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2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分析

王惠娟

邵武市第七中学 福建邵武 354000

摘要:伴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高中政治教学受到重视。社会责任感是我们作为中国公民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当代学生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所必须拥有的优秀品质。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国家未来建设息息相关,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事项之一。从形势上来看,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阵地就是学校。所以,学校应当对此重视起来,用教学来让学生认识社会责任感。本文首先阐述了社会责任感对于学生以及社会的重要价值,并提出一些可取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分析

引言

社会责任感是每个人对环境和社会其他成员的责任意识和道德关怀。责任是一种道德情感,即每个人在其他集体、国家或其他人面前所承担的道德责任。人具有社会属性,不同的人基于一定的道德和法律规范相互联系以塑造社会。在社会上,人们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得到帮助,所以人们自然也应该对社会承担责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伦理。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从高中生的长期发展入手,结合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现实,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1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意义

社会责任感从本质上来看更多的是社会成员的一种自我觉悟,能够认识到自己理应对社会负一定的责任。根据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高中生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高中生的学习任务仍然比较繁重,并且高中阶段的学生仍然没有过多地接触到社会,这一阶段的学生自然也就无法对自身对社会的责任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但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相比已经更成熟了,并且高中阶段的学生也即将接触到社会,这也就说明了高中阶段的学生理应具备社会责任感。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接触到社会无法直接从社会中体会社会责任感,此时通过高中政治教学逐渐向学生渗透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意义就逐渐显现出来。目前来看我国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不足之处主要是体现在教育资源、教育模式、教育认知、教育实际四方面。

2社会责任的内涵

社会责任由“社会”和“个人”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社会主体通过思考社会对人类的意义和反思人类对社会的意义,产生对个人、组织、集体等主体的社会责任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从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提出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社会参与”素养之“责任担当”的描述中,明确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对“社会责任”培养提出要求。对个人而言,就是要“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层面而言,就是要“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策略

3.1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教无定法”,教学没有固定的一套方法,只要能够有效、正确地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培养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就是好方法。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当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加强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的渗透程度,加强学生对于责任的认知,养成负责任的行为。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适量的小组讨论、分组辩论、演讲,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其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通过思考来得出解决难题的方案。

例如,教师在讲解《文化生活》一课中“直面生活中的道德冲突”时,可以设置“遇到摔倒的老人,扶还是不扶”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让每一位学生都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就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还可设置模拟情景教学,让学生进行一些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动积极性,并且学生可以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获得真实感受,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上,感受不同身份所需承担的责任,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有例如在讲到《政治生活》中民主决策时,可以组织学生模拟一次听证会,讨论学校一些制度问题,让学生通过激烈讨论与深度思考得出最终结论,一起向学校反映,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让学生懂得积极承担责任、履行义务;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往往是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极佳方法,让学生通过假期的社会实践,理解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同时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积极承担责任,履行应尽义务。

对个体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绝非依靠简单的说教就能达成的,它需要我们长期坚持,通过大量的鲜活真实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式的熏陶。为此,我们教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内心共鸣,促进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2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高中政治虽然是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但是高中政治教材中并没有独立的设置专门用于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部分,事实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素材穿插渗透在高中政治教材的每一部分。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要从高中政治教材入手,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着的教育资源。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四课第二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高中政治教材的教学主要是围绕着“中国梦”展开的,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挖掘这一课中蕴含着的社会责任感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起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的意识,激发学生去思考自己当下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点什么。

3.3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在课堂和校园里,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在生活中、在课堂上,要做到言行一致,对学生表现出足够的关心和关爱,让学生在以身作则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要用自身优秀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思想品质让学生心悦诚服,能够油然而生一种钦佩和向往,发自内心地向教师学习,见贤思齐。教师如果是一位十分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那么学生也会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地成长为一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感的人。

结语

综上可知,政治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教师要理解社会责任的内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创设情境,组织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还要改变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关注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过程,以评促教,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做到查漏补缺,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任务落到实处,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崔振华.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42):153-154.

[2]张秋华.思想政治课教学对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8.

[3]李成.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策[J].考试周刊,2021(30):149-150.

[4]刘燕山.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策略[J].科普童话·新课堂(中),202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