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园心理理论学派术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6

集合园心理理论学派术语

左九龙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工作委员会


1、界限纠缠:

作为一个影响人生关键但又不被重视的概念“界限纠缠”是集合园心理理论独创概念。“界限纠缠”专指人们囿于某种范畴边界的内心纠结状态。形成心理问题的症结关键所在就是对“对错”的界限界定不清,选择不清。界限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活动将前往哪个方向和目标。搞清了界限才能通过自省回答疑问,纠缠在一件事或一个人的情境上而界限不清是不能产生清晰的自省认识的。人们生活中常常有许多挫折、不满、迷茫等事让自己太纠结,常常迷惑于诸多选择而左右为难。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痛恨的是什么纠缠不休。面对诸多的选择与顾虑,在理性与感性、欲望与克制,道德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中往往挣扎困惑。纠结在界限使用上充满模糊性,界限纠缠让人们在难以言说的心情中找到了一个恰如其分的概念表达。界限纠缠中人们很少注重那些对界限划分起决定因素的细枝末节,忽视事物时刻发生变化的道理,固化在回忆中纠缠不清,造成焦虑。“界限纠缠”是打开心灵的金钥匙,无论是好是坏都具有建设性。

2、畛域对冲:

畛域是指界限、范围。对冲,金融学上指特意减低另一项投资风险的投资。“畛域对冲”是集合园心理学创新概念,是指某人某事同时进行的立场相向,程度相当,手段相关,结果相反的心理冲突过程。畛域对冲是同一时间同一环境下两种对立选择的心理过程。畛域对冲过程为人们提供了缓冲,直到恢复到一定的心理承受水平。良好的自我欺骗能够提振自信心,让人从挫折中站起来。外部环境给人带来自我重新认识,正向对冲能充实能量,超越失败。负向对冲让人更加悲观。外部环境因素带来不同的信息。正能量信息促使自省,提高身价和自我认同,能改变立场,避免悲伤结局。

3、执念痴醉

人们在一般的情况下不喜欢自己的选择被限制,愿意追求不被允许的关系。特别是执念选择,一旦被强制,痴迷程度更深。如别人越是努力地试图把我们从某人身边赶走,我们同某人的关系经常就会变得越来越近。一对情侣在相处的过程中,家长越是反对,其越是痴情。执念是指非常强烈的欲念,痴醉两个词语意思重叠,强调入迷的程度,意为极度沉迷。执念痴醉专指心理学意义的欲念极度沉迷。

4、范畴闭锁

范畴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本质概括的范围。闭锁是指某个系统与外界隔绝不相联系。“范畴闭锁”是集合园心理学创新概念。是指一个人把在一定范畴客观存在的事物主观地与另一个范畴隔绝的心理变化过程。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中的,静止是一种相对状态。人们往往为追求某种稳定主观故意地把变化中的事物限定在一定的范畴里,也有的是主观地认为某些事物长期或永远的固化在了一定的范围,从而形成闭锁思维和闭锁式的判断。

5、从众平衡

从众平衡是指出于更轻松更稳定的目的,观点行动符合大众期待的一种心理平衡现象。从众平衡就是观点行为跟随大众脚步,走最容易的路线。拥护群体达成的明确共识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人们从众的目的是为保持和大多数观点意见一致的平衡心理。人们周围人的行动往往最能影响个体行为,影响个性想法。平衡的心理来源于意见统一。集体主义、公共文化取向导致从众平衡感最强。周围的人对自己产生非常微妙的各种影响,违背群体意愿的想法往往自我感觉心理不适。通常人们总是以大众认可的方式思考社会,领悟大众规范。保持大众平衡不需要创造力,观点行为一般会自动生成。

6、执念类比

执念类比是指人们通过对比推理在完全无关的事物之间建立新的联系,在执念的推动下不断地寻求相似特点和相似规律。具有类比思维能力的人,往往用在一个范畴内的人、事物、现象同毫不相关的另外范畴的人、事物、现象对比,通过联想、比较和分析总结出具有相似性的特点和规律。比如说,某人同时分别痴迷于毫不相关领域的两个事物,常常在两个事物之间发现许多能够类比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分别对两个事物的执念都十分强烈,当对某件事热情高涨时,更容易作出或是发现类比。

7、概念转换

面对同样的一件事,同样的一个人,往往不论有几种解释,让人头脑很难转过弯,其原因就是自己固化的概念局限在头脑一直起到抑制作用。概念转换就是把头脑中固化的概念转移到不重要位置的一种心理活动现象。概念转换可以让个体思维或集体力量完全颠倒过来。从概念抑制到概念转变的概念变化活动,常常让人耳目一新,激活大脑思维。概念固化使人限于思维处于静止状态,实现概念转换就会达到理解转变。概念影响意志,决定思维,新颖准确的概念能有效消除人们错误的判断。掌握准确的概念是人们最为巧妙的本领,概念最有传染性和感染性,调动一切思维的力量就是概念。

8、执念迁移

执念迁移是指从一个执念向另一执念的无意识或有意识滑动。执念迁移揭示了人们潜意识中的重新分类。从注意一个人或事,跳到注意另一个人或事。产生错误的情景是在某些场合下把甲和乙搞混了,见到乙时把对甲的印象反映出来。另一种情景是明知乙不是甲,但在脑海中把乙当作是甲对待。这种对甲的执念转移到了乙的身上。如有时会把对某人的情感转移到另外一个人身上,也就是找到了替代品。这种执念迁移效应用在说服单相思或失恋的人身上,会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如网瘾的形成就是把对谋人或事物的执念转移到了游戏上面。要想戒掉网瘾必须把游戏的执念迁移到其他的人和事物上面,才能有效。

9、情境置换

情境置换是指把对某一事物的愿望或情绪从一个情境中不自觉地转换到另一个相似情境中的另一事务上以达到心理期待的心理状态。如在学校被人瞧不起的学生,常把对老师和同学的怨气转嫁到家人身上,以此平静心情。看电视剧进入情境中,想象自己进入到电视的情境中。随着剧中人物的情绪变化而变化。把看到的情景置换到自己身上,如在现实中模仿电视剧的情境活动。

10、情境占位

情境占位是指把自己对未来憧憬的情境植入到现实活动情境中占有一定位置,期待实现某种过程情境的心理状态。如明知某人不喜欢自己,也不会有被接受的结果,却不断制造着某种情境过程,占有恋人的位置,追求的是情境而不是结果。有非被逼自杀倾向的人,一定想象自杀成功后会有自己希望的情景出现,以实现心理报复或心理解脱,“死给你看”是情境占位心理。“拉大旗,做虎皮”也是情境占位心理。

11、阴阳执念

阴阳执念是指一个方向的欲念达到一定强烈程度而产生强烈对立方向欲念的心理状态。正向执念是阳面执念,负向执念是阴面执念。阳面执念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因释放压力形成阴面执念。比如人们常说的“爱之深,恨之切”就是阴阳执念现象。阴阳执念表现在多个层面,一是追求层次,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物的追求,一会喜欢一会讨厌,又爱又恨。第二是得到层次,容易得到的不知珍惜,失去的时候才知后悔。三是失去层次,拥有时很讨厌,失去时又感觉很可爱。四是明暗层次,表面排斥,暗自喜欢。

12、概念抑制

概念抑制是指一旦接受了一个新观点,对以往认可的观点进行否定,顽固坚持新概念的心理抑制状态。思维局限的限制性作用产生概念抑制。听信了一种说法,其他哪怕正确的意见也不采纳,“顽固不化、思维停滞”就是对一个概念顽固坚持,产生抑制的效果。如一个思想活跃的人,一旦被冠以内向的标签,形成新的认知就再也难以“外向”起来。对一个人一方面产生好感,就会认为这个人各个方面都是优点。一个唯心者一旦被算命先生“算出符合心愿”的概念,就不会听进不同的意见。

13、信息饥饿

为什么独自在寂静的环境中看书写作不感觉到寂寞,而独自一人在寂静环境中无事可做感觉寂寞。信息饥饿是指接收不到良好信息,杂乱信息充实头脑,导致精神紧张得不到有效松弛的心理状态。失眠就是杂乱信息过多,不能把控有效良好的信息,导致精神压力加大导致焦虑。

14、逆伦理同情

人性能承受的压力有一条脆弱的底线。当一个被虐人遇上了一个施虐人,因某种关联而又不容易脱离联系的时候,虽然施虐人对这个被虐人有欺骗有伤害,但被虐人在和施虐人长时间的接触中,被虐人会迷失伦理道德评价标准,时间久了会对施虐人产生某种同情心,对欺骗行为和不道德行为产生同情心和感激心理,施虐人的欺骗伤害行为一旦超过了被虐人承受的脆弱底线,被虐人会屈服于施虐人,把施虐人对自己的一点点好处认为是种宽忍和慈悲。逐渐产生依赖心理,最初的恐惧和憎恶会转化为感激,这种被虐人对施虐人产生某种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施虐人,或达到某种崇拜,这种情节会渐渐失去自我认知,产生情感错位,这种现象就是逆伦理同情。

15、紧张度反比懈怠:紧张度反比懈怠是指紧张到一定程度反到不紧张了,导致走向目标反面而懈怠的现象。往往因为逼迫、恐吓、打击等超过了一定的接收程度而走向反向目标。事半功倍,效果逆转。学生由尖子生一下转向厌学的状态就是紧张度反比懈怠。

16、紧张度正比激励:紧张度正比激励是指通过竞争对比与时间催促等方法进行紧张感促进,达到正向激励作用。一个精神懈怠的群体,一旦遇到激励型人物,就能带动起群体竞争意识,使这个群体活跃起来,解决行为拖沓问题。一个不求上进缺少进取心的人,需要正确的目标引领和正向激励。

17、幻想从众固化:幻想从众固化是指一个人明知自己的主张是种幻想,可是跟随自己幻想的人多了,这个人对自己的幻想主张随即迷失了方向,也和大家一样认同了自己的幻想。常见的现象是一些演说家明知自己的主张并不切实际,不顾事实,可是不切实际的演讲赢得多次掌声之后,演讲者也跟随大家的感觉认同了自己的错误主张。一个爱吹牛的人,通过夸大其词骗得一些人的认可后,时间久了自己也就不认为自己是吹牛了。这种现象就是典型的幻想从众固化。一个人听到赞美的话多,就会往别人赞美的方向发展。

18、判断从众固化:判断从众固化是指人们对某事的判断不顾事实,不问缘由,完全凭借以往的经验和大多数人的观点看问题的现象。

19、评价从众固化:评价从众固化是指人们对某人或某事的评价缺少独到的见解,人云亦云,大家怎么说自己怎么评价。

20、预想挫折联想:预想挫折联想是指人们对某种可能发生挫折的一系列情节展开联想的现象。预想挫折联想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预想挫折联想发展严重的情况下能导致强迫症。

21、预想情境联想:预想情境联想是指人们对某种可能发生情境的一系列过程展开联想的现象。购买鲜花准备送给恋人时,会想象到恋人的表情和反应等一系列情节,这种心理是预想情境联想。

22、顺感受认同:顺感受认同是指不顾客观事实,不计后果,根据个人的感受对某些人或事物产生盲目认同的心理现象。

23、逆感受认同:逆感受认同是指不顾客观事实,不计后果,为追求短暂的感觉和兴趣对某些人或事物产生盲目认同的心理现象。“生于忧患,死于安逸。”就是逆感受认同。“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问其臭。”网瘾患者就是逆感受认同超出了正常的精神范围。

24、边际认知闭锁:边际认知闭锁是指对自己的言行边际化认知和坚守状态锁定化的心理现象。平时人们所说的固执和偏执就是边际认知闭锁的心理现象。

25、顺伦理叠加效应:好人更愿意多做好事。帮助做好事的人做更多好事。人们愿意和比自己优秀的人物结交朋友,这种现象就是顺伦理叠加效应。锦上添花是一种顺伦理效应。

26、逆伦理叠加效应:坏人更想多做坏事。帮助做坏事的人做更多坏事。愿意帮助别人做坏事的现象就是逆伦理叠加效应。

27、逆伦理亢奋:逆伦理亢奋是指对自己最疼爱的的人产生恨意的一种亢奋心理现象。“爱之深恨之切”、“恨铁不成钢”等描述的就是逆伦理亢奋。

28、同频感应契合:同频感应契合是指思想、感情、情感相符、吻合、融洽的一种活动状态心理。人与人相处双方相互作用产生共鸣的时候能够互相激发出巨大的力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29、正情结比对:正情结比对是以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其它良好情绪状态对比寻求某种健康情绪状态的心理。具有正情结比对思想的人会注重快乐情绪的培养,幸福感强。面对各种压力和挫折能够从容面对。对一个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们很容易误认为他或她的其他方面也很不错。

30、负情结比对:负情结比对是以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和其它不健康情绪状态对比的不健康心理状态。负情结比对心理强化的人很容易被某些表面现象所蒙蔽。缺少战胜挫折困苦的勇气。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比你差,那么他们就只能作出比你更差的事情。

31、反焦点拉动:反焦点拉动是面对已有普遍性焦点认识的某种矛盾事物,反向为之的一种心理。反焦点拉动心理强势,脑子里会同时容纳两种相对立的思想,好的反焦点拉动心理无碍于其处世行事。坏的反焦点拉动心理,会使事物越来越糟。明知不好好学习可能考不上大学,却为了对抗父母的意愿而逃避学习,是一种典型的反焦点拉动心理。如一个人对于良言相劝未必接受,对于辱骂自己的言语反而能够接受。一个孩子因为某事感到委屈,可能越劝越哭,由此挨了骂反而不感到委屈了。

32、自我挫败情结:自我挫败情结是指面对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感觉没有把握完成时,故意不努力完成,提前为自己准备好失败借口的一种心理特征。具有自我挫败情结的人,往往回避难题、寻找借口、推脱责任、牢骚满腹、爱发脾气。

33、自我痴迷情结:自我痴迷情结是指对自己的言行形象过度迷恋的一种心理现象。有自我痴迷情结的人很难接受自己认知外的事物。当无法自我实现预期的效果时,常常会拒绝其它帮助。有自我痴迷情结的人很难接受别人的表扬和批评,受到表扬更觉得自己很差劲,受到批评绝不服气。有自我痴迷情结的人高度关注自己,极力提高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度,过份追求完美。

34、理性伦理情绪:理性伦理情绪是指通过理性思维对伦理关系产生的正确信念。理性伦理情绪能够通过清晰认识自我反抗和否定不正常的伦理关系行为和伦理关系情绪。理性伦理情绪面对伦理关系具有理性认识或坚持一定原则时自我感觉会更好。

35、感性伦理情绪:感性伦理情绪是指通过感性思维对伦理关系产生的感觉信念。感性伦理情绪是通过模糊认识自我接纳和肯定不正常的伦理关系行为和伦理关系情绪。感性伦理情绪面对伦理关系时符合自己的感觉甚至不顾及一定原则时会认为更好。

36、理性情绪想象:理性情绪想象是指用理性认识反驳非理性信念,主动自我情绪调整的独立思考过程。通过理性情绪想象可以进行自我心理修复和心理治疗。

37、瞬时性情绪:瞬时性情绪是指持续时间极短的情绪。瞬时性情绪往往因突发事件或意料之外的事件出现时未经思考过程产生的情绪,伴随思考过程而迅速改变。瞬时性情绪受外界影响较大,容易引起冲动,产生爆发性言行。

38、持久性情绪:持久性情绪是指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持久性情绪往往与一个人的性格和身体状况密切相关,受思考过程影响相对较少,改变难度较大。

39、悖逻辑型意识:悖逻辑型意识是指违背生活自身逻辑的思维意识。悖逻辑型意识强的人常常违背惯常的思维,心理上存在偏差,不会变通和正确感受他人的情绪,易导致行为异常。

40、直接感觉意识:直接感觉意识是指通过物理感官系统直接接触人或事物发生的感觉而产生的信息意识。有经验的人直接感觉意识强。没有经验的人直接感觉意识差。经历过挫折的人直接感觉意识强,忧患意识深刻。缺少亲身经历的人忧患意识差。

41、间接感觉意识:间接感觉意识是指未通过物理感官系统接触而通过以往经验或其它途径而产生的信息意识。潜意识是间接感觉意识的一种形态。潜意识是建立在间接感觉基础之上的,是间接刺激在心里产生感觉后触发的信息判断。一般来讲间接感觉意识都是薄弱的,易改变而不明确。

42、理性消极情绪:理性消极情绪是指尊重客观事实产生的正确情绪反应。如持续忙碌时感到疲惫和紧张,参加高考和竞赛前感到劳累。对一些错误的事物感到反感。来自于外部环境变化对其影响不大。理性消极情绪的人善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不爱虚荣。

43、感性消极情绪:感性消极情绪是指不顾客观事实产生的不正确情绪反应。如持续休息时感到厌倦和倦怠,对一些正确的事物感到反感,对持续单独地进行有意义的活动感到无聊和冷漠。感性消极情绪的人很少会在任何时间长度上对某事物保持某种热情。懒惰和拖延等都是感性消极情绪反应。

44、理性积极情绪:理性积极情绪是指对有价值持续的事物感到放松和愉悦的情绪心理状态。如虽然从事辛苦的工作,但对能带来好的收益或荣誉感到快乐,虽苦犹荣,虽苦犹甜。如长时间看书或体育锻炼虽然疲倦但感到愉悦。理性积极情绪的人常常对有意义的事物保持最为活跃或快乐状态,不卑不亢。

45、感性积极情绪:感性积极情绪是指对有兴趣持续的事物感到放松和愉悦的情绪心理状态。如对持续打麻将或玩游戏等娱乐内容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和热情。感性积极情绪的人往往对富有挑战性刺激性的活动感兴趣。来自于外部环境变化对其影响较大。感性积极情绪的人对缺少内涵的演讲等会随着大众的掌声而鼓掌。容易随波逐流,跟潮流爱虚荣。

46、惯性纠缠:惯性纠缠是指越是不想考虑的事物或回避不应从事的活动,越是习惯性思考这些事物或从事这些活动的心理。

47、刺激纠缠:刺激纠缠是指经过一次激烈刺激之后,形成对相似刺激条件背景出现或经常想象出现而产生焦虑反应的心理。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48、概念植入纠缠:概念植入纠缠是指把一定的概念植入到整体思维或行为中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约束的心理。如把“我是内向的”、“我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我这个人就是倔强”等概念植入到头脑意识或一切行为中,长期对自己的自我认知产生对错纠缠情绪而又不思改变。

49、内心里需求:内心里需求是指来自于生理因素、体质因素、意识因素、情感因素等方面的需求。外心理需求常常通过体质和生理因素的变化发生改变。内心里需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50、外心理需求:外心理需求是指来自于思想因素、文化因素、信念因素、思维因素等方面的需求。外心理需求常常通过思维方式的变化发生改变。外心理需求具有一定的变化性。

51、自然性焦虑:自然性焦虑是指由于人的自然属性因素导致的焦虑。应对:强调人的社会性。通过外心理意识疏导和社会性文化影响解决自然性焦虑。如参与艺术、学习等文化活动,参与社会活动,改善生活社会环境,增强人的社会属性意义感。

52、社会性焦虑: 社会性焦虑是指由于人的社会属性因素导致的焦虑。应对:强调人的自然性。通过内心里意识疏导和自然性文化影响解决社会性焦虑。如接触大自然,了解植物动物等生长和生存规律,参与竞技、体育活动,改善生活自然环境,增强人的自然属性感。

53、内心里抑郁:内心里抑郁是指因内心里因素产生的抑郁。如为了应对身体疾病或伤痛,应对体重、睡眠问题、应对青春期、更年期或衰老带来产生的抑郁。

54、外心理抑郁:外心理抑郁是指因外心理因素产生的抑郁。如因成就感、荣誉感、尊严感等得不到满足,受到压制产生的抑郁。

55、边际自我意识:边际自我意识是指用边际化标准看待问题处理事物。拥有健康自我意识的人能够用平衡的方式看待自己的优缺点,边际自我意识强的人用极端想法看待自己,用非常手段处理事物,用边际化标准衡量判断是非,缺少平衡感和客观性。边际自我意识强的人不是过于傲慢自大就是自恋自弃。有时相信自己总是对的,有时可能会讨厌自己。

56、积极型自我认知:积极型自我认知是指肯定性地评估自己的认知状态。积极型自我认知会在成功状态下忽视劳累辛苦,从中获得的愉悦感更强烈。

57、消极型自我认知:消极型自我认知是指否定性地评估自己的认知状态。消极型自我认知会在成功状态下感觉劳累辛苦,从中获得的愉悦感大打折扣。

58、心理力量:心理力量是指拥有特定积极强烈自我意识的习惯倾向。心理力量分为强大和软弱。对于心理力量强大的人而言,生活中更自信、更坚强、更有创造力、更有韧性和持之以恒。对于心理力量薄弱的人而言,生活中更自卑、更软弱、缺少创造力、缺少韧性和坚持精神。

59、自我预言期待:自我预言期待是指自我对未来目标想象设计实现的心理期待。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人们总是对未来要实现怎样的目标有一定的心理期待,并且往实现一定目标心理期待的方向发展。人们对实现自我预言期待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小有所不同。

60、自我预言应验:自我预言应验是指塑造同未来某种评价预言相适应性的心理活动。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会产生与某种评价预言相适应性的心理期待,并且往实现某种预言评价的心理方向发展。人们对自我预言应验的心理承受能力大小有所不同。

61、动机认知挫败:动机目标过于强烈而忽视过程的内涵,导致人们陷入一种兴趣失落的心理状态。实现动机目标需要全面的综合的过程,不管过程只要结果就会失去努力过程的快乐。

62、感觉差别厌腻:感觉差别厌腻是指个体处于自我心理对抗时,对于重复性感觉刺激产生某种厌恶的心理。个体产生超越自我的想法时,对于熟悉的动机、欲望、行为和刺激感觉上产生了与以往不同的认知差别,从而产生厌恶情绪。

63、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是指面对同一时间产生的信息刺激,注意力只集中在某些特定信息上而忽视其它信息的心理现象。所谓的“精神溜号”和“心不在焉”就是因对别人认为重要的信息自己不感兴趣而选择在了注意其它信息上面。

64、伪质点想象:伪质点想象是指假想能改变已发生事实关键点的心理状态。表现在从心理需要出发寻求借口,掩盖其内心不愿接受的理由。生活里面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经历某件事情后,会摇头叹气地说:“要是我当时这样就好了,世上怎没有后悔药呢?”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结果,脑子里却假想一些前提,想象出现比真实结果更好的结果。为质点想象是对事情发生前可选择行为的一种反思。

65、静点经验排它:静点经验排它是指排斥新的因素,以以往不变的经验解决相似性新问题的心理。当一个新问题出现时,人们习惯于排斥新的因素,寻找以往的经验解决类似的眼前问题。当新的问题出现时,静点经验排它心理会束缚住人们的思维,方法眼界受到局限。

66、压抑量点冲动:压抑量点冲动是指在追求质的目标时压抑立即得到量的满足冲动的心理想象。为获得更有价值的目标,放弃即时满足的量的抉择选项。“放长线钓大鱼”就是一种压抑量点冲动心理。

67、逆压力冲动固化:逆压力冲动固化是指受到阻挠和干扰的压力时,对目标冲动追求动力更强的一种心理状态。“受到阻挠和干扰时,越得不到的就越想要”。

68、自我效能冲动:自我效能冲动是指对自我能力表现充满信心,主动选择某种行动超越某种目标的冲动心理。对自己完成特定目标所拥有的能力、信心的感觉是自我效能。自我效能影响或决定人们对行动的选择,以及坚持精神及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效能冲动表现在愿意参加某种竞技性活动和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69、情绪冲动唤醒:对同一事件产生的一样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会因为环境的改变,唤醒不一样的冲动。个体的情绪经验不只受到事件本身的影响,还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两人打架,越有人劝,情绪越冲动。危险或刺激的情境会唤醒一对恋人之间的感情冲动。

70、近类型偏爱:近类型偏爱是指对拥有相似追求和相似特征类型的人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亲近感和认同感的心理现象。人们常常将周围的人或事物按照一定属性类型化,贴上亲近感的标签。类型被划分后,人们就会有一种占队感,偏爱自己所属的类型。偏见就是因近类型偏爱心理产生的。近类型偏爱心理容易产生歧视行为。

71、情境延伸压抑:情境延伸压抑是指对渴望延伸出现的情景处于某种压抑状态的心理。情境延伸压抑源于未被满足的渴望处于压抑状态时,追求想象、联想结果,因而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面对旧爱,人们越是想忘记,回忆越深,从而陷入一个难以舍弃的泥潭。通常所说的“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就是情境延伸压抑的产物。

72、情感界限纠缠:情感界限纠缠是指因对情感联结的关系界定不清导致紧张不安的心理。在人际交往中,随着感情的加深产生情感依恋联结,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因个体差异的不同,对依恋程度界定不清出现接触和分离的心理冲突。情感依恋需求在婴幼儿身上比较突出,朋友之间、亲情之间、性伴侣之间也都存在情感依恋。经历越多情感界限纠缠越严重。婚恋情感的界限纠缠对婚恋关系影响最大。

73、非质点困扰:非质点困扰是指因诱发事件本身造成的困扰并不大,而因对诱发事件的看法模糊不清造成困扰更大的心理现象。对同一事件的看法视角不同,评价不同,其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也不同。“庸人自扰之”就是非质点困扰造成的。

74、执念延迟突发:执念延迟突发是指面对某些言辞或事件产生强烈的执念刺激,执念情绪反应延迟滞后突然爆发的心理状态。执念延迟突发一般经历反反复复的矛盾心理冲突,在某种冲动压抑到不能自控的情况下爆发。比如复仇或自杀行为,都是蓄谋已久的事件。当某一情景出现时不仅仅是一个冲动和毫无缘由的凭空念头,而是酝酿之中的事。在这过程中会表现一种莫名的忧伤。

75、意向幻觉依恋:意向幻觉依恋是指对待或处理事物的意向超越现实,根据幻想或幻觉产生情感或情绪依恋的精神状态。意向幻觉依恋心理对名人的欣赏或崇拜带有明显的个体人格倾向性。随着崇拜程度的加深,狂热而愚蠢,极度沉醉其中,其因此产生的行为越来越与现实分离。以人物形象为特征的意向幻觉依恋就是偶像崇拜,以人物精神内涵为特征的意向幻觉依恋就是榜样学习。意向幻觉依恋能够提高自身的价值感和方向感。

76、意向幻觉障碍:意向幻觉障碍是指对意向目标的幻想追求处于某种障碍的消极感知和消极情绪中。意向幻觉障碍表现在过度追求完美,低自尊和消极情绪严重。具有身体意向幻觉障碍的女性怀有以瘦为美的强烈追求,总以为自己胖,用节食来减肥,后果可能导致神经性厌食症,造成营养不良。

77、量点快感递减:量点快感递减是指良好情绪积累达到一定量的程度后,快乐感觉不增反降的心理状态。在心理上,人对某种事物的需要程度是随着数量的增多而发生改变的。起初的越多越好愿望实现后,可能会导致愉快感和兴奋感大大减少或消失。从没钱到有钱可能感到很幸福,从有钱到暴富这个阶段能够带来的愉快和兴奋感会大大降低。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其幸福感会发生转移。

78、自我情境求证:自我情境求证是指在非肯定情境信息提示下,自我具体化一系列模糊信息的关联情境,证实自己对模糊信息情境存在真实体验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如果得到某种很模糊的信息提示,受到某种肯定的心理暗示,就会从某方面进行确定性推测,寻找真实情境体验,产生赞同态度,在相信的前提下,思路跟着模糊信息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