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原材料对混凝土品质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4
/ 2

混 凝土原材料对混凝土品质的影响

刘晓燕,董欣壮,张翔

山东晨宇混凝土有限公司 266400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建筑行业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混凝土作为工程项目建设下的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原材料的选择对于混凝土的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涉及面广泛且复杂,根据建筑物的不同,设计所需要的配制也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要综合对比混凝土原材料针对不同的建筑工程的使用效果,确保混凝土的使用质量。本文就混凝土原材料对混凝土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供有关人士进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品质;影响研究
一 混凝土原材料
混凝土的原料非常的丰富,造价成本也低,生产过程比较简易,在建筑工程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混凝土硬化后,它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可以有效地具有抵抗压、拉等应力的能力,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设计,从而符合施工技术的应用。选择优质的原材料与合适的配比优化,能够促使建筑工程更加的稳固,也能够提升建筑质量。虽然混凝土的优点很多,但是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原材料特点不同,所以更加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相关的质检部门,一定要认真严谨地加强混凝土原材料的试验检测工作,严格意义上的把关。
二 混凝土原材料对于混凝土品质的影响
2.1
水泥的影响
水泥是混凝土中常见的物料,将水泥与其他的原材料进行有机的结合,最终呈现出来的性能是不同的,同时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水泥砂浆的强度也会有所不同,另外水泥在预拌的过程中也会受到水泥强度的影响。同时有很多企业在作业时,为了节省成本,会选择造价低廉的水泥或者是多品牌参杂的水泥作为原材料,这样就很容易导致混凝土的强度波动较大,对于混凝土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2.2 砂子的影响
在砂子的选择方面,应该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天然洁净河砂或者是母材检验合格,由专门的生产机构产出的机制砂。通常在混凝土配置时,对于砂子的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等指标有着明确的要求,尤其是质检方面有着严格的把控。在配制强度较高的混凝土时,通常会选择较粗的砂子,而在制作强度较低的混凝土时,则会选择较细的砂子,这样可以使混凝土更加具有和易性。不同细度模数的砂子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有着巨大的作用,尤其对混凝土的流动性作用十分显著。砂子如果太细就会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收缩造成负面的影响,从而使得混凝土开裂,形成质量缺陷,影响混凝土工程的整体安全性能。
2.3 石子的影响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石子粒形的影响有时候甚至要超过级配的影响。较好的骨料粒形一般为等径状,也就是类似于球形。在表面粗糙程度差不多时,等径状骨料的比较面积最小,对水的需求量也更小,能够同时达到多种施工需求。但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既有更大的开裂敏感性,也更不经济;另一种方式是增强水胶比,但强度不能满足对应的需求。另外,提升石子中的针片状拥有量也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针片状石子表面积很大,从而提升了其内在的摩擦力,但针片状石子数量较多时就会提升石子的表面积和孔隙率,这样就会降低混凝土的拌合物流动性,从而出现露石和离析的问题。
三 混凝土原材料品质保障措施
3.1
水泥质量的控制措施
在进行水泥的采购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工程量的需求,进行水泥的种类、规格、成分等多种因素的考量采买。在采买的过程中,合理质检水泥物料里面的添加剂、掺合料等基础材料的比例,过滤掉含有大量铅、碱材料的水泥。选择供货渠道稳定的合作商,及时的将相关购买种类登记入库,并且供应商应提供各个批次的水泥理化实验报告,与水泥产品的试用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总结出更适合的生产配比。最后,管理员必须妥善收管技术资料,为便利工程建设人员统一查阅,及时录入数据库之中,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地完善水泥质检工作。在水泥材料进场以后,必须立刻采取检验措施,分批储备水泥材料的样本,并及时投入实验室进行检验。一旦水泥品种出现差异,则需及时试验和易性与期龄相关性。只有一切指标都通过查验以后,才能将水泥成品投入施工建设活动中。
3.2 砂石质量控制
砂石是建筑工程使用的主要材料之一,砂石试验检测主要防范粉尘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并提高试验样品的普适性。所以,砂石检测应按照取样检测方法在不同位置取均匀数量的样品,然后在试验过程中控制检测结果的各个影响因素,即可得到相对精准的检测结果。
3.3
添加外加剂
为了使物理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并能够强化混凝土的强度,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使用粉煤灰添加外加剂的双掺方式,从而取得更佳的效果。粉煤灰中含有很多的二氧化硅与三氧化铝,和水混合在一起后,其本身并不会硬化,而是会和气硬性(Ca(OH)2)相结合,不但会在空气中硬化,还能够在水中再次硬化,因为矿物颗粒十分细小,所以具有流化效应与填充效应,使得强度大大提升。
通过化学反应实验来判断粉煤灰含水量,这种方法的操作难度较高,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操作经验,且要具备相应的技术与条件支持。


3.4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的发展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其强度、耐久性等都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在进行混凝土材料的研究中需要针对混凝土碳化、碱骨料反应、氢氧化钙等因素来分析如何将其材料进行配备优化,并根据混凝土在使用中的力学特征以及传输性能研究如何提升提高其韧性及抗拉强度,使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得到有效制备及应用,有利于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并且现今在建筑市场中对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其所具备的性能优势逐渐显现。
3.5
纳米级碳钎维混凝土材料
传统的混凝土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其应用范围受到很大的局限性,自从纳米技术投入到混凝土中,打破了传统混凝土材料的局限性,使得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性能,并且想着智能化、多功能化不断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混凝土的使用效果和范围。
3.6 绿色混凝土
混凝土在制作的过程中其材料具备可持续的特点,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和应用之后也需要保证与环境的适应程度相对较高,防止出现在制作过程中废弃材料相对较多,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的情况发生,同时也为了防止在应用之后对于人们自己建筑物周围产生不良影响,无论是从资源角度还是从生态角度,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绿色混凝土的使用和升级都是必然趋势,也是混凝土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结论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材料,它的质量与整体的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混凝土是由多种原材料组成,保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是提升混凝土强度、和易性等性能的基础依据。科学治理控制按照混凝土的相关技术要求与原材料状况展开统筹思考,只有科学保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安全,才能够实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景会莉.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与质量控制[J].科学导报,2015(17):203.
[2]李大明,万里.材料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10):166.
[3]王方芳.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原材料的试验检测及质量控制[J].科技视界,2019(16):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