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3
/ 2

新时代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高雯

上海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上海 200030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青年是新时代背景下受到瞩目的群体,建设青年信用体系、培育和践行诚信观念,是青年一代承担社会责任、履行青年使命的重要体现。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如一幅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关键词:青年,信用,体系建设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一场经济变革,新时代社会对于信用体系建设有很高的要求,同时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战略实践。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规律的信用经济是推动中国成为信用强国,引领全球信用秩序建设的历史契机。

1.新时代青年信用发展现状

青年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主要中坚力量,青年在各方面的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因此在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发面也起着重要支撑作用。从政策环境看,我国针对信用体系建设先后颁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一2020年)》和《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这是通过政府主导,在青年信用建设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宏观保障,使得在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上更有方向和动力。除以上纲要和规划外,国务院,共青团组织等政府部门通过不同的方式,结合时代青年信用特点和当地实际情况相继推出相关规范、文件和指导规范等,主要就是要从加强信用管理和完善信用制度两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能够进一步推动信用建设过程的标准化,能更好的服务社会。

青年作为有担当,有知识的一代,在各方面拥有较好的意识,当然包括信用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用对于人们越来越重要,大都认为信用建设很有必要,并且存在部分青年信用缺失严重问题,这对于自身影响是很大的;现在网络发达,网络金融发展日益迅猛,虽然大部分青年能够认识到网络金融中的风险,尽可能的保护自身隐私,但是仍存在一部分青年因侥幸心理陷入网贷陷阱;因此,青年信用素养教育也是未来信用建设的重中之重,能够建立一个信用评估的平台,从而能够提醒,督促和保障青年在信用经济活动中的安全有序。

2.新时代青年信用发展问题

青年信用建设的推进与实施在全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取得了初步发展。在高校开始试点进行青年诚信档案建设,同时对于青年志愿者的信用信息系统平台也陆续建设且做好监督,各种诚信教育和文化建设都建立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在青年信用建设开始了更多的尝试探索和实践,在发展过程中,青年信用建设中问题主要凸显在以下四方面:

2.1信用教育实效缺乏

目前,高校相关信用教育举措停留在初级层面,在诚信教育和校园教育方面没有结合实践,使得信用教育和信用文化只停留在表面,传播力度跟不上现实。同时,在专业人才上缺失严重,没有科学的合理的管理,在信用教育研究上信用学科教育也发展缓慢,信用科研课题很少,在对青年信用指导上缺乏科学性。

2.2信用管理制度缺失

我国社会信用建设起步较慢,在信用法律法规层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缺乏全国统一的征信立法,政府层面监管机制不健全,没有合理合法的信用惩戒措施和实施,使得很多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虽说青年信用档案管理开始的比较早,但是并没有形成标准体系,对整体信用制度建设没有借鉴意义。

2.3市场化信用服务滞后

政府虽然提供了公共信息,但是无法万全承载体量庞大的信息数据,在青年信用发展领域中仅有个别公司相对成熟,在信用信息上没有实现共享,市场化信用服务不到位,不能促进青年信用建设的迅速发展。

2.4信用建设保障不足

青年信用建设并不是简单的管理制度的确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需要大量的投入和保障。目前关于青年信用建设并没有通过强制政策进行推动,青年信用建设没有强劲的动力支撑。

3.新时代青年信用体系建设

3.1创新信用教育模式

加深加强对青年信用教育模式的研究和探究,能够创新形式,在合作中推进,在推进中创新,以全新的联盟形式做到信用教育模式升级,整合全国信用教育优势资源,能够在合力推进下,以科研创新为载体,进行互联网、物联网等区域信用、征信、信用评估、风险等方面重大课题的攻关研究,加速推动信用领域的突破。

加强信用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充分挖掘与传承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如孔子的“仁、义、礼、智、信”,其中“信”即守信;《孟子》中“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信守承诺,履行诺言等行为都是一种谦谦君子的人格魅力,散发出人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信仰和行为冲动;将信用建设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创新想法创新思维,可以发掘信用文化周边产品,将诚实守信的校园文化发展到底,实现校园信用建设的加速发展与转型。

3.2推进信用管理制度建设

在政府指导支持下,多部门协作,共同完成青年信用管理制度的草拟与规划,能够结合中国国情和当前青年建设的的实际情况,对所有的资源、经验与制度进行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进一步推进青年信用法律法规、条例和相关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在青年信用建设的成熟发展期,要成立专门协调办事部门,强化考评青年信用制度的实施。能够联合区域共同管理,在信用信息共享和奖惩方面下功夫,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机制进行制约;在青年信用监管上做到物联网的模式,无懈可击的从各方面强化青年信用意识,约束青年信用行为。结合国家层面的宏观规划,在青年者愿者这个突破点上创新,探索青年守信联合激励机制和失信修复机制。

3.3引入市场化信用服务

建立健全规范化的青年信用评级标准体系,在于第三方协作同时更要确保青年信用信息的安全并实现信用评级的战略互联服务。在“互联网”向着“物联网”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大数据的应用和查询下功夫。数据信息安全是重要的一关,在安全的基础上推广自助式查询设备使用,提高信用信息查询效率和公众满意度,提供更高效、快捷、方便的服务。同时在青年信用信息查询监测和预警方面健全机制,能够细致量化管理青年信用信息并进行动态化管理。

当今社会,对于能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的青年,在其个人信用记录良好的前提下,建议有关部门可以简化行政审批手续,能够降低融资成本,多实行鼓励措施。同时根据当前市场的各种机制,结合青年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构建符合我国青年的弹性偿还机制。

3.4强化信用建设保障支持

青年信用建设已经是要做并且必须做的事情,因此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等方面要做好保障。建立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才,加强对青年信用建设方面资金的投入。在青年信用教育、青年管理运行、青年信用服务、青年信用人才发展方面,做好规划和预算,及时按照专项项目划拨专项资金,保障青年信用建设,推动整体战略发展;建立青年信用发展专项基金,结合相关机制,落实基金来源和用途,做好青年信用建设的保障支持。

在良好的信用政策和信用文化氛围推动下,推进青年在多元化的环境要素影响下,继续跟紧宏观调控和定向精准指挥,推进青年信用建设的科学性、逻辑性和法制性。将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从青年信用基础建设上开始,推进各项建设融通共享。


参考文献:

[1]李傲霜.大学生信用教育体系研究与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6).

[2]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一2020年)[Z]. 2014一06一14.

[3]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Z]. 2014一06一12.

[4]王艺.我国大学生信用建设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2018.

作者简介:
高雯(1992-),女,黑龙江省同江市人,民族,满 ,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国现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