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半程马拉松运动员不同竞技水平速度节奏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11

男子半程马拉松运动员不同竞技水平速度节奏的研究

白洪煜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沈阳市 110000


摘 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的便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健身行业迅速兴起,多数人会在工作之余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健身方式来锻炼自己的身体并放松自己的心情。慢跑这种对技术和场地要求都相对简单的锻炼方式无疑是人们最常采用的,而马拉松跑则将健身运动同竞技体育结合到一起,在健身的同时享受比赛的乐趣,许多热爱跑步的人往往出于对自我的挑战等诸多原因会选择参加马拉松比赛,可是这种超长距离的比赛项目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由于缺乏对该项目的了解和认识,许多人在初次参赛时或许并不能顺利完成比赛甚至受伤,因此,了解该项目特征,制定训练计划和比赛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半程马拉松;竞技水平;速度节奏

1引言

1.1选题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运动健康的需求不断升高,我国马拉松近几年来得到快速的发展,在全民健身的潮流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促进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据统计,2017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马拉松运动赛事近500场,比赛最主要开展在大陆地区,包含30个省,分布在各个市和区,报名参赛人数超过310万[[2]。从2011年开始重庆国际马拉松参赛人次都超过1万以上,受到了肯尼亚、埃塞俄比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运动员的亲睐,各国优秀运动员都参与到重庆国际马拉松大赛中,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部门也对重庆国际马拉松的比赛高度重视,直至2017年重庆国际马拉松从国家赛事设定为国际赛事,加速了重庆国际马拉松的发展。2018年马拉松系列赛以“健康中国”为比赛主题,在大陆仅仅是4月15日当天,超过40多场马拉松运动比赛同时进行。2018重庆国际马拉松大赛于3月25日在重庆南岸区南滨路开赛,来全国自30多个国家的运动员踊跃参与了其中,国内外528个城市的3万余名选手参与比赛。在马拉松热潮下,中国田协创办的北京马拉松、广州马拉松赛、重庆国际马拉松赛、武汉马拉松和上海国际马拉松这五场比赛为马拉松大满贯赛事,是比赛级别最高、规模最大马拉松赛事,促进了我国马拉松运动的发展。然而,我国马拉松竞技水平下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07年任云龙跑出2小时8分15秒的国内男子马拉松纪录后,这项成绩一致持续至今无人打破,2009年白雪获得柏林田径锦标赛冠军后,我国在八年时间里再也没有获得过一次奥运级别的马拉松奖牌,这完全与赛事的井喷和国民的狂热不成正比。

诚然,造成马拉松运动员竞技水平下滑的原因多种多样,翻阅前人的研究,指出心理层面是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马拉松运动的项目特点是大负荷、高强度,在长时间的比赛中对马拉松运动员意志品质要求相对于其它运动项目而言更高,具备较好的意志品质是马拉松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必不可少的条件。而运动员赛前焦虑问题是运动中的普遍现象,即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自70年代以来一直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焦点问题[[3]。鉴于此,本研究将从意志品质与赛前情绪心理层面对马拉运动员进行展开。 运动员意志品质和赛前情绪是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在查阅以马拉松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中,多数是对马拉运动员身体指标、技战术训练方面进行研究,而对马拉松运动员的心理研究较少,据此,对马拉松运动员意志品质和赛前情绪的测量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试图以优秀马拉松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优秀马拉运动员在不同背景变量下意志品质和赛前情绪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预测作用,为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调整赛前情绪提供理论参考,为提升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竞技水平提供理论依据。重庆国际马拉松被定义为马拉松的金牌赛事,聚集国内优秀运动员,对此次大赛的优秀马拉运动员意志品质和赛前情绪的测量其数据具有代表性。

自20世纪以来,马拉松这一运动项目己经在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受到不同年龄阶层人群的热爱与追捧。运动员参加马拉松比赛取得优异成绩虽受温度、湿度、战术和心理等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但在同场马拉松比赛中,外界环境的影响对所有参赛选手都是一样的,因此除去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等个人因素之外,在比赛全程中速度分配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自身训练规律、是否符合项目特点就变得尤为关键。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比赛甚至会为了获得名次而运用各种战术,相比较而言,城市马拉松比赛中大众水平和业余水平运动员在参赛的时候,影响比赛结果和自身成绩的因素和干扰就相对较少,因此是否在赛前制定合理的速度分配方案,能否在赛中高效的实施,能否发挥自身正常水平甚至是超常发挥往往成为运动员顺利完赛甚至突破自身最好成绩的关键。马拉松是总距离为42. 195公里的周期性耐力项目,连续比赛时间长,消耗能量多,这就要求运动员具备很强的有氧代谢能力和适时放松的能力,并且在比赛中要合理的分配体力、减少能量消耗,因此在比赛的全过程当中对速度的控制是否合理,速度变化是否符合马拉松项目的特点,速度分配是否符合自身训练水平等对最终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研究不同水平马拉松运动员参加比赛所采用的速度分配方式,探讨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对最终比赛成绩的影响,甚至是了解能达到国际水准的专业运动员的速度变化规律,寻找适合不同水平参赛选手的速度分配方式,针对不同级别的马拉松运动员特别是大众水平乃至业余水平的马拉松运动员建立配速表,合理的制定训练计划、调整比赛方案,从而帮助业余参赛者能够顺利完成比赛,对大众马拉松爱好者获得佳绩提供指导与帮助

1. 2选题的意义

自从1981年我国第一次举办了马拉松比赛以后,马拉松项目在国内快速兴起,虽然水平较低,但发展迅速,每年国内大大小小的马拉松比赛近百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崇尚健康生活的人将跑步作为日常生活中运动和锻炼的方式之一,因此,不论是出于健身目的还是挑战自我等其它原因,大多数跑步爱好者都会不时地报名参加马拉松比赛,因此马拉松比赛的参赛人数也是越来越多。虽然如此,但中国马拉松比赛不论是在赛事规模上还是在参赛人数上,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还有很大差距。马拉松比赛是一项比较特殊的比赛,是一项融合了专业选手与业余选手的全民参与的比赛。与其他田径比赛不同之处在于马拉松比赛不用经过预赛、决赛等层层筛选,允许专业运动员和大众爱好者同时参加比赛,是唯一一项可以同时拥有成千上万比赛选手参赛的项目,让专业运动员和大众爱好者可以同场竞技,城市马拉松给普通人提供了一个与世界冠军一较高下的机会,将田径比赛和全民健身进行了结合,并且在促进全民健身方面的意义要大于在赛事竞技方面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虽然有许多关于马拉松项目的研究,但多数都是针对奥运会、世锦赛等高水平比赛的马拉松运动员的研究或者是对优秀运动员的个案研究。对大众水平特别是普通水平的研究却很少,对低水平运动员的研究几乎是个空白,因此在目前国内大众跑步爱好者的自身素质和参赛能力较差的这一前提下,众多马拉松爱好者和参与者并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学习的资料,只能从电视、网络和报刊杂志中了解一些或许并不适合自身的比赛方式和速度分配模式,有些参赛者有时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在比赛中造成身体损伤甚至碎死,从而对身体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因此,国内很多马拉松赛事还都专门设有迷你跑、5公里、10公里、半程等不同距离的项目来供大众选手或者首次参赛的选手参加。所以,对不同水平尤其是大众水平马拉松运动员全程速度分配特征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找到适合大众水平运动员顺利完成比赛的规律,探究在整场比赛中运动员在不同阶段速度分配的不同,找出较为合理的分配方式,为大众选手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对大众选手提高成绩作出帮助。

马拉松运动项目的特点是时间长、比赛强度大,以有氧代谢为主。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肌肉长时间工作容易产生生理上的痛苦,因此,对马拉松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较高。同时,马拉松运动员需要调整心态,拥有坚定的信念。对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意志品质和赛前情绪的研究其目的在三个方面:首先,对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意志品质和赛前情绪的测量分析,旨在揭示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意志品质和赛前情绪的特征,在不同背景变量下比较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意志品质和赛前情绪的差异性;其次,揭示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意志品质和赛前情绪之间的相关性;最后,探讨我国优秀马拉运动员意志品质对赛前情绪的预测作用。

对马拉松运动员而言,拥有较强的技术和战术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是直接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但由于马拉松运动的特殊性,不仅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高,还需要有过硬的意志品质和最佳赛前状态,才能夺得好的名次。对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意志品质和赛前情绪的测量,力图精准的阐述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意志品质和赛前情绪的特点及其关系,对马拉松运动员在日常心理训练中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对提高运动成绩有理论支撑作用,从而促进马拉松运动竞技水平提升。其次,各部门和教练团队来讲,都是以运动员的成绩为核心,马拉松运动发展至今,运动员的成绩几乎达到了一个瓶颈期的水平,想要在比赛中占据一定优势,必须重视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让运动员主动训练,积极训练才能使成绩进步提高。对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意志品质和赛前情绪的测量,为我国马拉松教练制定训练计划提供理论依据,以及在以后的训练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马拉松运动员意志品质和调整马拉松运动员赛前情绪,或对马拉松运动员选材起到一定参考作用;对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意志品质和赛前情绪进行测量,其调查数据有较强的代表性,为以后研究马拉松运动员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促进我国马拉松运动的发展。

2、相关概念界定

2.1马拉松运动

马拉松(Marathon长跑(简称马拉松),是一项长跑体育运动项目,马拉松全程距离26英里385码,也就是42.195公里。分全程马拉松(Full Marathon ) ,半程马拉松(Half Marathon和四分马拉松(Quarter Marathon三种。人们常常说到的马拉松,一般指的是全程马拉松。现阶段,我国马拉松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发展,中国4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有自己的城市马拉松赛事、5个少数民族民族自治区除西藏拉萨、新疆乌鲁木齐外,包含23个省份都有马拉松赛事。并且从马拉松赛事的开展情况来看,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我国马拉松运动俨然成为了城市体育运动发展的名片。

2.2优秀马拉松运动员

殷小川在2001年在编制《优秀运动员意志品质评价量表》的测量对象中,把我国高校运动系和体育特长生以及国家专业队运动员定义为优秀运动员;刘雯运用《优秀运动员意志品质评价量表》对我国高水平排球运动员意志品质进行测量,把我国省专业对和高校运动系学生定义为优秀运动员,其运动水平在国家二级及以上;沈国征运用《优秀运动员意志品质评价量表》对职业国足意志品质的测量,把职业国足和省专业队运动员定义为优秀运动,其运动水平在国家二级及以上。据此,对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定义为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所以调查对象包含我国现役马拉松运动员、国内省市专业队以及部分专业体校运动员。

2.3意志品质

本研究采纳黄希庭为意志的概念解释:意志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积极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在人的意志行动中表现出稳定的、鲜明的心理特征叫意志品质。殷小川把意志品质结构概括为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主动性五个维度。自觉性是指个体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能意识到活动的意义,主动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并服从社会要求的意志品质[f$]。坚持性指个人在行动过程中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又能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标的品质。果断性指一个人既能顾全大局,又能果敢坚决、当机立断地采取决定的品质。主动性是指对自己行动的目的和动机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主动地采取各种有利于实现目标活动的品质。自制性是指个体善于根据预定目的或既定要求,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举止,保持充沛的精力去克服困难争取达到目标的品质。

2.4赛前情绪

张力为、毛志雄认为,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包括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喜、怒、哀、乐等都是情绪的表现形式。张力为对赛前情绪概念的界定,将赛前情绪定义为:赛前情绪是运动员赛前在个体失败、躯体焦虑、社会期待焦虑、自信方面的主观情绪感受,魏高峡四等以优秀游泳运动员为例,对运动员比赛前一周、赛前一天和赛后二十四小时的脑电图分析,指出赛前一天是运动员心理状态变化的关键点。所以,本次研究对马拉松运动员赛前情绪的测量在比赛的前一天开始。

2.5马拉松运动的现状

自从189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后,不论是城市马拉松还是国际化的大型马拉松比赛在世界各地广泛举行。马拉松在公路上举行,可采用起、终点在同一地点的往返路线或起、终点不在同一地点的单程路线。比赛时,沿途必须摆放标有己跑距离的公里牌,并要每隔5公里设一个饮料站提供饮料,两个饮料站之间设一个用水站,提供饮水或用水。水和饮料放在运动员经过时容易拿到的地方,运动员也可自备饮用水,并且可以在他们要求的地方设置饮料站。饮用水和湿海绵提供站设置在两个饮料站之间,在那里,马拉松运动员经过时可以取到饮用水,还可以从海绵中挤水冲洗头部,起到冷却作用。除此之外,运动员不能从比赛线路上其他地方获得饮料。可以说,“水”是马拉松比赛中规定最为严格的部分。马拉松在比赛之前需要进行体查,各项指标都合格的选手才可以参加比赛。由于马拉松比赛一般在室外进行,不确定因素较多,所以在2004年1月1日前马拉松一直使用世界最好成绩,没有世界记录。2004年1月1日,国际田联宣布了一项新决定:包括马拉松在内的公路赛跑和竞走项目将告别只有世界最好成绩的时代,开始拥有世界纪录。42. 195公里的距离对于人类来说,是一次对体能极限的挑战。除此之外,运动员只要在裁判的监督下沿正确的路线比赛即可,如有特殊原因,还可在裁判员的监督下离开赛跑路线,但如果不在监督下离开就会失掉比赛资格。马拉松运动的比赛场地不同于其他跑步类项目,其它体育项目,只要是可以用来比赛的,要么是似曾相识的一块地,要么是司空见惯的一个圈,而马拉松赛的场地多从城市道路选取,对参赛者来说,每跑一步、每过一段沿途所欣赏的都是不同的风景。这也是马拉松比赛不同于其他比赛的特色。

由于马拉松比赛持续时间长、可变因素多,赛道路线往往不规则、不重复,专业运动员一旦没人带领或脱离集团,独自控制节奏比场地赛要难的多,因此跑出好成绩往往不容易,所以在一些大型商业比赛中我们常常会见到配速员的身影,马拉松比赛对能量储备和代谢要求很高,如果在配速员的带领下运动运前半程能控制好配速的话,那么就可以在速度不慢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乳酸等代谢副产物产生,减少糖原消耗、增加脂肪供能比例从而将宝贵的糖原留给最后冲刺,从而创造佳绩。然而配速员并不仅仅是为专业运动员而存在的,在城市马拉比赛中,同样有带领业余参赛选手和大众爱好者的配速员,俗称“兔子”,即为分时段的配速员,他们通常是组委会精心组织安排的,方便业余跑友跑出节奏、实现目标,这一类的配速员是针对不同水平参赛选手,在身后绑着写着目标时间的气球,他们的全程速度分配十分均匀,如果能紧跟适合自己的“兔子”,那么轻松完赛达到预期的目标就会变得轻松许多。配速员的安排甚至成了办赛成功与否的一个评,判标准,他们是比赛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随着田径商业化进程的加速,“配速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专业,根据项目的不同,“配速员”目前有三种分类,第一种一是“场地配速员”,主要是在商业比赛的场地中长跑项目中领跑,第二种是为马拉松比赛中的专业选手冲击好成绩,第三种是在马拉松赛中带领业余跑者,一般各个速度级别都会设立一定数量的领跑员。虽然配速员在许多项目和比赛中都存在较大争议,但对于城市马拉松中带领业余跑者的“兔子”的存在,毫无疑问是值得肯定的。

2.6马拉松运动的趋势

目前,城市马拉松运动在我国尤其是外国己经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泡吧一样,极为单纯,完赛就是英雄,没有高低贵贱,没有谁牛谁强,赛后主办方会分发各种吃喝,犹如一场大狂欢,路边观众更是如此,感觉全城总动员,一路两边人山人海,呐喊声鼎沸,加油的牌子五光十色,并且好多户人家准备了水、糖、能量棒、饼干、水果等给选手们赛后使用,特让人感动。赛后,周边的大小餐馆到处都是参赛选手的派对,大家戴着奖牌,欢声笑语、把酒言欢,幸福感爆棚,而且有一点很关键,马拉松真正实现了专业高手与业余粉丝同场竞技,同一条赛道,同一场对抗,这是其他比赛不具备的魅力。所以,把办赛回归到赛事本身,把比赛办好,让跑者和观众们开心了,其他“副作用”自然会起效。

近两年,中国马拉松赛事举办数量越来越多,在朋友圈中晒参赛照和跑步距离,己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许多手机软件也逐渐增加了记录跑步距离和步数的功能,甚至有一些专门的软件和记录计时设备也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王大卫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几年,中国的马拉松赛事己经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中国马拉松爱好者虽然不少,但跑友水平参差不齐,国内马拉松项目花样多。马拉松比赛是一项特殊的赛事,它是唯一一项专业选手和大众选手可以同场竞技的比赛。据介绍,目前我国马拉松比赛中99%都是大众选手,这也就意味着,目前中国马拉松赛事主要还是作为一种健身娱乐生活方式而受到广大群众喜欢。到目前为止,只有2015年北京马拉松取消了半程和其他短程赛事,成为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举办过只有全程马拉松的赛事。而国外大部分马拉松赛的报名项目只有全程,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我国马拉松运动确实处于起步阶段。提高我国众多跑步爱好者的水平,需要一个循序渐进过程,广大跑友在锻炼中,是对科学知识、跑步知识的一种掌握,更是对自身的了解,对自身的挑战,更是对自身的升华,只是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来积淀。

马拉松比赛不同于其它田径跑步项目,首先,以城市马拉松为例,城市马拉松最大的特点就是参赛人数众多,选手水平参差不齐,身体条件和各方面素质也千差万别,因此,根本无法对大部分选手的速度分配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所以,目前多数关于马拉松的研究都会选择少数运动员,甚至是几个运动员在某一场比赛或针对同一运动员在不同比赛中速度分配的研究。翟丰指出,在当代田径训练知识和实践发展过程中,教练和教师一直在对对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全程的体能分配和速度分配进行分析和讨论,但大部分仅仅是对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中体能分配和速度分配的一般规律进行简单的阐述,没有可以用来实际参考和运用的关于体能分配和速度分配方面的研究,更没有建立各段落成绩量化的模式。所以,研究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全程中的速度分配方式,提出马拉松运动员段落速度百分率,建立各段落成绩量化的模式,即速度分配表,为马拉松项目的训练、比赛提供参考依据,运用运动员比赛全程各段速度百分率的特征,建立各段落成绩量化的模式表,即各段落速度分配表,为运动员比赛实施理想的速度分配,创造优异成绩提供参考。

从此,我国对马拉松项目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此基础上,易玉玲通过对速度分配的研究发现,运动员比赛全程速度分配大致呈“匀速跑”特征,张殿亮通过对速度的变化研究发现在众多田径竞赛项目中,马拉松的连续比赛时间最长,能量消耗最多,合理的分配全程跑速,是减少能量消耗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否在赛前制定合理的速度分配方案,并且在赛中高效的实施,往往成为运动员获胜并创造佳绩的关键。研究不同水平马拉松运动员全程的速度变化特征,特别是了解高水平运动员的全程速度变化特征,可以有的放矢的针对不同级别的马拉松运动员建立比赛全程速度分配表,合理的制定和调整训练与比赛的速度分配方案,从而为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佳绩提供指导与帮助。束景丹通过对柏林世锦赛马拉松这一场比赛参赛选手的速度变化特征的研究分析后指出,研究对象的比赛速度呈匀速跑特征,在比赛中采用匀速跑是比较科学的方案,可保持机体有氧代谢过程的稳定,合理的使用能量,使氧的供给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节省体力减少消耗并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在比赛中运动员很少采用绝对匀速跑的速度分配方案,由于当今的优秀长跑运动员实力都相差不大,在比赛中交替领先,竞争激烈使得全程跑的分段速度呈波浪式的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这是必然。无独有偶,于奎龙对第29届奥运会马拉松运动员速度分配特征研究后也指出,保持高速度的匀速跑是马拉松速度分配的重要特征,运动员个体之间不管成绩或名次相差多少,其各段落速度百分率具有相同的特征。马拉松比赛全程中速度分配是否合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优秀马拉松选手大量涌现的今天,运动员之间各方面的差异日趋缩小,比赛竞争激烈程度日益加大,能否在赛前制定合理的速度分配方案,并且在赛中高效的实施,往往成为运动员获胜并创造佳绩的关键。现代马拉松比赛是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技术战术水平、心理训练水平、智力水平和意志品质等多因素综合形成的专门运动能力的比赛。

3文献综述

3.1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相关研究

宋文玫、陈月琴在《竞技比赛中“怯场”与意志力的培养》一文中指出:比赛能力再好的运动员都有可能怯场,怯场与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无关,是一种心理表现,主要是运动员意志品质不够好,要纠正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怯场心理,只有制定意志品质培养计划,促进意志品质的提高。于晶、崔野[13]研究不同性别和不同水平的田径运动员在意志品质上的差异上发现,田径运动员与其它运动员不同,不同性别的田径运动员在目标清晰、顽强性、果断性、自信心、坚韧性维度上均值表现不一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水平的田径运动员在意志品质的几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钟珍对田径运动员意志品质和运动动机的测量,不同性别、年龄、运动等级的田径运动员在意志品质各维度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运动动机和意志品质有呈线性回归关系。刘涛对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测量:女性中长跑运动员比男中长跑运动自觉性更好,不同组别中长跑运动员主要在意志品质的坚韧性维度上得分不同,有显著性差异。运动水平低的中长跑运动员在坚韧性和果断性以及独立性上比运动水平高的运动更优越。学历的高低对中长跑运动的意志品质各维度无影响,训练时间越长的中长跑运动员在坚韧性维度上得分更低。潘子辉[[16]对中长跑运动的意志品质进行测量: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有中上水平,等级水平不同的中长跑运动员在意志品质的坚韧能力和自控能力上有差异,男女中长跑运动员在意志品质的坚韧性,自控力和顽强品质上都有差异,不同训练年限的中长跑运动员在意志品质各维度得分水平显著。

王诚民对速滑运动员意志品质测量:不同背景变量下运动员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主动性每一个维度上均值比都有差异。田英等对不同项群运动员意志品质研究:不同项群的运动员表现的意志品质不同,在意志品质的各维度顽强性、坚韧性等方面差异性较强。麻新远对曲棍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研究:曲棍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是不断的变化的,意志品质的坚韧性、自制性、主动性和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年龄增大则增大。运动年限对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影响较大,在果断性和自制性上运动员随训练时间越长呈上升趋势。王正良等人对运动员意志品质培养研究: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培养必不可少,在大强度,高负荷的训练中,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当技能和战术训练达到一个瓶颈的时候,如打破运动极限,就必须制定意志品质培养计划,同时把极限训练方法制定在训练计划当中。

杨俊茹等对足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和和非足球运动员的精神质不一样,高水平运动员受到比赛的和训练的压力在精神质程度相比较低。国家成年队和国家青年队与甲级运动员的精神质完全不一样,甲级运动员精神质明显较低,说明高水平运动员在外界环节的适应能力上弱,在与人交流和融入团体中更困难。相比之下,国家帆船帆板运动员的精神质水平低于国家足球运动员,但两者的精神质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精神质水平的足球运动员在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上都有显著性差异,且高分组的足球运动员较低。沈国征对国足球运动员意志品质测量表明:不同的训练时间的国足运动员意志品质有显著差异,主要表在训练时间越长,国足运动员的疲劳感越强,随着训练年限增大,意志品质的得分总体下滑。高水平的国足运动员意志品质高于一般水平的运动员,年龄不同的国足运动员意志品质表现为年轻运动员和老年运动员在自制性维度上得分都较低,而在果断性、自觉性维度上年轻运动员均值得分高于年老运动员。包明明等人对冬奥会前后运动员的意志品质研究: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在赛前和赛后后不一样,通过测量发现,运动员比赛后意志品质低于赛前意志品质,原因是运动员赛前生理和心理上进入了恢复期。杨阿丽和郑思明以沈阳少年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横向比较运动员意志品质发现:对不同性别的青少运动员在意志品质各维度上差异比较发现,女运动员的坚韧性高于男运动员,在果敢性维度上青少年男运动员果敢性比女运动员强。在不同运动能力的少年运动员在意志品质上差异不明显,专业和业余相当。少年运动员和少年学生在意志品质上比较发现,少年运动员经过长期的训练和恢复,意志品质各维度得分都相对较高。

张为等人对冰壶运动员意志品质测量发现:性别不同运动员的意志的表现不同,在意志品质的坚韧性维度上男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且女运动员的更高。训练年限不同意志品质的表现也不同,意志品质随着训练年限的增长而更好。钱宝山对滑冰和冰壶等项目的运动意志品质比较发现:冬奥会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在意志品质上表现不同,意志品质的得分都在中等以上,在意志品质的各维度上顽强性和自信心得分较突出。项目特征不同,意志品质的各维度差异较大,不同优势项目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王慧对女子体操运动员意志品质进测量:女子体操运动员在意志品质上最重要的是坚韧性和顽强性。对不同年龄的女子体操运动测量发现意志品质各维度得分几乎相当,年龄较小的运动员自信心较高,存在盲目自信;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果断性更好,国家健将运动的顽强性和自控性较差,国家二级运动员果断性有待提高。刘雯对高水平排球意志品质的测量得到:男排运动员在果断性、顽强和自觉三个维度上低于女排,而自制性和主动性要高于女排;低年组排球运动员自觉能力高于高年运动员,主动性低于高年运动员,年龄大的运动员自制性下降,不同年龄的运动员在其它维度没有明显差异;训练年限长的排球运动员比训练年限短的运动员更加自觉,其它维度不受训练年限的影响而改变;国家健将运动员和国家一级运动员没有二级运动员果断和自觉,有显著性差异。刘漩[27]中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研究得出:男性排球运动员的坚韧力低于女性排球运动员,但男性运动员更能承受比赛的压力,不同级别的少年排球运动员在意志品质各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场上位置不同的运动员意志品质几乎相当,成绩较好的运动员与成绩落后的运动在果断性和坚韧性维度上差异较明显。

张君网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测量:女性网球运动员的意志品质高于男性网球运动员,运动水平越高的网球运动员意志品质总分最高,训练年限最短的网球运动员意志品质是最好的,随着训练年限的增大,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总分越低;研究生的网球运动员意志品质最好,高于其它学历网球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总分;网球运动员的成就动机和意志品质与运动成绩成线性关系。刘艳超乒乓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测量中得到:乒乓球运动员意志品质最重要的是顽强性,这种能力对运动比赛的影响最大,不同年龄的乒乓运动员自我实现欲上有显著性差异,年轻的运动员更喜欢表现自我,在信念定上表现不同。乒乓运动员意志品质和压力及压力应对技能有线性回归关系。周长浩对竞走后备人才意志品质的测量发现:女性竞走后备人才意志品质的坚韧力高于男性,果断性和自信心低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大竞走后备人才坚韧力和自信心越高。王琴对篮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不同场上位置的篮球运动员意志品质各维度的差异不同,篮球一级运动员在独立性、自觉性、坚韧性、自制性上高于篮球二级和三级运动员,研究生篮球运动员的自觉性高于本科,训练年限短的篮球运动员坚韧性最好。郑仁民对冰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意志品质对比赛成绩影响很重要,国家健将和国家一级男性冰球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在目标清晰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前者高于后者。女子一级冰球运动员在坚韧性、果断性上得分高于二级运动员,男子冰球运动员坚韧力比女子更好。胡旭钟对毽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研究得到:男子毽球运动员和女子毽球运动员在坚韧性和果断性上表现不同,前者大于后者,训练年限不同的毽球运动员在意志品质的果断性和自制力上表现不同。

综上所述,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在意志品质各维度上的表现各不相同。从前人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对不同项目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主要是运用意志品质量表进行测量,探索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意志品质状况。在对运动员意志品质进行研究时主要是从性别、年龄、运动专项、运动级别、训练年限、家庭来源和不同文化背景等这些角度进行的。总结前人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集中在对足球、网球、体操、中长跑等运动项目,对马拉松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未见报道。据此,本研究对马拉松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测量是很有必要,探讨不同背景变量下马拉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差异性,为更好的培养马拉松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对马拉松运动员的心理研究,可能是我国学者未来研究马拉松运动员的一个新的方向。

3.2对运动员赛前情绪的研究

杨馨婷[采用《赛前情绪量表》对冬季两项运动员调查研究:赛前情绪是影响比赛成绩的,在射击项目中,要考虑运动的赛情绪对竞技成绩的决定性因素。湛慧等采用《赛前情绪量表》对花样游泳运动员赛前情绪进行测量,不用训练量对运动员的心理疲劳不一样,运动员的赛前情绪与心理疲劳相关,心理疲劳的维度可有预测运动员的赛前状态。祝大鹏采用《赛前情绪量表》对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研究表明: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的运动动机和赛前情绪显著相关,运动动机的培养可以改善运动员的赛前情绪;运动心境也会影响赛前情绪且显著性相关,运动员心境能够反应运动员的赛前情绪。徐立彬、杨维对武术散手道运动员运动成绩与赛前情绪关系的研究得出:在个体失败焦虑维度上,成绩为一等奖的运动员和成绩三等奖的运动员呈现显著性差异。在社会期待焦虑维度上成绩二等奖运动员与三等奖运动员呈显著性差异;在赛前自信力维度上,成绩二等奖运动员与成绩三等奖的运动员得分均值有明显的差异;不同成绩组的运动员在躯体特质焦虑上得分均值几乎相当,无显著性差异,散手道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赛前情绪有显著性相关,运动成绩能够较好的反应运动员的赛前情绪。宋耀伟对游泳运动员赛前情绪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组别的运动员在赛前情绪的各维度上表都不同,有显著性差异,在赛前情绪的特质自信,个体失败特质焦虑和躯体特质焦虑维度上不同组别的运动员均值有差异。游泳运动员要获得较好的成绩,需要在赛前有良好的自信力,克服赛前焦虑。齐爽、董行对排球运动员赛前情绪测量:从测量结果来看我国优秀男排在赛前情绪的特质自信维度上得分较高,自信力较好。在社会期待特质焦虑维度上总体得分均值适宜,在个体失败特质焦虑和躯体焦虑上均值得分较低,男排运动员焦虑性低。年龄的大小、训练年限的长短、文化程度的高低在赛前情绪的各维度表现都有差异。男排运动员在比赛中要取得好的成绩,需要具备较高的自信,在较低的社会期待焦虑和个体失败焦虑下有较强的表现力。

郑春梅、王平对我国残疾人乒乓球赛前焦虑的研究:不同性别的残疾乒乓球运动员在焦虑水平上呈现显著性差异且男运动员比女运动更焦虑也更自信。不同性别的残疾乒乓球冠军运动员在焦虑水平上几乎相当;不同类别的残疾乒乓运动员的焦虑水平值有显著性差异且自信心都不同。不同训练年限和不同年龄的残疾乒乓运动员在焦虑水平和自信心上无差异;不同组别残疾乒乓运动员在焦虑水平上几乎相当。董辉对散打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研究:国家健将散打运动员赛前积极性高于国际一级和二级,健将运动员的赛前紧张较低,散打运动员的赛前情绪与项目特征有关,运动员的伤病,比赛成就都会影响赛前情绪。吴深在高校啦啦操运动员意志品质和赛前情绪的测量:男女高校啦啦操运动员在意志品质和竞赛焦虑状况上都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在果断性和状态自信上不同。学历不同和不同运动水平的啦啦操运动员表现在自觉性上不同,参赛次数不一样在状态自信上平均得分不同,不同角色的啦啦操运动员的状态自信有显著性差异,学习专业不同的啦啦操运动员在竞赛状态焦虑各维度上表现有明显差别。啦啦操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与赛前焦虑状态关系很密切,它们之间能相互影响,相关较显著。殷晓旺等对健美操运动员的参赛动机和赛前情绪的测量:健美操运动员的等级不同,在赛前情绪的各维度表现不一样,成就动机的部分维度能有效的对赛前情绪进行评价。魏宁对辽宁青年女篮的赛前情绪研究:辽宁青年女篮运动员的赛前情绪较好,针对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赛前焦虑调节的方法有所差异,青年篮球运动员以自我暗示等为主。刘瑾明用《赛前情绪量表》对中学生排球运动员的研究得出:在不同背景变量下年级、性别等比较中学生排球运动员在赛前情绪上有显著性差异,运动员赛前情绪与比赛中的表现有相关性。房蕊用《赛前情绪量表》对武术运动赛前情绪进行探索:青少年武术运动员赛前情绪得分一般,在赛前情绪的四个维度中,躯体焦虑最小。郭洁明对羽毛球运动员赛前情绪的研究:赛前情绪是羽毛球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重要影响因素,羽毛球运动在赛前调节情绪的方法以调整呼吸,放松心理为主。刘晓茹在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赛前情绪状态与运动成绩关系的研究中:对于不同水平的摔跤运动员在赛前焦虑上的得分有所不同,运动成绩较好的摔跤运动员自信心较高,赛前焦虑状态明显较低。

综上所述,赛前情绪对运动成绩的影响非常重要,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取得好的名次,赛前情绪的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以上对赛前情绪的研究都是通过量表对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进行测量,主要包含同一项目不同性别、年龄、训练年限、运动水平的运动员赛前情绪是否有差异。另一方面是运动员的赛前情绪和成绩,赛前情绪和运动动机、赛前情绪和心境等关系的研究。可见,通过对不同性别、年龄、运动水平、学历、运动赛程角度来探讨马拉松运动赛前情绪的差异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3.3对运动员意志品质和赛前情绪的关系研究

吴深运动用李佑发编制《运动员意志品质量表》和周成林主编《竞赛状态焦虑问卷》分别对高校啦啦操运动员意志品质和赛前焦虑状况进行测量,而后探索啦啦操运动员意志品质和竞赛状态焦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啦啦操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和竞赛状态焦虑之间高度相关,竞赛状态焦虑中的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维度与意志品质各维度(自觉性、独立性、果断性和坚韧性)显著性负相关,状态自信心与意志品质各维度显著性正相关。祝大鹏运用张力为编制《赛前情绪量表》和殷小川编制的《优秀运动员意志品质评价量表》对我国优秀拳击运动员赛前情绪和意志品质进行测量,而后探讨我国优秀拳击运动员赛前情绪和意志品质的关系发现:拳击运动员赛前情绪的特质自信与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意志品质总分呈显著性正相关,赛前情绪的社会焦虑与意志品质总分、果断性维度呈显著性负相关,躯体焦虑与意志品质总分、果断性、自制性呈显著性负相关。说明拳击运动员意志品质和赛前情绪相关度较高。魏丹妮运用张力为编制《赛前情绪量表》和殷小川编制的《优秀运动员意志品质评价量表》对我国健身健美运动员的赛前情绪和意志品质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健美运动员意志品质和赛情情绪密切相关,意志品质的果断性、自制性与赛前情绪躯体焦虑、社会期待焦虑呈显著性相关,坚韧性与躯体特质焦虑呈显著性相关。

综上所述,对不同项目运动员意志品质和赛前情绪的研究主要是运用相应的量表分别进行测量,证实了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和赛前情绪有显著性相关。而前人的研究未对运动员意志品质各维度是否对赛前情绪具有预测作用进行探索。不同的运动项目、研究对象、运动情境不同,所得结论亦不同。因此,对优秀马拉运动员意志品质和赛前情绪的关系探究是很有必要的,试图找出意志品质各维度是否可以作为预测赛前情绪的有效指标,更好的调控马拉松运动员赛前情绪。 杨锋一改前人研究内容,结合国内外诸多研究将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调节工作强度,分配能量的“节奏策略”认知概念,即:在不对生理系统造成不可逆伤害的前提下,为了达到最优化运动表现的一种对能量输出调控的意识或者潜意识,并根据项目特点而相应的应用。选择不同水平的女子马拉松运动员的节奏策略作为主要研究内容,总结出对于马拉松这种总距离为42. 195千米的周期性耐力项目,超长的比赛时间与运动距离就要求运动员具备很强的有氧代谢能力、适时放松的能力和经济的体力分配。马拉松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比赛的全程中的速度控制与节奏分配是否符合项目特点,是否符合自身训练水平对最终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体力分配战术是运动员在比赛全程中根据自身训练水平进行合理体力分配获得优异成绩的战术行动。

虽然每个马拉松运动员都有自身特色的节奏策略,但许多研究者仍然发现了一些共性规律,比如:马拉松比赛各阶段速度变异不大,总体上有“匀速跑”的特征。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匀速跑是相对的,比赛全程中的局部分段速度仍呈现出波浪式的上升、下降,特别是途中阶段和终点阶段。运动员速度节奏的自我控制既受生理机能因素的作用,也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对自我努力感、自我时间预期和领先运动员表现的认知以及对冲击名次还是个人最好成绩等比赛结果的期望都会影响运动员速度节奏的自我控制 张艳平对马拉松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与速度分配特征研究后指出,世界马拉松运动发展很快,就近几年而言,马拉松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与比赛时的速度分配特征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有了较好的速度基础,还必须在比赛中力求速度分配的均衡,做到战术运用自如,从历届马拉松大赛优秀运动员的速度分配特征看,在马拉松比赛全程想保持有氧代谢过程的稳定,避免乳酸大量堆积,节省体力,提高成绩,采用“匀速跑”即平均型是运动员发挥水平,创造个人好成绩的最佳选择,因为就马拉松跑而言,更好的控制分段速度对成绩的提高相当重要。由于长期的中长跑训练使这些世界级选手有较好的速度基础,形成了他们极强的对“速度节奏”的控制能力,这对于在途中节省体力、减少消耗、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是极为有利的。

方嫩顺提出节奏型匀速跑的概念,就是在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要以预先制定好的符合本人特点确实可行的计划方案,以均匀的速度节奏、合理地分配好自己的体力去跑完马拉松全程。马拉松比赛区别于其他田径项目的最大特点,就是比赛时能量消耗大、持续时间长比赛中如果不按不上创最佳成绩“节奏型匀速跑”在体育运动中被称为最累的项目之一,所以在要求去安排速度和体力就很难跑完全程,更谈综上,国内对马拉松的研究有不少,对优秀运动员的个案研究较多,对大众水平研究很少,对低水平的比赛选手的研究几乎没有。得到的结论普遍是匀速跑会减少能量消耗,符合项目特征,是创造成绩的最佳选择。

3.4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研究学者格里各和津巴多对情绪进行概述,他认为情绪是人精神对身体行为影响的复杂性神经系统,是自身精神对身体机能认知和控制的行为表现;美国研究者库恩在对情绪研究时认为人情绪的变化通过心理和生理的感知可以唤醒支配人表情、感受和行为等状态;拉扎勒斯将对情绪的概念叙述为受环境因素影响,内心有规律和节奏心理反应和行为支配,这种形势的建立不仅时是人群之间,也可能建立在某些环境单位内;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伯格,在对焦虑情绪的产生与研究中,从人心理状态和性格的方向进行研究,且对此提出了特质焦虑理论,把焦虑情绪划分为两类,即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美国马腾斯等学者把摩利斯提出的理论思维运用到运动方向上,把赛前焦虑又进行详细划分,分为心理焦虑、身体焦虑和自信状态等,且对该理论的提出进行大量的实践调查分析。德国心理学家冯特[[53]认为:意志和情绪是相互关联的,意志的产生是由情感态度决定的。意志品质是情绪变化的调节作用过程,情绪对意志起着主导作用。德国心理学家Heinz Heckhausen认为人在做某件事前后是两种不同状态,在决定做某事前属于动机板块,在执行或完成一件事后叫做意志行动,意志的产生是对某事的目标预测,现实目标激化的意图过程。

BulI,S.J. Shambrook等人对101名英式板球教练员和12名优秀板球运动员的意志进行了访谈和调查,得出了心理坚韧性包含环境影响、坚韧的性格,坚毅的态度和坚韧的思维四个方面。美国学者彼得罗夫斯基对意志的影响因素定义为心理影响行为;人意志形成的过程受主观的意识和情绪影响,且受新特性影响;人的行为受意识和情绪的支配,且支配构成可分解,新特性是支配组成结构而产生的,具有独特性。美国学者埃德温。基斯特、萨利。维基斯特[[57]:当人们遇到困难且需要战胜困难时,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心。而每次要做成一件事情时,都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心。社会发展的今天,人们面对困难不直接面对,经常以回避或掩饰困难的存在,不是不具备解决困难的能力,只是面对困难恒心不足,坚韧力不够。心理学教授詹姆士普洛查斯卡[[58]对比划分多种类别为提高意志行为锻炼,首先应改变原有的不良习惯,对改变的习惯进行反省和沉思,进而对意志力的锻炼采取行动,最后要努力维持良好的意志状态;康奈利[[59]研究发现,运动员的水平较高的同时要保持一颗享受优秀的心理和自信的状态也是意志品质高的重要表现。综上所述,国外运动心理学学者对人的意志和情绪两个心理层面研究较丰富,证实了意志和情绪是相互关联的。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外学者意志品质的研究倾向于体闲体育和健康运动方向,对竞技体育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较为宏观,诚然,这类研究结果对研究竞技运动员意志品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具有局限性。国外学者对运动员的赛前情绪研究认为,运动员在赛前的情绪是从心理和生理等多个方面表现,多方位探讨情绪对运动员本身的影响,证实了赛前情绪是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

4不同背景变量的马拉松运动员赛前情绪差异性比较

4.1不同性别的马拉运动员赛前情绪差异性比较

为探究不同性别马拉松运动员在赛前情绪的特质、躯体特质焦虑、个体失败特质焦虑、社会期待特质焦虑,在赛前情绪的特质自信上,男性马拉松运动员的平均得分低于女性马拉松运动员的平均得分,但两者得分均值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在赛前情绪的在躯体特质焦虑上,男性马拉松运动员平均得分低于女性马拉松运动员的平均得分,但两者的得分均值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在赛前情绪的个体失败特征焦虑上,男性马拉松运动员平均得分高于女性马拉运动员的平均得分,但两者的得分均值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男女运动员在社会期待特质焦虑方面呈显著性差异,由表可知,男性马拉松运动员在社会期待特质焦虑上平得分高于女性马拉松运动员,说明了在社会期待特质焦虑方面,男性比女性赛前更为严重。从外部原因来看,由于我国集体文化的影响,马拉松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外界会予以较大的关注与期待,因此在四种主观情绪之中社会期待特质焦虑占主导作用,给男性运动员的赛前情绪带来较大影响。我国社会群体对男性运动员的关注远远超过女性运动员,在我国女性赛事的收视率、讨论度,甚至是女性运动员的知名度都要小于男性运动员,公众在赛事成败上对男性运动员关注度高,从刘翔赛事失利上的社会批评言论上可以看出。因此,剖析其原因,在社会期待焦虑上男性是超过女性的,这也说明了外界对男性的赛前情绪影响比较严重,是影响马拉松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综上,男女马拉松运动员在赛前情绪的特质自信,躯体焦虑、个体失焦虑无显著性差异,在社会期待焦虑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4.2不同年龄的马拉松运动员赛前情绪差异性比较

为探究不同年龄马拉松运动员在赛前情绪特质自信、躯体特质焦虑、个体失败特质焦虑、社会期待特质焦虑维度上是否有差异,对不同年龄段的马拉松不同年龄马拉松运动员在特质自信上呈显著性差异比较,主要表现在20-25岁运动员分别与26-30岁、30以上的运动员之间的差异,其中马拉松运动员平均得分 高于30岁以上的运动员平均得分,同时高的运动员平均得分马拉松运动员最有自信。马拉松运动员较年轻,在比赛经验上相对缺乏,其自信心最高,有可能存在盲目的自信。不同年龄的马拉松运动员在躯体特质焦虑上呈显著性差异以上运动员平均得分三组年龄的马拉松运动员得分均值未到达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在社会期待特质焦虑上,30岁以上运动员的平均得分运动员平均得分组年龄的马拉松运动员得分均值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综述,不同年龄的马拉松运动员在特质自信、躯体特征焦虑呈显著性差异在个体失败特征焦虑和社会期待特质焦虑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年龄越大马拉运动员特质自信越差,在赛前越不自信,而从躯体特质上来看,年龄越小越焦虑,个体失败特质焦虑和社会期待特质焦虑在各个年龄层基本相当。随着年龄的增大,马拉松运动员身体机能会下降,个人竞技状态也会变差,而且常年比赛有运动损伤,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决定了运动员对自身具有信心,因此,可以解释年龄越大的运动员在赛前越缺乏特质自信。岁运动员躯体特质焦虑较高,有可能是参加的比赛较少,缺乏实战经验,面对赛事容易出现紧张过度的表现。

4.3不同训练年限的马拉松运动员赛前情绪差异性比较

训练年限不同,马拉松运动员的赛前情绪也表现不同。为了更好的了解运动员赛前情绪的情况,对训练年限在以上的运动员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马拉松运动员训练年限主要集中人最多,依次是为便于统计,将马拉松运动员训练年限,根据统计结果,不同训练年限的马拉松运动员存在特质自信上呈显著性差异后比较,主要表现在训练以上的运动员与训练5年以下的运动员存在差异,训练10年以上的运动员平均得分 高于训练训练5年以下运动员的平均得分,说明训练年10年以上的运动员更自信;在躯体特质焦虑上,训练5-10年运动员平均得分高于训练5年以下运动员平均得分高于训练10年以上运动员平均得分,但三组训练年限的马拉松运动员得分均值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在个人失败特质焦虑上,训练10年以上运动员平均得分高于训练5年以下运动员平均得分高于训练5-10年运动员平均得分,但三组训练年限的马拉松运动员得分均值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不同训练年限的马拉松运动员在社会期待焦虑上呈显著性差异较可知,训练5年以下训练5-10年、10年以上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由表可知,训练10年以上的运动员平均得分运动员平均得分高于训练5年以下马拉松运动员的平均得分,说明训练10年以上的运动员社会期待焦虑最高,随着训练年限的越长,这种社会焦虑感呈上升趋势。

综上,不同训练年限的马拉松运动员在躯体特质焦虑和个人失败特质焦虑无显著性差异,在特质自信和社会期待特质焦虑上呈显著性差异在特质自信维度上,训练在10年的马拉松运动员较自信,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训练时间长的马拉松运动员参与比赛的次数较多,应对各种比赛环境都能较好的适应,且比赛的经验比训练年限短的运动员丰富。在社会期待特质焦虑维度上,训练10年以上的运动员参与大型比赛的频率高,越是对成绩有所期待,外界对他们赢得比赛的胜利抱有更大的期望,运动员感受到的压力就越大,产生的社会期待特质焦虑也随之增加。

4.4不同运动水平的马拉松运动员赛前情绪差异性比较

为探究不同水平的马拉运动员在赛前情绪各位维度的情况,针对国家二级马拉松运动员、国家一级运动员以及国家健将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

大专及以下学历、本科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马拉松运动员,在意志品质的各方面表现不同。由表可知,在意志品质的果断性维度上,研究生学历运动员平均得分高于本科学历运动员平均得分高于专科及以下学历运动员平均得分三组学历的马拉松运动员得分均值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分析认为,果断性更多的是体现在性格中,与接收教育的程度没有直接的关联关系,因此,不论运动员的学历水平有什么不同,果断性方面基本上一致。在意志品质的坚韧性方面,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运动员的平均得分高于本科学历运动员平均得分高于专科及以下运动员平均得分,但三组学历的马拉松运动员得分均值未到达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不同学历的马拉松运动员在意志品质自觉性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比较可知,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本科学历、专科及以下运动员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运动员平均得分高于本科学历运动员平均得分,同时高于专科及以下的运动员平均得分,随着学历的增高,其均值数据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运动员自觉性最好;不同学历的马拉松运动在主动性维度上呈显著性差异法事后比较可知,主要表现在研究及以上运动员与大专及以下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科运动员与大专及以下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运动员平均得分和本科学历运动员平均得分显著性高于大专及以下运动员平均得分,由此看出学历越高主动性越好且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运动主动性最好,大专及以下运动员主动性相对较低。不同学历马拉松运动员在意志品质的自制性维度上呈显著性差异,后比较可知,主要表现在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运动员分别与本科学历、专科及其以下运动员学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研究生及以上运动员平均的分高于本科运动员平均的分,同时高于专科及以下运动员平均得分,由此看出随着学历的增高,运动员的自制性分值有上升趋势越,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运动员自制性最高。

综上,不同学历的马拉松运动员在意志品质的自觉性、主动性、自制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坚韧性和果断性上无显著性差异。在自觉性上可以认为高学历的运动员在学习能力方面通常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在学习的自觉性方面,远高于专科及以下运动员,长期的学习习惯使高学历运动员的自觉性更加明显。在主动性方面,通过研究发现,学历与主动性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随着学历的不断升高,主动性也越来越高,主动性较高的运动员,在学习、工作及生活中会更加主动的去尝试,更容易取得成绩,因此学历高的运动员其主动性就越高。在自制力方面,高学历的运动员在自制力的表现方面也高于低学历运动员,呈现出依次上升的趋势,分析认为,自制力对于运动员的考察主要是心理及性格层面的,与身体条件关系不大,运动员经过高学历的教育,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能够通过自身的意志力对自己的行为加以控制。

5总结

专业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全程各分段速度分配均匀,总是将速度维持在整场比赛的平均速度上下,符合马拉松项目速度变化的规律特征,有利于发挥自己最佳速度水平,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速度分配方式。业余运动员在比赛开始阶段速度过快,导致能量消耗大,从而造成全程速度前快后慢的整体特征,是一种不合理的速度分配方式。且运动员水平越低,在比赛开始阶段相对自身的速度越快,而后速度下降的越快。专业运动员在比赛全程中速度波动小,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从而有利于发挥自身的整体水平,表现出较好的比赛成绩。业余参赛选手在比赛全程中速度波动大,加剧了能量的消耗,造成后半程无力的现象,从而影响自身正常水平的发挥,不利于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且运动员水平越低,在比赛全程中速度的波动越大。专业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对速度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对比赛的节奏有很好的把握,速度下降率小,从而避免乳酸堆积,节省体力,有利于以更快的速度完赛。业余参赛选手一方面运动能力本来就不如专业运动员,所以无法高速完成比赛,另一方面自身速度下降率大,比赛。速度开始下降的时间又早,对速度的控制能力越差,所以无法快速完成且随着运动员水平的降低,速度下降率越大。专业运动员全程各分段速度变化曲线近似于直线,各分段速度相对于自身全程平均速度基本没有变化。业余参赛选手全程各分段速度变化曲线不如专业选手平缓,各分段速度相对于自身全程平均速度有较大变化。且随着运动员水平的降低,其全程各分段速度变化曲线越不平缓。

大众马拉松运动员应该增加对该项目的学习和认识,了解项目特征,参照专业运动员的完赛方式,在比赛开始阶段控制自己的速度,避免前期速度过快,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速度大幅度下降的过程,如果速度下降过程无法避免,应尽量延缓速度下降过程出现的时间或者相对延长整个速度下降的过程,从而避免出现短时间速度大幅度下降的现象。 大众马拉松运动员应加强自己对速度的控制能力,包括对整场比赛的速度控制和各段落的速度控制,通过日常训练使自己具备良好的速度节奏感,根据实际水平制定训练计划,加大在全程中较为薄弱环节的训练力度,充分认识到节奏性匀速跑在马拉松比赛的重要性,在赛前制订一份理想的速度分配方案,并在比赛中尽量执行,在比赛中同样可以运用专业设备控制配速或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跟随恰当的领跑员完成比赛。健身中心、学校和俱乐部等专业场所可以定期展开关于马拉松赛事的讲座和培训等,使大众马拉松运动员形成节奏性匀速跑的意识,学会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减小速度的波动,并在实际比赛的开始阶段适当降低跑速,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速度,尽量匀速的进行比赛,在比赛后半程适当补充能量物质,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状态灵活的适当调节跑速。日常训练中,注意安排节奏性匀速跑的训练,培养和加强运动员均匀速度的节奏感,提高自控能力。马拉松举办方组委会进一步完善赛事体系和比赛安排,针对较低水平的业余运动员适当增加配速员的数量,方便不同水平的业余运动运跑出节奏、实现目标。业余运动员在到达终点前的最后阶段适当减速或匀速完成比赛,避免突然加速,以减小身体负荷,避免意外状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丙南,蔡传明,林佳鑫. 马拉松赛分区分枪发令规划与实施——以2017年厦门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为例[J]. 体育科学研究,2018,22(01):16-21.

[2]乔伟铭,陈建华,吴坤松. 马拉松赛事选手参赛满意度的调查——以2017年厦门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为例[J]. 体育科学研究,2018,22(01):22-27.

[3]林俐,乔凤杰. 国际田联路跑标牌赛事10年回顾(2008-2017)[J]. 体育科学,2018,38(03):90-97.

[4]徐俊,朱林,吴国正. 马拉松赛事风险防范与规避的社会学分析——以2017年厦门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为例[J]. 体育科学研究,2018,22(01):8-15.

[5]包琳娜. 优化赛事赛道环境对策研究——以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为例[J]. 当代体育科技,2018,8(20):178-179.

[6]刘露,艾志远. 我国马拉松参赛者运动性猝死成因及预防策略[J]. 当代体育科技,2018,8(22):192-195+197.

[7]. 中国田径协会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2016年注册赛事日历[J]. 田径,2016(02):39-40.

[8]王树,翟丰. 扬州国际马拉松赛对举办城市的影响研究[J]. 辽宁体育科技,2016,38(03):10-13.

[9]彭雪,马炬. 重庆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终点医疗保障[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09):825-826.

[10]付敬懿. 海峡两岸千余民众长沙开跑半程马拉松 赵帅郑姝音领跑[J]. 台声,2016(20):39.

[11]徐笑平,刘嘉津,刘海洋. 宁波九龙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J]. 浙江体育科学,2016,38(06):5-8.

[12]肖克凡,董广新. 我国马拉松赛选手猝死事件调查研究[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6,32(05):18-21.

[13]罗建达. 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的现状分析[J]. 体育科技,2010,31(03):21-24.

[14]王进. 江苏省马拉松认证赛事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J]. 体育学研究,2020,34(06):19-27+62.

[15]刘明龙,张炎. 宿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跑者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 陇东学院学报,2021,32(02):118-121.

[16]盛军洪. 汉丰湖半程马拉松全媒体直播技术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 西部广播电视,2018(21):213-214.

[17]石磊,王锋. 基于事故树分析法的我国马拉松大众选手猝死风险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1(04):140-146.

[18]曹司雨,李婷. 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研究[J]. 运动,2018(22):18-19.

[19]黎珍,孙建华. 红城百色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对百色市发展的影响研究[J]. 运动精品,2019,38(07):49-50+52.

[20]王鑫,吕征. 北京国际半程马拉松急救志愿者服务模式与实践管理的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7):15-17.

[21]刘磊. 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赛事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19,9(23):245+247.

[22]杨一卓,矫玮,张喆安,杨健,郑宇,谢思源. 半程马拉松跑后足形态变化及功能袜干预研究[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20,39(07):535-543.

[23]韩志明. 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全媒体直播技术方案设计与应用[J]. 影视制作,2020,26(10):76-81.

[24]朱政,陈佩杰. 电针干预对中长跑运动员半程马拉松赛后免疫机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7(03):349-351.

[25]贾瑞方. 苏州环金鸡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发展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4,4(22):163+165.

[26]祝良,黄亚玲. 城市马拉松赛文化特点的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4(09):25-28.

[27]袁伟男,袁吉,袁林. 和龙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现状与对策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29(06):70-71.

[28]袁伟男,王浩,韩旭东,袁吉,董玉峰. 长春净月潭国际友好城市半程马拉松邀请赛现状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3,3(34):140-142.

[29]孙建宏,王林,吴晓华,刘薇丽,邹晓东. 扬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医疗应急管理[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32(11):1018-1020.

[30]陈俊婷,周海琴. 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发展状况浅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14,4(35):242-243.

[31]吴艳. 我国部分国际马拉松竞赛管理过程研究综述[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02):86-88.


作者简介:白洪煜,性别:男,民族:满,出生:1984.11,籍贯:辽宁开原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体育,职位职称: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