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跟踪护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4
/ 3

问题跟踪护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任超

山西白求恩医院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1

【摘 要】目的:探究问题跟踪护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纳入94例患者,时间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行问题跟踪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问题跟踪护理在该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问题跟踪护理;生活质量;造血干细胞


近年我国白血病发病率急剧上升,俨然已对患者身体健康、安全形成严重影响。临床针对此类患者会实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其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生存率。但术后患者仍需长期用药,故而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免疫机制下降,从而导致患者在完成移植初期后,无法如正常人生活工作,对其生活质量形成影响[1-2]。问题跟踪护理是指“以问题为本”的教学理论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将对患者护理问题的发现为基础,护士人员通过评判性思维对问题进行解决与分析,从而有效发挥护士人员自我学习能力,达到护理目标[3]。为此,本次以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为例,旨在围绕分析问题跟踪护理对该疾病患者影响,现将结果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9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2017-1为纳入起始时间,2020-12为截止时间,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5:22,年龄区间20~65(42.5±6.7)岁,病程1~10(5.5±0.8)年;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6:21,年龄区间18~64(41.0±6.8)岁,病程1~11(6.0±0.9)年,两组患者从临床资料对比,无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且≤65岁,病程≥1年且≤11年;②存在贫血、发热或是骨关节疼痛等表现;③白细胞水平升高,中性粒细胞减少;④患者对本次研究目的知晓,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凝血功能障碍;②认知功能不清晰,沟通受阻;③肾、心、肝等功能不全者;④中途退出者。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联合问题跟踪护理。对照组:对患者资料进行登记统计,住院时给予基础护理,出院时给予用药、饮食、运动等护理。

观察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 组建团队:由血液科移植专业医师、外聘护理顾问、护士组成问题跟踪护理小组,组建之初秉承自愿原则,组建完成后,对该护理服务宗旨、内容进行培训。

  2. 发现问题:管理护士人员以床位患者作为中心,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文化水平、经济状况、性格特点等实施一对一面对面教育,以便整体评估找出出现与潜在的护理问题,分析其原因,针对问题制定以及实施相应护理解决措施。

  3. 跟踪问题:护理小组长除去管理好自己负责患者外,还需每日对本组患者病症进行巡视,以便全面掌握,并对相关责任护理人员实施护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患者存在护理问题跟踪。对于危重症患者实施组内研讨,及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修正与调整。护士组长监控护理质量,将护理守则贯穿整体护理管理,通过每日早中晚交班前对其床边护理进行查房,并参与日常护理、治疗,过程中多与患者交流,监控现存问题,对其护理措施落实情况评估,不足处做进一步调整与补充。

  4. 解决问题:每周固定时间,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进入科室进行查房,由责任护士对所管理的危重患者病症情况、护理问题、措施落实情况、评价效果进行汇报,完毕后,护理组长进行补充,并提出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与困难,针对出现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后指导参与制定下一步针对性护理措施,同时起到监督作用。

    1. 观察指标

  1. 并发症(发生率);(2)生活质量(护理前后),采用SF-S6量表,百分制,选取4个维度,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1.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3.0系统处理数据,用t检验定量资料(`x±s),用X2检验定性资料(%,n),P小于0.05象征有差异。

2 结果

2.1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表1.

表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呼吸道感染

泌尿系感染

肠道感染

静脉闭塞

发生率

观察组n=47

1(2.13)

2(4.26)

1(2.13)

0(0.00)

4(8.52)

对照组n=47

3(6.39)

3(6.39)

5(10.62)

1(2.13)

12(25.53)

X2





4.821

P





0.0028

2.2 SF-S6评分

护理前,两组SF-S6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F-S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表2.

表2:两组SF-S6评分(61c568bc98cfc_html_80f8db4085328906.gif ±s,分)

组别

躯体功能

心理状态

社会交往

自护能力

观察组(n=47)






护理前

15.75±2.37

15.47±2.24

16.12±1.37

17.12±2.37


护理后

21.94±1.18

20.98±1.32

20.69±1.72

21.15±1.72


t

16.029

14.529

14.248

9.435


P

0.000

0.000

0.000

0.000

对照组(n=47)






护理前

15.64±2.31

15.35±2.26

16.23±1.42

17.23±2.42


护理后

18.33±1.12

18.56±1.72

18.71±1.17

19.07±2.03


t

7.184

7.749

9.241

3.994


P

0.000

0.000

0.000

0.000

t护理前组间

0.228

0.259

0.382

0.223

P护理前组间

0.820

0.797

0.703

0.824

t护理后组间

15.212

7.652

6.525

5.359

P护理后组间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是一个机体造血与免疫功能全面摧毁与重建的复杂系统工程,整体移植过程中患者均处在保护性隔离中。而移植病房护理人员作为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第一执行者,其移植护理工作十分复杂,护理过程中若出现任何纰漏,都会导致干细胞移植失败,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导致患者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变差[4]。问题跟踪护理其宗旨是要求责任护理人员对所分管患者行全面了解,将患者护理问题作为护理中心,通过敏锐观察力、预见性,第一时间内对患者移植过程中患者出现的病情变化、潜在护理问题准确发现,及时汇报实施相应护理服务

[5]

本次结果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由此表示,在该患者治疗中应用问题跟踪护理效果显著。分析可知,问题跟踪护理的实施,可帮助护理人员对病区护理工作的开展及时了解,并及时性前馈控制,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根据收集的患者信息、数据,整理分析,对于存在问题与可能出现问题实施针对性护理,进一步提高患者安全性。

综上,问题跟踪护理对于该疾病患者具有实施价值,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适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姚斌莲,沈王芳,毛小培,沈国英,邱鸯.亲情陪护管理模式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焦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1,21(4):250-254.

  2. 卢丹,胡艳.移植围术期饮食指导配合健康宣教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7(4):868-870.

  3. 陈丹丹,周晓瑜.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合并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患儿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21,20(7):56-58.

  4. 史楠,田金满,张勃,何文英,张婧婧.积极心理护理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极期焦虑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0,41(10):1216-1220.

  5. 卢丹,胡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皮肤型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J].医学临床研究,2020,37(8):1201-120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