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方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9
/ 2

甲方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研究

贺远

身份证号: 42088119860716****

摘要:项目的质量问题一直是整个建筑行业关注的重点。从国内外项目的总体状况和质量管理模式来看,我国项目的质量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欧、美、日等国家的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项目法律法规的完善,我国项目质量管理制度逐渐完善,本文就甲方在项目管理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并针对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开发方;项目管理;重要性

建筑业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业的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30多年来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和深化,1998年住房商品化政策的实施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暴露了很多问题。特别是项目的品质问题和事故频发。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引起人们的反思。

一、甲方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质量标准是确定的,加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监管工作,一般在项目施工时期进行。施工方必须按照施工组织计划和方案合理配置资源,做好施工质量的监管工作,保证工程顺利竣工。另外,在进行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管理之前,要提前制定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这样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根据计划和建设意图等因素,合理编制施工的可行性报告。严格实施供水、供电、燃气供应、通信等问题。把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重点放在事前,以预防改正为主,加强日常的监管检查工作,发动全体参与项目建设和施工的单位、部门共同重视建设施工的质量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目标和质量控制体系,使整个工程建设处于常态监控之下。

二、项目施工管理质量存在的问题

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工程施工质量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品质管理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每个环节的质量管控,不断总结传统质量控制工作的不足,查找问题的原因,采取科学的方法来提高质量监管效率。具体来说,目前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建设项目的施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施工都十分重要,一旦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从根本上控制每一个环节,然而在实践中,很多企业虽然有相关的质量管理控制方法,但是却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很多质量问题被发现以后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最终导致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的工作的滞后性,大多进行事后补救,这样不仅会影响工期,而且对工程质量也会造成影响。很多住宅建设工程企业的现场施工管理者对工程质量的管理没有高度重视。现场施工管理者更重视工程进度的控制,想在短时间内完成当前项目的建设,投入下一个项目建设需要创新工程材料和施工技术的应用,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速度。

(二)质量检查不是直观的,协调管理很困难

在项目中,工程质量检查主要通过各种数据和表格进行。造成质量检查不直观,通常只是由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建筑构件的关系进行质量判断,再加上监理单位、总包、甲方等各方对工程质量都会进行管理,都需要工程质量监督人员记录数据形成报表,造成现场工程质量多头管理的现象,每当发生问题时协调各方进行质量管理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很难在第一时间找出相关责任人和具体落实的部门。例如工程中一定会有图纸的变更。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要实现这一过程,首先施工人员以书面形式向设计院提出变更申请一般所有的工程质量控制工作都是围绕变更图纸展开的,而没有针对现场施工成品进行全面检测,这种权限不明的管理模式很难科学有效地管理工程质量。但是利用BIM技术以后,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劣势,BIM技术能够将工程变更的问题在信息模型上进行模拟变更,对于各方承担的责任十分清楚,这样就能提高了工程质量管理的效率。

(三)工程质量管理系统不完善

住宅建筑领域经过发展,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规范也逐渐得到了改善。这些问题表明,房地产的建筑项目都比较乱,尤其是招投标过程中,缺乏约束标准。项目经过到施工单位的手中,由于其管理水平不高,质量标准难以控制,并且监理在其中也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导致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部分施工单位由于没有管理系统的约束,不按图施工,或者按图施工后并不清楚达到设计的要求,从而给工程埋下安全隐患。

三、甲方项目管理措施

(一)建立健全建筑施工管理制度

科学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是保证工程质量满足行业标准的理论基础,也是规范施工团队操作行为的基本准则,要求施工人员在工程建设中必须恪尽职守,并将其合理应用到日常工作中。此外,建筑企业应注重提高施工人员素质水平,在工作之余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素养,以提高其对与工程策划的执行能力,如在施工任务启动前对施工人员做好科普教育工作,他们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上,能够正确掌握项目的设计方案。另外,企业中标后,建设企业管理人员应及时了解工程情况,做好相应的事前准备。特别是工程图的校对工作,与一级建设机关及相关监理机关共同探讨。最后,对于建筑原材料的管理,选择品质优良、价格合理的供应商,在确认使用前,经过两次检查,检查合格后可以使用。

(二)明确监视指标,健全监视责任制

施工监视指标明确了建筑施工监视的安全性要求。安全性不仅仅是项目的基础构成,而是基本的保障,现场的施工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在施工中处于重要的位置。第二,建筑物本身的安全性。这些是建筑施工监视的重要部分。后续的所有工程在施工前必须确认监视指标是否满足规定的基准要求,确认是否符合安全规定后再继续。同时,明确责任制,在每次工作交接或工作完成后都应记录参与人员与负责人员的姓名,从而使企业能够在出现问题后第一时间找到问题产生的源头。这样尽可能让一个施工者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三)提高施工图纸设计水平,防止屋面渗漏

施工图代表了整个工程的详细计划,所以在施工前,工程设计者必须立足于整体。从实际观点出发,规范整个建筑的结构和屋面的防水设计,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例如,工程师根据屋顶防水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结合工程的具体要求和所在地的自然特征条件根据建筑物屋顶防水等级设置防范目标,确定建筑物屋顶的防水等级,从而开展设计防水结构为了确保重要部分,需要明确且详细的设计图。另外,为了提高屋顶防水的作用,要深入研究建筑物屋顶节点的构造另外,提高节点规格更新速度,促进防水材料、施工水平、节点结构法的共同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以其包括众多施工程序,涉及范围广泛等特点,导致其出现项目质量问题的概率相对来说也较高。本文指出了当前建筑过程中经常发生的质量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的发生原因,提出了相关的技术管理措施。为今后的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合作作用,提高建筑过程和建筑使用后的质量水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建筑企业应虚心学习国内外优秀的科学技术来提高自身企业的施工设备与施工技艺,同时做好基础工作,避免建筑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出现,最终促进企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建,段超龙,周晓帆,魏恒,黄心颖.BIM技术在武汉恒隆广场购物中心项目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中英文),2021,50(18):104-108.

[2]陈清.精细化管理在学校类综合整新工程前期管理工作中的探索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21):204-206+209.

[3]刘泽飞,王争光,王帅,沈永红,肖鹏,杨肖伟.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探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1(20):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