十四个章节的内容用导图的形式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然后他们简单分析了各个章节之间的关系,并在外形特点、颜色区分、线条轻重、箭头走向方面做了认真的设计。之后各小组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借助投影仪进行展示,并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在这一过程中,加深了他们对这本书的了解,也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深入理解全书内容,深入体会乡土社会的特点的欲望。接下来用三课时,鼓励同学自己阅读做笔记,并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并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研讨成果。之后再用一课时将思维导图进一步细化,整理出整本书的脉络条理。应该说孩子们的智慧让我感慨万千,一本非常难读的书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已然了然于胸,并且能够做相关类别书籍的关联解读,受益匪浅。

三、在整体阅读基础上,请同学们自选喜欢的章节,不限数量,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研讨,然后就此章节写一篇随感,提升表达论述能力。

学生阅读《乡土中国》不是为了研究社会学,而是语文学习的材料阅读。这就需要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及时用笔记录下来。比如,阅读时可以圈点勾画,勾画出各篇的核心概念、主要观点、精彩语句,重点关注基本概念、主要材料、论证方法、研究思路和语言特点。学会质疑,对不理解的词句做好标记,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做好记录,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讨论,完成教材中的“学习任务”。可以就书中某一个观点、一个故事、某种现象,生发开去,表达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看法,记录自己的思考,抒发自己的阅读感想。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写全书的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或作品评价,可以是小论文, 也可以是随想、杂感或读书札记,但一定得是自己有感而发的。

四、最后用一课时的时间,学生讨论乡土社会的特点以及于现实社会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读书,重在丰富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更有能力,也更成熟自信。《乡土中国》的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条件和兴趣,指导学生将读书与实践结合起来。特别要学习从作品中和作者身上所体现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还应该教导学生结合阅读其他类似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与研讨。最后一课时,由语文课代表组织全班同学开展了一场《乡土中国》读书交流会,大家先分享了读书心得,然后就鲁迅先生的《药》《孔乙己》《祝福》以及郭沫若、闻一多的诗歌进行讨论,在时代背景下,谈爱国情怀。一堂课下来,同学们热血沸腾,情绪高昂,增强了作为中国当代青年的荣誉感和使命感,爱国情绪无比高涨。

在《乡土中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相关教学知识、所应培养的能力结构,把握学生认知规律,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真正静下心来阅读整本书,不仅了解该书的学术价值,也进一步了解乡土中国的特点,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亲近感;同时,总结学习社会科学著作的阅读方法,积累阅读学术著作的经验,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思考与表达交流,提高语文学科素养和阅读写作等关键能力。

《乡土中国》的悦读教学,是我最初设定的教学目标,应该说基本上完成了教学设计,通过这种快乐阅读教学,使同学们寓学于乐,并激发了孩子们对这种枯燥的社会科学类著作阅读、研讨的兴趣,正是源于这种兴趣,学生有了独立思考的意识,也更好地促进了他们对《乡土中国》的理解与认知,并能够结合自身情况和时代特征加以深入的解读整本书。推而广之,我也将会继续研究这种快乐教学,让它进入每一堂课,让学生每一堂课都能快乐学习,让教学更有成效,更有价值。我憧憬着我们语文教学的乌托邦,如果我们的每一堂课的教学,都能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更有意义。


参考书目:《浅谈<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

关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