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5
/ 1

浅议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林长茂

福建省晋江市灵水中学 福建省晋江市 362200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利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是学生比较不容易做到的,其中最常见的发散思维就是逆向思维。举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从 1至 100按小至大的顺序说出比从 100倒退至 1按从大至小说出容易,这个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发散思维活动的欠缺。由此可见,教师平时多注重学生发散思维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下面,我通过教学实际中所涉及到的几类与发散思维有关问题,浅议如何培养学生利用发散思维。 1、 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 发散思维是从不同方向来考虑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探讨问题解决得各种可能的途径,会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作为定义的数学命题,其逆命题总是存在的。当学习一个新概念时,如果能注意从逆向提问,学生不仅对概念辨析清楚,理解透彻,而且能培养学生双向考虑问题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如平面几何的教学中,特别是入门阶段,对每个定义,引导学生分清其正逆向关系,有利于学生为推理论证的学习打下基础。数学中的想象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适时抓住数形结合这一途径,训练学生从形的角度看数式,或从代数角度看几何问题,从函数角度看方程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时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安排可供学生观察实验,猜想命题、找规律的学习,逐步形成学生思考问题的自觉性,学生创造性思维才会得到发展。例如“角平分线的定义”的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把它用符号表示为: 如图:∵∠ AOC=∠BOC,∴射线 OC是∠ AOB的平分线(正向思维); ∵射线 OC是∠ AOB的角平分线,∴∠ AOC=∠BOC(逆向思维) 通过此类题目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营造思维活动的环境   教育学家乌申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动力。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生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问题难易应适度,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积极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其次,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胜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有必要的。组织一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如开展几何图形设计比赛、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成功的机会和快乐,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另外,通过充分利用数学中的图形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实际生活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创造,从而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提高。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的旧教学模式。教师应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发散学生思维为根本,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最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我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利用“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我们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认识墙角的“角”可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寻。 4、开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使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途径。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抓住一道典型题目,寻求多种途径的解法,促使学生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分析。 例如:一项工程,甲独做需要 20天完成,乙独做需要 30天完成,现在两人同时合做,甲因中途有事开会,所以这项工程经过 15天完成,问甲开了几天会? 解法一 设甲开了 x天会,列方程得: ( 1/20+ 1/30) ×15- 1/20×x= 1,解得: x= 5 解法二 设甲开了 x天会,甲实际做了( 15- x)天,列方程得: 1/30×15+ 1/20( 15- x)= 1,解得: x= 5 解法三 设甲实际做了 x天,列方程得: 1/20×x+ 1/30×15= 1,解得: x= 10,所以 15- 10= 5 采用“一题多解”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和思考,以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同时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比较,优化解题方法,并注意找出同一问题存在各种解法的条件与原因,挖掘其内在规律。一题多变。对题中的条件、问题、情节作各种扩缩、顺逆、对比或叙述形式的变化,让学生在各种变化了的情境中,从各种不同角度认识数量关系。 如,有一批零件,由甲单独做需要 12小时,乙单独做需要 10小时,丙单独做需要 15小时。如果三个人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完成? 解答后,要求学生再提出几个问题并解答,可能提出如下一些问题:甲单独做,每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乙呢?丙呢? 甲、乙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做完?乙、丙合做呢? 甲单独先做了 3小时,剩下的由乙、丙做,还要几小时做完? 甲、乙先合做 2小时,再由丙单独做 8小时,能不能做完? 甲、乙、丙合做 4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通过这种训练不仅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工程问题的结构和解法,还可预防思维定势,同时也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在条件和问题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分析思考,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一题多变”是题目结构的变式,将一题演变成多题,而题目实质不变,让学生解答这样的问题,能随时根据变化的情况思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使学生不仅能复习、回顾、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而且是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方法、技巧学牢、学活,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总之,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在我们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我们平时课堂上有意识地给予点滴的渗透与指导,我相信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文卫星 论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J]数学教学通讯  2004,( 10) 2、田万海 数学教育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