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性肿瘤CT诊断与处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0
/ 2

胰腺囊性肿瘤 CT诊断与处理对策

姜红梅

鹤矿肿瘤医院 154100

【摘 要】目的:总结和分析了胰腺囊性肿瘤临床诊断方法以及CT鉴别技巧,旨在进一步提升CT诊断胰腺囊性肿瘤诊断水平和处理能力。方法:选择了某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接诊的240例胰腺囊性肿瘤病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进行检查。结果:研究的240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CT检查之后均表现出水样密度囊性病灶,伴有胰腺周围脂肪间隙消失或者增厚的现象,经过诊断有78例患者表现出粘液性囊腺瘤,存在腹部不适的特征,边界非常清晰,伴有多放水样低密度灶和蜂窝状囊性夷管扩张的病状;12例患者经诊断为粘液性囊腺癌,这些患者临床中主要表现出严重的腹部不适、黄疸偏高的现象,通过CT检查之后存在分隔厚度增加且有不规则壁结节的现象,甚至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灶逐渐发生转移。有12例患者诊断为非功能性胰岛素细胞瘤,患者外在症状不明显,但是CT检查之后存在明显强化囊性病变的现象。结论:胰腺囊性肿瘤是一种不经常见的肿瘤,其囊壁形态、是否存在分隔、肿瘤的数量以及胰腺周围组织是否发生病变是CT诊断和临床鉴别的重要基础,也是临床判断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胰腺囊性肿瘤;CT诊断;辨别方法


胰腺性肿瘤是当今临床中不常见的肿瘤,在整个胰腺肿瘤疾病中占1%不到,患者发生胰腺囊性肿瘤的病变概率为12%左右。但是近年来,随着临床检查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技术的日趋普及,胰腺囊性肿瘤疾病的发现率逐年增加。特别是随着人们健康人士的提高和对病变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胰腺囊性肿瘤的分类越来越详细,但是由于病变组织较为突出,病变情况复杂,在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视和深入分析。胰腺囊性肿瘤主要可以分为先天性囊肿、假性囊肿、囊性肿瘤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检查技术的进步,其病变检查率显著提升,文章重点分析了胰腺囊性肿瘤的CT诊断与处理策略。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了某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接诊的240例胰腺囊性肿瘤病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进行检查。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108例,女性患者有132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为78岁、最小的31岁,平均年龄为50.42±8.16岁。患者在临床中,有180例表现出上腹部疼痛不适和腹部有肿胀感,有12例患者检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12例患者诊断为消化道出血,6例患者为梗阻性黄疸,30例患者无明显的症状。

1.2、方法

在临床诊断和检查中,采用了CT扫描技术进行检查,所有患者在检查之前均通知禁食8小时以上,患者在检查前30分钟引用纯净水,以促进胃和十二指肠的充盈,然后针对上腹部的病情进行扫描,扫描的时候,患者需要注意心跳速率以及换气速率,要保持呼吸平稳状态下屏气检查,避免在检查的时候出现因患者呼吸变化造成扫描层发生移动或者出现伪影现象。扫描厚度控制在3.0mm,增强扫描的时候对患者注射33.99碘佛醇,注射速率控制在3ml/s,增强动脉注射延期时间为30s。

2、结果

本次研究的240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经过CT检查之后发现,有120例患者诊断为假性囊肿,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腹痛感,其中18例患者表现出胰腺炎病症,这些患者在经过CT检查之后表现出水样密度囊性灶同时伴有胰周围脂肪间隙消失和吉氏筋膜增厚,诊断黏液性囊腺瘤78例,均感腹部不适,CT表现为边界清晰,多房水样低密度灶,也有“蜂窝状”囊性胰管扩张的现象;诊断为黏液性囊腺癌12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黄疸。CT主要表现:分隔增厚且有不规则壁结节,可有转移灶。诊断为非功能性胰岛素细胞肿瘤12例,患者无症状,CT表现为边缘明显强化的囊性病变,诊断为实性乳头上皮瘤12例,患者无症状,CT表现为囊实性病变,实性部分明显强化;诊断为淋巴上皮囊肿l例,患者无症状,CT表现为无强化的水样密度灶。

3、讨论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的主要方法之一,虽然这种疾病在当今临床中不怎么常见,病理性质变化多样,各种病情变化复杂。在影像学检查的时候,经常会提示胰腺囊肿发生病变,进而造成诊断确诊难度增加。如何在临床诊疗中科学利用病变学原理的特征进行分析,迅速缩小诊断范围,通过本文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分析和考虑。

首先,ERCP诊断技术。在分析的时候可以根据传统ERCP诊断技术标准进行分析,明确CT与ERCP诊断技术之间的相同点和不通电,结合过去文章相关文章报告内容和经验进行分析,从而让整个检查判断结果更加的准确。

其次,囊壁。囊壁的薄厚是诊断胰腺囊肿、非功能性胰岛细胞肿瘤、胰腺肿瘤的重要依据。通常情况下,先天性囊肿南纤维结构组织形成中早期壁比较薄,成熟期之后特别是慢行囊肿的壁厚度比较厚,在发生钙化感染的时候厚度愈加明显。胰腺癌坏死囊变,肿瘤实性组织构成囊肿的“壁”,故多较厚且不均匀,外壁与正常胰腺分界清,即使在CT增强扫描,也不能清晰显示囊壁。

再次,分隔。有分隔强烈提示肿瘤性病变,尤其囊腺肿瘤。囊性非功能性胰岛细胞肿瘤也可有分隔。分隔明显强化,据此可与囊内出血鉴别。若为多个不同部位发牛,囊肿可能性大。肿瘤性病变多为单发,但囊腺肿瘤可有多个子囊。

最后,周围改变。良性病变对周围组织以推压为主,可有粘连;恶性病变可粘连、侵犯周围组织及血管,并可有周围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见于囊腺癌、胰腺癌、胰岛细胞癌:囊腺瘤与囊腺癌形态及血供特点常很相似,影像学确定其为瘤或癌的依据即是否有周围侵犯及转移。

4、结论

总之,在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励磁拿皇诊断中,对于囊性病变超过3cm的大多都是良性,经过励磁拿皇调查和访问得出,这些患者虽然都存在明显的肿瘤压迫不适感,但经过手术之后均可痊愈。而对于临床中CT鉴别难度较大的患者,其发生恶性肿瘤的概率较高,为30%以上,为此在临床的时候不可直接手术,则需要密切随访观察。

总之,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囊壁的形态、肿瘤的数量、胰腺周围病变情况、是否存在分隔做了探讨,其是CT诊断和鉴定胰腺囊性肿瘤的重要依据,也是临床开展治疗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蔡拥军, 缪爱军. 胰腺囊性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7(3):76-76.

[2]龚新利, 程坤, 林海, et al. 影像学和快速病理学检查对胰腺囊性肿瘤诊治价值的临床研究[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9(12).

[3]朱中飞, 景国东, 宋彬. 98例胰腺囊性肿瘤影像学特征及诊断分析[J].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20, 20(6):5.

[4]屈海龙. 26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MS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探讨[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 026(023):P.112-112.

[5]黄晨松, 钟记华, 陈伟, et al. 不同类型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0, 19(12):1293-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