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医药敷贴疗法的应用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7
/ 2

满族医药敷贴疗法的应用现状

李济同 1, 李若 2, 冷炎 1(通讯作者 )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脾胃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2.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7

摘要:满族医药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结合满族文化、人民体质及地域环境所创立并世代相传的治疗手段和药物专方。满族敷贴疗法作为满族医药的一种防治疾病的方法,它成本低廉,操作便利,疗效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历史的长河中未得到系统地整理、发掘和研究,具有重要开发应用价值,是可供人类共享的宝贵财富。但目前发展仍不完善,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探索。

关键词:满族医药;敷贴疗法;临床应用

1引言

满族医药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满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结合满族文化、人民体质及地域环境所创立并世代相传的治疗手段和药物专方,其传承主要的和基本的渠道在民间,其次是宫廷的传承[1]。其治疗手段主要包括针灸法、刮疹法、温泉浴法、药酒疗法、躲避法、热敷法、冰敷法等[2]

满族敷贴疗法是在长期生产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特色方法,在当时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下,逐渐形成了特有的防病治病经验[3]。敷贴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的病症辩证施治,将适当的药物组方制成膏状或散状,涂抹于无纺布之上,敷贴于一定的穴位或患部,通过经络、经穴对机体的良性调节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4]。因其方便实用,疗效确切得以传承。

2历史沿革

满族医药起于满族氏族部落时期,此时的人们信奉萨满教,敬畏自然,相信鬼神。此时是医巫并用阶段,满族早期的萨满医药是满族医药的奠基石[5]。金代医家辈出,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有金元四大家,此外据《金史》记载,金代对疾病的认识不断加深,不仅药材贸易繁荣还重视药事管理,此外还有新的药物剂型的使用,满族医药在金代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元明,满族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融合发展,满族医药进入融合发展阶段。清代,满族医学积极吸收汉、蒙等各族医学,乃至西方医学,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满族医学6],满族医药进入发展的巅峰阶段。现代,北方地区的民间还有一些满族医药的传承人、满族宫廷后人在从事医疗和满族医药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一些满药成方制剂相继得到开发。目前正处于挖掘整理和发展提高阶段。满族医药伴随着满族跌宕起伏的历史、特有的民族文化和习俗,经历了漫长的逐步形成、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继续挖掘和研究。

3应用概况

据《清宫医案集成》记载,有外贴“除湿拔毒膏”治疗疮疡湿毒,宫廷制作贴穴位的“解郁疏肺和脉膏”等外用敷贴。现代满族敷贴疗法穴位应用于呼吸、消化等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胃肠功能紊乱、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上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效果7,8]

陈璇等[9]观察100例肺肾气虚型稳定期COPD患者使用咳喘贴敷方的临床疗效,实验后显示咳喘贴敷方穴位敷贴疗法对于肺肾气虚型稳定期COPD具有改善咳嗽、咳痰症状及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的近期疗效;

刘静等10]观察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使用穴位敷贴法治疗效果,2周之后,比较上腹痛、上腹部不适、上腹部烧灼感、餐后胀满或消化缓慢、上腹部胀气等5项内容,结果表明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可以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和上腹部不适症状。

4问题与展望

满族穴位敷贴集合了中草药和脏腑经络穴位刺激的双重优势,除疗效显著外,穴位敷贴疗法成本低廉,操作便利,避免了口服中药和针灸的的缺陷,在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均有着明显优势,在未来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1)由于人体体质不同,有不敏感者总取不到效果,皮肤的耐受性差的患者经常会出现有患者皮肤被灼伤,故应注意对影响其疗效的各种因素进行规范化,需要在贴敷时间及药物刺激强度等的把控上进行深入研究[11];(2)如何借鉴现代透皮给药的新技术、新方法,研制高效、新型的外用敷贴药物,仍然需要继续探索[12];(3)满族医药学学术文献缺失以及满族医药学教育和人才缺失导致很多满族医药贴敷疗法不能完整的被继承和延续下去,如何提炼满族医药学精粹和梳理理论体系成为学术继承的重要难题[13]

参考文献

[1]马万学,刘玉忠.满族传统医药的传承与应用[J].满族研究,2009(02):115-117.

[2]崔勿骄,王姝琛.满族传统疗法撷萃[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01):8-10.

[3]马长春,朴松兰.满族的医疗认知与针灸疗法[J].中医药文化,2019,14(03):95-98.

[4]李俊,陈建钿,赵娜等.穴位敷贴疗法的临床应用现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5):136-137.

[5]王中琦,李胜男,许亮等. 满族医药的历史沿革及传统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20,16(10):43-48.

[6]邱冬梅,崔为. 入关后的满族医药特色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05):1012-1016.

[7]张萃,张选平,贾春生等.基于数据挖掘的穴位贴敷疗法运用特点研究[J].针刺研究,2012,37( 5) : 416- 420.

[8]任爽,张杰.中药穴位贴敷疗法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 6) : 81- 83.

[9]陈旋,王万涛,史苗颜等.咳喘贴敷方穴位敷贴治疗肺肾气虚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效性评价[J].北京中医药,2017,36(04):303-306.

[10]刘静,许建军,李丽等.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等主症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12 (16) : 38- 39.

[11]于心同,杨文佳,陈云飞.中药穴位敷贴的临床应用现状与思考[J].中医药信息,2013,30(04):61-63.

[12]贺艳萍,肖小芹,邓桂明等.中药穴位贴敷作用机理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03):134-136.

[13]陈亚平,杨彬.满族医药学发展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8(01):134-140.

吉林省中医药标准化项目【zybz-2020-012】

通讯作者:冷炎(1970-),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一作者:李济同,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学肝脾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