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运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2

铁路货运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探讨

卢正达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010000

  摘要:近些年来,铁路货运系统坚持“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积极推进货运组织改革,强化基础建设,探索建立铁路货运安全技术管理规章体系,进一步完善相关信息系统,健全货运安全和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在设备设施和技术创新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在队伍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上有了新提高,解决了一批重大安全隐患和服务质量问题,杜绝了责任一般B类以上铁路交通事故,客户满意度和获得感稳步提升。在“互联网+”新时代下,面对新任务、新变化、新要求,仍然需要不断优化铁路货运安全技术管理,实现货运安全技术管理的新发展。

        关键词:铁路;货运安全;技术管理;技术创新;优化策略;

1国家铁路货运安全技术管理现状分析

        1.1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要求

        长期以来,铁路部门环境保护风险意识较为薄弱,有关设施和投入相对不足,运输过程中货物撒漏和扬尘治理、废弃物处置未完全到位,沿线和场站卫生保洁仍需强化,装卸车、进出货生产作业清洁化程度有待提高,货场内散堆装货物露天堆放和作业的传统方式依然存在。随着运输结构的优化调整,铁路货运量增长迅速,运输强度、运输密度和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使铁路货运面临较大的环保风险压力,因此,需要尽快补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这块短板,全力打造绿色货运。

        1.2客户服务需求多元化

        从发展要求来看,托收货人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运得了,还要运得好,对服务环境、态度和体验要求越来越苛刻,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同时,铁路的服务过程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越来越公开透明,客户和社会监督越来越方便,因而铁路部门应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健全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能力。从发展环境来看,运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除了价格之外,服务质量就是核心竞争力,只有服务质量得到认可,才能取得竞争优势,才能获得效益和发展空间。

        1.4现代运输经营型的货运安全技术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尚未健全

        “货运规章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与市场需求脱节,并没有完全体现出铁路货运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角色的转换”。商品汽车运输等新生业态发展迅速,但至今尚未制订相关规章制度;铁路冷链市场随着技术装备的改进逐渐出现复苏的迹象,有关规章尚待同步跟进;装卸机械技术设备和属索具有了新发展,但检修规范仍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版本;《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也需与时俱进;中欧班列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物流品牌,商标规范和管理制度尚待健全;货运场站经营模式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增量部分经营效果未充分显现,存量部分尚未盘活,既有场站、装卸机械、仓储设施等虽然有所改善,但陈旧老化、功能不足、流线不畅的局面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装卸机械化水平差距较大,铁路货运发展不适应、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铁路货运安全风险管理优化措施

2.1加强状态信息自主采集

(1)以定位装置为载体,实现时空位置追踪。针对人、车、货等对象时空位置缺乏监控手段的问题,运用不同技术手段采集时空数据。面向内部作业人员及外部访客,运用具备定位功能的便携设备,以基站定位等技术为核心,实时采集各类人员交通走行及场站作业的时空数据;面向场站内各类移动装备,以北斗定位、无线定位、光学定位等技术为核心,实时采集移动装备在室内外不同场景中的时空数据;面向集装箱、冷链等各类货物,运用射频识别、北斗定位等技术,实时采集货物在配送、装卸、搬运、堆存等作业场景中的时空数据。

(2)以物联网设备为载体,实现运行状态感知。针对货运作业状态无法实时掌控的问题,运用不同技术手段实时采集数据。面向内部作业人员,运用射频识别等设备,以近程通讯技术为核心,实现身份认证数据的自动采集;面向铁路车辆、公路运输、场站作业等装备,运用速度传感器、能耗传感器等设备,以信号处理及识别技术为核心,实现铁路车辆、公路汽车及装卸搬运装备的速度、能耗、运用记录等数据的实时采集;面向场站内各类货物,运用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设备,实现货物装载状态、存储环境等数据的实时采集。

(3)以视频监控设备为载体,实现生产行为监控。针对视频图像人工盯控造成安全信息漏报错报的问题,运用不同技术手段智能采集数据。面向园区内各类人员,运用摄像头等监控设备,以人脸识别等技术为核心,实现园区内人员作业行为、交通行为等数据的智能采集识别;面向铁路、公路及装卸搬运装备,运用工业相机等监控设备,以OCR文字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为核心,实现车号、车型、铁路车辆外观状态、交通行为、作业行为等数据的智能采集识别;面向场站内各类货物,运用各类货物检验设备,以机器视觉等技术为核心,实现货物外观、货物品类等数据的智能采集识别。

2.2构建场景风险评估模型

(1)货运场站安全风险评估。虽然不同货运场站功能布局、设施设备配置等差异明显,但货运业务组成基本保持一致。因此,铁路货运场站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应围绕货物受理、交接、装卸、仓储、交付5个主要环节,从人员、货物、设备等对象状态安全维度设计评价指标。

(2)货检站安全风险评估。铁路货检站的业务内容主要包括列车预检、现场检查和整理等内容,作业方式差异较大。因此,铁路货检站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应当围绕人员、货物、设备等对象状态安全和作业安全维度设计评价指标。

(3)在途运输安全风险评估。在途运输安全风险主要是指铁路货车车辆在区间行驶时,产生货物状态、装载状态异常等安全风险。因此,在途运输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围绕货物、装载加固材料及装置等对象安全状态维度设计评价指标,重点对技术作业前后货物装载安全状态进行评价指标设计。

2.3创新智能技术集成应用

铁路货运系统已经积累大量的生产数据,迫切需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发挥规模化数据的作用。一是推进既有铁路信息系统互联互通,铁路货运安全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车务、机务、工务等不同专业系统的协调运作,打通铁路信息系统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基础数据的互联互通。二是创新货运安全风险预测预警技术,基于系统互联互通构建的数据资源池,构建重点区域、重点品类、重点环节等风险项点的智能预测预警模型,提升铁路货运安全风险监控能力。三是创新图像识别、智能感知等智能技术集成创新应用,实现外观、重量、尺寸、温度等多维货物装载状态智能感知与识别,提升装车源头、在途运输、卸车交付的货物装载状态多维度感知能力,实现铁路货运安全风险的超前预警。

结语

铁路货运安全管理是铁路从运输生产型向运输物流型转型发展的基础保障。在智能技术加速商业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等背景下,传统铁路货运安全管理模式迎来巨大变革。因此,需要加快研究大数据、图像识别、知识图谱、物联网等技术在铁路货运安全管理领域的集成应用,推动装车源头、在途运输、卸车交付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系统优化,为完善风险评估模型、实现信息自动采集提供理论依据,有力支撑铁路货运安全管理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黄鑫.基于收益管理思想的铁路货运经营管理[J].综合运输,2020,42(11):87-90+110.

[2]李雪岩,李静,祝歆.基于复杂性竞争扰动的铁路货运期权定价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0,40(10):2684-2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