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政策 提升作业效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落实双减政策 提升作业效能

胡芳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港学校 215021


摘 要:作业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收尾阶段,是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考验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的局限性,导致在学习活动中往往不能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因此,科学有效的作业设置能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继而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地加强。由此,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通过分析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论述未来作业改革的方向,以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质量。

关键词: 作业改革 双减政策 学生作业质量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有效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巩固教学成果,还能够丰富学生在数学学科知识上的积累,并且趣味性的作业设计也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继而实现对学生智力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然而,当前我国小学阶段的数学作业在设计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如何完善这些不足,促进作业改革的推进,是当前每位数学教师都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1. 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数量较多且难度较大

在当前对我国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具体情况的调研,忽视了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彼此之间存在的差异,在作业设计上缺乏对细节的考量,更多采用大众化的作业构思进行统一的作业设置,而这种设计模式下的数学作业虽然设计效率较高,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个性化不强,很多在学习能力上有差异的学生在作业的完成情况上也有较大的区别,无法实现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客观的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的目的。并且普遍发现当前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作业设计在数量上较多,往往完成作业需要耗费学生较多的时间,这种作业设计就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难以给学生带来较好的学习体验。

1.3作业形式缺乏创新

另外,在对小学阶段数学作业设计的调查中还发现,教师在作业内容的设计上缺乏创新,甚至很多教师将作业视为对考试测评环节的模拟,因此在作业内容的设计上更加趋向于对考试测评形式的模仿,导致作业设计模式呈现刻板化和套路化,学生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也更多呈现机械化,这种作业设计理念使得课后作业的趣味性被大大降低,难以激发学生的完成积极性。


  1.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改革的策略

2.1作业数量要适度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点课程,作为伴随学生生涯始终的课程,学生在数学学科知识的积累上和学科技能的练习上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数学教学重在积累,而积累则更加强调以细水长流的方式,仅仅通过提高作业量,并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并且,过去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在作业设计上秉持着错误的教学理念,在作业设计的数量上盲目提升,而这种作业设计只会促使学生为了尽快完成作业而采取抄袭或者敷衍对待的方式,和作业设计的初衷完全相反,也会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产生错误的估计,继而导致在后续的教学中影响教学节奏或教学质量,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要严格控制数量,做到强调质量而非数量,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劳逸结合,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2分层设计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分层作业的实施基础就是对学生群体的分类,由于客观发展情况的不同导致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上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正视这种无法避免的差异,并根据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层次,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作业练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对学生群体的划分一定要注重合理性,教师要避免因为学生偶尔或者短暂时间内的表现就将学生武断地视为某一个具体层次,这种划分方式是不合理且对学生不利的,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信息的搜集,结合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其长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来判定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科学合理的学生划分。同时教师不能简单地认为将学生进行完层次划分即做完了所有准备工作,要保证分层作业的顺利实施,教师还要照顾到被划分的学生的情绪,要避免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产生偏见,教师要通过耐心的讲解说明来解释分层作业的意义和缘由,让学生对分层作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继而保障分层作业的顺利实施。素质教育一再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分层作业就正是对这一教育理念的贯彻。教师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入透彻的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层次进行科学的划分作业层次,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从作业中都得到有效的练习,制定符合学生所处层次的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目标。例如在对几何图形的性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针对层次较差的学生安排其对定义进行熟练的掌握,而对层次较高的学生则安排其对一些拔高的内容进行学习,针对层次较差的学生在教学目标的安排上主抓基础夯实基本功,在花费更多时间对基本功打牢后再进行更高层次的思维训练,而针对层次较高的学生往往其已经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因此要避免在基础训练上浪费时间而是着重对其思维能力进行发散式的培养,通过对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目标的分层设置实现学生在数学能力上的共同进步。

2.3注重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

当前我国小学阶段的数学作业设计中,在作业形式上存在单一化和刻板化的问题,课后作业更多考查的是学生对习题的解答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在学科思维上的培养,同时也缺乏多元化的作业形式,难以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未来教师要注重对作业形式的创新。数学作为一门强调逻辑性的学科,和语文等文科类学科有明显的区别,在数学学科中很多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因此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文学视野的提升更加重要。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实际生活片段的结合,设计更多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更多通过观察和思考的形式完成作业,通过引导学生加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能在思考中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探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1.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加强和新课改理念的结合,在作业设计中贯彻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尊重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加强对学生思维的锻炼实现在学科素养上的提升,从而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玉琴.高年级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现状及对策[J].汉字文化,2019(18):117-118.

[2] 彭永艳.优化小学数学作业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措施[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19,(12):92.

[3] 郭鸿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作业的布置[J].甘肃教育,2019,(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