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整合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2

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整合运用研究

刘洋

私立济南齐鲁学校 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在我国大力提倡和重视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艺体结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入发掘。“体态律动”教学法开始逐渐受到更多关注,并被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之中。它不只是重视音乐和听觉之间的关系,还在加强重视和情感之间的关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详细的介绍了“体态律动”的内涵,并且对“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体态律动教学,音乐舞蹈,审美能力

1引言

素质教育提出以来,国家始终在寻找能更全面且平衡发展学生个体各项基本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而在此背景下提出的“艺体结合”理念,在近些年之间得到了更为深入的挖掘和探讨。在小学音乐教育之中,整理拆分并嵌入“体态律动”教学法,就是“艺体结合”理念实施的重大进步之一。将音乐艺术与身体律动相互结合,在听的过程中玩,在动的过程中学,可以有效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和律动之间联系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本文希望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入手,以“体态律动”学说的实际运用为例,探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整合运用体态律动的这种思路的未来与发展。

2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概念和内涵

2.1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说

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是闻名世界的出色作曲家、教育家。他曾于日内瓦音乐学院就职,也正是在此任职期间,他逐渐对乐感局限于解释乐谱上音符节奏的现状感到不满。他意识到,以往的音乐教育形式多是局限于课堂,而课堂教育之中也多是读谱、识谱等局限于书面却极大地违背音乐原本性质的内容。这促使他开始深入思考新的音乐教学形式和音乐教学体系,在不断地创新各种方式并观察其对节奏解释效果的实践中,达尔克罗兹首次创造出了一套“律动体操”,而之后,基于这套体操,达尔克罗兹创造出举世闻名的“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法。

2.2 “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法

“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法,是基于音乐的节奏与身体体态律动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伴随音乐做出不同身体动作,通过人体的运动来体验和感悟音乐,在动作与动作的变换过渡中切实感受到音律节奏的变化,以达到训练提高音乐节奏感的目的。在这种音乐教学体系中,学生从传统的单单依靠听觉或是学唱歌曲来完成音乐课堂教学,转变为在体态律动中从视觉、听觉、感觉、运动觉等各个方面去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音乐。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体态律动实践,不受刻板规定也无评判标准的律动过程可以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而教师也可挖掘出学生潜藏在身体之内的音乐天赋,同时实现在此训练过程中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目的


3 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体态律动”教学法

运用“体态律动”教学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乐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节奏感。音乐的节奏多种多样,如表达激昂情绪或是冲突情节的快节奏;表达悲伤沉静或者平缓过渡的慢节奏;国歌中庄严大气的节奏等。只有感受到演奏中节奏的改变才能进一步理解作者在其中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与思潮起伏。

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提升音乐欣赏能力。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目的,首先是让学生学会基本乐理知识,了解音乐相关常识,具有识谱读谱的能力;其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提高其对美的感知觉,使其理解高级的审美乐趣,提升其对艺术的鉴赏水平。在体态律动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根据音调高低做出不同动作,在此辨别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熟悉度会大大提高,即有余力能够在听到的同时下意识反应并思索其中想要表达的情感。

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传统模式下,音乐课多是全班一起学唱跟唱,不仅缺乏课堂趣味而且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对于学生了解音乐的作用极其有限。在这种模式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对音乐产生个人兴趣。在体态律动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动了起来,学生天性得到了满足,于此同时,可以促使其对音乐学习维持极高的兴趣。


4“体态律动”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的作用

4.1 唤醒潜在本能,熟悉音乐表现形式

“体态律动”是借助身体伴随音乐而起的律动,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更好的感受和理解音乐变化和节奏律动。在这种教学形式之下,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摆动身体,而不受舞蹈或者体操规定动作变化限制,也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没有舞蹈入门门槛使得“体态律动”更易于普及。学生聆听音乐、理解音乐,再用自己的动作表现音乐,这种不断重复的转化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对音乐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4.2化解音乐繁琐,便于学生理解音乐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体态律动”,学生通过直接的身体动作表达他所理解的音乐意象,这种不受限制近乎随意的表达方式,简化了音乐难以理解的繁琐,进一步降低了音乐赏析门槛。

4.3 亲近热爱音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在“体态律动”中,需要将听到的音乐及感受到的节奏变化转化成自己身体表达出的动作,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的思考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使得他们根据自己思维习惯进行不同的逻辑推断。听到音乐,做出喜欢的动作,用以表现出其脑海中的不同画面,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实践、想象能力得以强化。

4.4 便于音乐鉴赏,提高音乐审美素养

在“体态律动”教学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由学生去沉浸式体会音乐,想象音乐,表达音乐,而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同感悟的相互传达,同样也是他们学着接受不同审美的过程。学生将学到的课堂理论知识与自己的五感相互联系,形成自己的音乐鉴赏喜好,学会音乐审美,实现音乐素养的提高。

总结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说提出之后,他创造的被推广到诸如舞蹈、绘画、艺术、体育等方面的训练,“体态律动”音乐教学体系广泛流传,影响深远。素质教育开展以来,“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达到了良好效果,它不仅唤醒了学生的课堂兴趣,也提高了学生音乐素养及音乐鉴赏水平,特别是它使得更多的学生开始热爱音乐。在将来,“体态律动”音乐教学体系的深入探讨和实践,必将会促使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袁秀鸣.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在音乐与舞蹈研究中的作用分析[J].戏剧之家,2021(30):123-124.

[2]黄芩.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整合运用研究[J].才智,2020(11):37.

[3]王家祥,杨阳.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1(08):60.

[4]韩志友.音乐课中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的实验[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01):35-36.

[5]何洁莹,邓梁.浅谈“律”与“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基于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J].北方音乐,2018,38(13):99-100.

[6]杨济瑄,熊莎.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21(17):188-190.

刘洋(1992-),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济南市,本科学历,二级教师职称,现就职于私立济南齐鲁学校,主要从事小学音乐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