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旷课个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7
/ 2

新疆籍 少数民族大学生旷课 个 案分析

帕拉沙提 · 赛力克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工学院 330108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招生政策的不断贯彻落实,少数民族学生逐渐踏入大学殿堂,但因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地区比较偏远,受教育水平以及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影响,进入大学后,有些学生出现知识基础薄弱的现象,于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旷课成为大部分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不仅影响到了大学的教育与管理, 还直接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进步和经济发展。

一、案例背景

麦某某,2017级网络工程专业学生,该生性格内敛,很少参与班级开展的活动,平时与寝室同学及班级同学沟通交流较少。大二第一学期常常出现上课不按时,早退,甚至旷课的现象,由于缺的课太多,该生自身学习能力差,跟不上课程进度,因此期末各科考试挂科特别严重,对学习也越来越没兴趣。

该生的问题暴露之后, 我就开始跟踪调查。经常找班级班干部、同学、寝室舍友了解该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态度, 经常找学生本人谈心。通过分析该生情况,找到了该生旷课的主要原因,并且随即采取了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1. 案例分析

(一)由于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于偏远,教育水平薄弱的边疆地区,在本民族传统文化影响和熏陶下成长,在生活习俗,语言文化,思想观念等方面与当地存在很大的不同,进入大学后要经受强烈的文化差异,当体验到文化差异的影响时,可以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不适应,另外,因地域文化的差异受各类珍奇事物的诱惑,少数民族学生容易迷失自我。由于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考生性质为民考民或民考汉,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特别是民考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将中文转化为自己的母语来理解,这导致该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思维节奏慢,还表现出课堂上不愿意师生互动等现象。害怕自己因语言表达不清楚被同学嘲笑。在人际交往中,更是愿意与自己家乡本民族的学生交往。

(二)进入大学后学校管理制度不再像初中高中那么严格, 学生获得的空间和自由时间很多,该生逐渐经受不住外界诱惑利用上课时间上网打游戏, 与网络好友聊天。同时对他们而言享受生活逐渐从心态转变为状态, 享乐心理让该生沉迷玩乐, 耽误了上课。从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来到繁华大城市的大学校园, 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学校周边有很多诸如酒吧、网吧、游戏中心等娱乐休闲场所,由于眼界短浅,心智尚未成熟思维活跃,学生更能悟道新鲜事物的气息从而自然会去追赶潮流,该生就成为网吧等娱乐场所的常客, 于是就不可避免地会沾染一些不健康的,低俗的思想意识, 无法自律就会过分沉迷于物质享受, 心思难以放在学习和课堂上。

(三)与此同时该生父母忙于工作,平日里缺少了对该生学习方面生活方面的关心,该生自我约束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心了解成为了导致该生旷课的催化剂。

(四)再者旷课是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该生缺乏从思想品德的角度审查自己旷课行为的能力,品德方面存在缺陷。

(五)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无法跟进教学进度的情况下,该生未对遗漏课程进行补习,仍处于享受大学反正会毕业的心态。

三、案例处理

通过对本案例的研究,本人认为解决该同学的旷课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及该生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加强该生的在校适应教育,另一方面同家长取得联系,反应该生情况并建议家长不要松懈对子女的教育,对子女多些学习方面生活方面的关心,加强家校联合教育。与此同时与班委同学取得联系, 严格课堂教学考勤管理, 平时也定期从学习和生活方面对该生进行帮助和指导。

(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根据该生心理特征, 首先帮助他分析自身优势, 帮助其规划大学的学习生活以及职业生涯, 让其慢慢获得自信。帮助其认识到任何一门专业只要学好都有用, 再者让其认识到本专业学习对国家、民族地区及自身发的重要性,鼓励其学习本专业知识。

(二)纠正对旷课行为的认识

对该生进行旷课后果及影响的认识学习, 矫正其不上课的认识偏差。引导该生对旷课行为进行正确的道德判断, 在头脑中形成旷课可耻的概念, 指导其重视听课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上课迟到早退, 不认真听讲, 不去上课是不尊重自己,不尊重父母的养育之恩,更是不尊重授课老师。

(三)尊重学生,加强交流

少数民族学具有强烈的自尊心,非常好面子,这就需要我们做耐心细致地工作, 不得在他抵触情绪高涨或周围环境不利的情况下进行教育, 这样做不仅不起作用反而会因小事而导致师生关系僵化, 诱发旷课以及更极端的行为。

  1. 与班长及其他同学交流

与班委及寝室室友多沟通,共同讨论需要注意的方面,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无形中给予该同学无微不至的帮助和关心, 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其融入到集体当中, 从而让他对和同学一起上课感兴趣, 进而对课堂感兴趣。

  1. 与家长交流

定期与家长电话联系,反应该生在校上课情况,家长每天与该生联系,与该生谈心,了解该生在校表现,学生请假及时与家长沟通,悉知学生去向,确保学生未在课堂时的行为规范。

四、案例启示

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第一学期的努力,该生在大三第二学期旷课次数明显减少,也开始听从任课老师的课堂安排,相信他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渐改变自己,改掉旷课的不良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张素雅.基于学生工作视角下大学生旷课行为个案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1(01):84-85.

[2]余凤霞.敬畏生命伦理观照下大学生旷课行为的自由观解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0,38(04):59-62.

[3]范佳昕,刘赫.大学生旷课现象的心理博弈分析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0):212-213.

[4]刘学华,冯立婷,穆德佳.大学生旷课的心理原因及对策探究[J].知识文库,2020(02):38.

[5]巩梦丹.学生长期旷课个案分析与干预——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J].智库时代,2019(4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