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医疗援外项目--中加妇幼健康工程的探索与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4
/ 2

创新型医疗援外项目 -- 中加妇幼健康工程的探索与经验


陈丹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510000

摘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省医疗援外工作50周年。自1951年,广东省便开启了艰辛而又辉煌的医疗援外伟大篇章,并取得卓越的成就,在受援国获得极大地影响力。本篇文章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创新型援外工作为例,深入分析医院在过去五年的援外经验,总结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在医疗援外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角度,为广东医疗援外医疗提供新的角度。


关键词: 援外医疗;创新型援外;加纳;中加妇幼健工程


引言: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省医疗援外工作50周年。自2016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在深化中非卫生合作、援外模式创新方面做了一些大胆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本篇文章旨在对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中加妇幼健康工程项目进行深入总结与分析,为广东援外提供创新思路、新做法,为广东援外找准定位,优化医疗援外模式提供做法和经验。


  1. 项目介绍

为加快中非两国在“一带一路”妇幼卫生领域的对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更好地造福于两国民众的健康福祉,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卫生健康委的号召,连续五年作为“中加妇幼健康工程”项目的实施单位,定点援助非洲加纳中加友好医院(加纳LEKMA医院),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以“精准援非”为总思路,以“走出去”、“请进来”为总指导,探索以人才培养为重点,在技术输出的同事,促进健康理念、服务模式、医药产品、中国文化的同步输出,全面提升受援机构的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促进两国人民的交流与友谊,在中非大地产生深远影响。


  1. 项目亮点

过去五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创新性推进“中加妇幼健康项目”的开展,做到“五结合、五输出、五同步”,在项目开展前作深入前期实地调研,根据受援国加纳中加友好医院的需求和自身实际能力,实现长期派出和短期派出相结合,定期支援和项目管理相结合,一般技术和高端技术相结合,医疗服务和医学教育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向受援国提供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医疗卫生援助,包括签署合作协议、交流互访、人才培养、设备捐赠、文化交流等。


  1. 项目成果

项目开展至今,中国、加纳双方实现双边交流达75人次;在“请进来”方面,加纳高级医疗人才培养项目是我院中加妇幼健康工程项目在“请进来”的成功实践,我院共迎来加纳的卫生管理及临床技术骨干来粤交流访问学习4批共37人次,成功培养对口医院三批团队骨干共28人,培训范围涉及妇科、产科、儿科、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产前诊断科、麻醉手术室、检验科、保健部、设备科、信息科,成功培养对口医院的三个“第一”:第一位掌握腹腔镜妇科手术(二级)技能的妇科医师、第一位掌握硬膜外麻醉和无痛分娩技能的麻醉师、第一位掌握无创呼吸支持技术的无创呼吸科医师。在“走出去”方面,2018年至今,我院共选派4批共33人次医学专家赴中加友好医院开展专家义诊、手术展示、实地培训等援外工作,手把手、面对面传授我国在妇幼保健方面的管理和技术,全面提高对口医院管理及诊疗能力,让更多的医务人员和群众受惠,获中外媒体广泛报道。在我院的援助下,2018年,对口援助医院设立了首个新生儿专科,2019年对口援助医院成功搭建首个远程医疗中心。在设备捐赠方面,根据中加友好医院的需求和项目开展需要,我院于2017年、2018年、2019年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招标采购,分批向中加友好医院捐赠医疗设备及医用耗材,主要用于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救治,并由专家团组向医院相关人员提供设备和仪器的使用和保养培训。经过我院数年精准援助,中加友好医院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其中新生儿死亡率从2016年11‰下降为2018年8 ‰。省妇幼不仅为中加友好医院“输血”,更为中加友好医院“造血”,在捐赠设备的同时,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加纳妇幼专科技术骨干,在硬件和软件上全面提高中加友好医院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水平。学成归国的学员为中加友好医院引用各项妇幼新模式、新技术、新项目30余项,推动医院创新发展。

项目开展至今,不仅深受受援单位中加友好医院和当地群众的欢迎,更获得中国人民共和国驻加纳领事馆商务参、政务参以及加纳共和国卫生部的一致好评,并获得中国(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加纳知名新闻媒体(加纳时报 Ghanaian Times)的详细报道。2018年12月,医院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授予“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项目开展的经验与反思

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在以下两个方面可进一步加强:

3.1语言文化的交流。援外培训项目的举办极大地促进了本院临床职工英语水平、学术水平的进步。少部分带教人员在专业英语、英语口语方面尚待提高。建议各培训科室做到教学相长,在培训受援单位专业技术的同时,积极与来华进修人员在专业技术、生活文化等方面交流学习,努力提升语言运用水平,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更好地开展新一期援外培训项目。

3.2受援医院基础设施、卫生条件、医疗人员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例如患者术前检查单一,手术室间简陋,术后随访不规范等,造成手术存在较大风险。建议进一步加强人员来华培训、加强我方人员赴加现场培训;推进双方医疗管理部门的沟通,以获得双方管理部门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持续改进受援医院的医疗环境,传播中国妇幼保健的理念、经验,将成功的理念经验在受援医院加以实践。



作者简介:陈丹(1989年7月)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广东省潮州市;职称:经济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医院管理、医疗援外、对外交流、第二语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