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的常见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基坑支护的常见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林征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三大队 510800


摘要:目前,支护技术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应用非常普遍。换句话来说,支护技术就是加强对建筑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支护技术对于确保基础工程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后期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对于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基坑支护;常见问题;应对措施

在现代化建筑行业的发展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提高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深基坑支护技术在施工中可很好地提高深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对于地基的加固也起到很好的作用。现在深基坑技术已经多样化,但由于不同建筑对深基坑支护技术的要求不一,在地质条件的约束下,为了更好地确保深基坑技术的合理性,要对深基坑技术进行完善,提前对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避免事故的发生。

1基坑支护的常见问题

1.1支护结构设计缺乏准确的计算方法

至今为止,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都没有成体系的计算方式,设计还只是停留在初始阶段,需要依靠大量的数据和实际案例来进行整理和归纳。目前只能用库伦或朗肯理论来分析土压力分布情况,并使用效果不佳的“等值梁法”来计算支护桩。这种方式得出来的数据与实际的施工数据相差很大,不仅浪费时间,还会造成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对于施工工地的地质研究也没办法精确,因为在土层取样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地质分析与实际地质严重不符,无法提供精准的土层数据来支撑支护结构的设计。

1.2基坑开挖缺失空间变化因素

在许多基坑开挖的现实案例中,可以看到,在基坑开挖后,基坑内土坡发生移位都是中间移位较多,两端反而比较少,就导致了深基坑的边坡不是特别稳固,特别是长边居中的位置最松动。这些案例都证明了基坑开挖需要考虑到空间的变化,但是普遍情况下,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却没有按空间来设计,而是按平面来设计。这种设计方案只使用于细长条的基坑,却没办法应用到方形或长形的基坑中。因此,进行基坑开挖时,应用平面设计来作为参考,并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设计方案,加入空间设计的思想,才能顺利完成基坑开挖工程。

1.3实际施工无法达到设计标准

深基坑的施工设计往往会严格规范每一步的流程,并给出详细的检验方案,进行技术交底。但是真正开始施工后,为了赶工期、减少成本等,施工人员会减少一些技术交底,导致支护结构没有被检验仔细,造成结构变形,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2基坑支护施工的控制措施

2.1做好基降排水工作

在展开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地下水会对深基坑支护施工产生直接影响。在设计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深基坑坑底的土层渗透吸收相对较高,并且拥有承压水头,需要对其坑底情况进行计算,如果其无法满足突涌稳定性要求,需要及时利用更加有效的措施,降低其带来的影响。正常情况下会使用管井降水的方式,也可以利用井点降水法对其进行处理,这两种方式本身施工相对简单,而且成本低廉,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除此之外,井点降水法还可以提高土壤的物理性能,避免出现支护结构变形等情况,提高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保护水平,优化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例如基坑地下水水位相对较高,渗透性比较强,而且降水对周围环境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或者是进水无法满足具体要求,则需要进行节水处理,在实际展开节水处理的过程中,止水帷幕的利用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其中利用了多种先进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处理水平,而且可以降低成本支出,在基坑支护施工中的利用相对较多。一些比较深的基坑中,可以利用地墙的方式进行整水,有关方式需要更高的成本,但是能够与支护桩相结合。从基坑支护的角度来讲,设计工作人员与施工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判断坑内的水情况,还需要判断地表水情况,地表水需要利用排水沟的设备进行处理,保证施工工作的有效性。

2.2规范基坑施工工序

要想保证基坑支护工作能够符合设计要求,在深基坑开挖的过程中,需要分为多次展开施工工作。在实际选择支护方式时,需要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图纸、施工条件和地下水等方面的问题,保证之后工作的有效展开。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支护结构设计相应的条件完成开发工作,如果最高的尺寸较大,需要使用平面布置的方式进行开挖,开挖之前需要对支撑强度、加固土强度和锚杆拉力等支护质量进行判断,验证之后,保证其开发的有效性。在实际进行开挖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分层或者使用台阶式的方式,进行开挖,厚度从土质的角度出发,不能超过2米,如果是淤泥质土则不能超过1.5米,主要使用机械进行挖掘工作,一些细节工作可以由人工展开,借此保证基坑暴露时间不会太长,避免基坑空间效应的出现。在开挖的过程中,到达底板低标高之后,需要及时进行垫层,垫层需要延伸到支护结构边,条件允许时基坑周围的10米范围内,需要加厚30厘米左右,使其能够更好地对底部进行支撑,避免出现变形的问题,提高基坑的安全性。在实际展开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其速度、顺序与方法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及时进行改良检测,保证施工的安全性,避免对工程与人员产生影响。

2.3做好安全施工控制

在实际进行开发工作之前,需要对现场和周边环境的情况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在保证土壤情况相对较好时,需要进行计算,判断放坡等支护方式的可行性,并展开施工工作。如果土壤情况并不是非常好,则需要进行支护施工,在准备阶段,需要提高测量工作的有效性,根据轴线点,确定基坑开挖的范围,利用合理的措施,展开各项工作,将挖掘出的土壤运走,不能在周边进行存放,保证不会对后续施工产生影响。在实际进行深基坑支护的过程中,如果建筑物和原有建筑物之间的间距比较狭窄,在施工的过程中,就需要观察突发的情况,按照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保证其施工质量,避免对原有建筑物的地基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在施工阶段还需要利用更加有效的防护措施,保证边坡的稳定性,提高施工的实际效果。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在周边堆放材料时需要制定出合适的方案,保证不会对机械与车辆的利用产生影响,尽量远离基坑周围,在周边需要设置防护栏,并安排安全通道,保证其安全系统。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坑底层情况进行检查,避免垫块掉落对人员造成损伤,基坑的监控工作需要定期进行,并利用更加有效的方式,制定出解决措施处理有关问题,保证施工的整体效果。

2.4强化信息技术应用

首先是使用性能更好的设备,通过性能更好的计算机设备,在实际展开深基坑支护的过程中,需要对其地层结构基坑变化和地下水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各项参数,保证深基坑支护的有效性。其次是需要提高人员素质,有关施工企业在确定工作人员素质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自己能够掌握更加先进的知识,可以利用有关技术分析深基坑支护工作的施工质量,为其提供全面的保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先进的工作经验,并且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开各项工作,能够快速地读取计算机软件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而有效提高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3结语

直接影响建筑整体质量与安全的是地基基础,地基基础建设最重要的一项工程是深基坑,而深基坑的技术处理直接影响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施工质量。保证施工质量安全是首要,要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及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科学选择深基坑支护技术并严格执行,创造安全的施工环境,从而推进工程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郭少森.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J].砖瓦,2021(2):108-109.

[2]王延海.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与管理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