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预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4
/ 2

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预防策略

杜方瑞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 710016

摘要:近年来,全国有限空间事故多发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伤害和巨大损失。特别是今年发生的泾河新城“3·30”事故和沣东新城“7·29”事故,均由有限空间作业引起。如何切实科学有效的预防、应对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降低事故危害,值得所有生产经营单位深思。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实行安全管理,要对当前影响道路施工的不安定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同时也需要构建信息化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并完善对施工现场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控制。除此之外,还应该有效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使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人员以及相应的技术都能控制在有效的范围之内,以此来提高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效率,为市政工程的有序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预防策略

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在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入口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告知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防控措施。在有限空间实施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可采用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害,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GB∕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缺氧条件下应符合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要求。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管理处应严格执行“先通风、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根据作业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检测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对随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或进行内防腐处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每隔30分钟进行分析如有一项不合格以及出现其他情况异常,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作业人员;现场经处理检测符合要求后,管理部重新进行审批并安排继续作业。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必须处于安全环境,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作业。临时作业或项目检测设备达不到检测条件时,必须聘请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由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签字。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如果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当现场发生管道内气体中毒后,严禁在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坚决杜绝盲目进入管道施救,防止发生二次伤害。可使用安全绳或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后,方可进入管道进行营救。

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预防策略

2.1明确应急处置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检测和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明确本次有限空间作业应急处置措施并纳入作业方案,确保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救援人员了解本次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应急处置措施。GBZ/T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经本企业负责人批准;施工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作业前明确应急处置措施就是要提醒现场人员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救援工作,避免盲目施救。

2.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根据作业前检测的原则,任何人想要在有限空间内的危险工作场所工作,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提前测量有害气体和可燃气体的浓度,并在满足安全要求后才能进入。在准确测量有害气体浓度之前,严禁进入现场管道等空间有限的工作场所。(2)确保有限空间内危险作业场所的空气质量。氧含量应高于19.5%,低于23.5%。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和粉尘的允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过程中,如果有害气体浓度不在允许范围内,应采取通风措施。在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气体和粉尘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量次数或连续检测。(4)运行期间使用的所有电气设备必须符合相关的电力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安全电压,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5)施工作业人员每次进入管道作业前,必须经过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检测人员检测,使用检测仪器等设备。确认安全后,必须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加强监督,严禁未经检查进入管道。(6)试验人员应佩戴隔离呼吸器等防护用品。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如果测试仪器在进入时报警,应立即疏散;(7)所有进入管道进行清洗作业的人员必须在地面监护,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绳,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将操作人员拉出,防止二次伤害。(8)在可能存在可燃气体或可燃粉尘的作业场所,所有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产品。(9)进入管道清洗前,必须打开防护罩强制通风20分钟以上,方可进入,并保持连续通风。(10) 对于因防爆、抗氧化而无法采取通风措施或因工作环境限制而难以充分通风的场所,操作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罩等隔离呼吸防护装置。(11) 在有限空间内进入和离开危险工作场所前,操作人员应准确清点和登记人数。(12)在有限空间的危险作业场所作业时,操作人员和监督员应事先明确接触信号。(13)如果工作场所的缺氧风险可能影响附近工作场所人员的安全,应及时通知这些工作场所的相关人员。(14)不允许无关人员在有限空间内进入危险作业场所,并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15)在空间有限的危险工作场所,必须配备救援装置,如梯子、绳索和其他必要的装置和设备,以便在特殊情况下救援操作员。(16)现场管道发生气体中毒时,严禁盲目进入管道进行抢救,无防护措施,防止二次伤害。进入管道救援前,正确使用安全绳或穿戴防护用品。

2.3做好救援防护

救援人员必须正确穿戴个体防护装备开展救援行动。有限空间内存在可能危及救援人员安全的设备设施、有毒有害物质输入、电能、高温物料及其他危险能量输入等情况,应采取可靠的隔离(隔断)措施,并在救援过程中要保持持续通风。GBZ/T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应当采取可靠的隔断(隔离)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有限空间作业中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警,禁止盲目施救。应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穿戴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2020年6月5日,郑州某公司在污水处理站进行清污作业时,发生一起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该起事故中,作业前未按规定进行有效通风和检测,未配备、使用安全防护装备和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发生险情后在致害因素不明的情况下,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

结论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实行安全管理,要对当前影响道路施工的不安定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同时也需要构建信息化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并完善对施工现场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控制。除此之外,还应该有效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使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人员以及相应的技术都能控制在有效的范围之内,以此来提高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效率,为市政工程的有序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涵.城市道路施工期间交通安全管理分析[J].技术与市场,2020,41(6):152-153.

[2] 乙安刚.市政道路施工工程管理和安全控制[J].门窗,2019,23(24):186-187.

[3] 郭进兴.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路径分析[J].四川水泥,2019,41(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