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及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9
/ 2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及护理研究

罗晓宇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四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62

【摘要】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本院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6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组,对照组、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整体护理。将护理前后的NIHS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纳入组间对比结果:组间对比护理前的NIHSS评分,P>0.05,统计学对比无差异;护理后再次组间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对比有差异。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82%vs32.35%),P<0.05,统计学对比有差异。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显著,辅以整体护理可以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脑梗塞疗效护理


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临床需要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来恢复血管的再通,改善局部血流,恢复供血,进而减轻对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但常规的药物治疗见效较慢且效果一般,故临床多在早期以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以便能尽快恢复血流灌注,但是溶栓治疗也会引发脑水肿或再出血等并发症,因此临床需要在溶栓治疗的同时辅以积极的护理干预[1]。本文选择2016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本院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6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试观察整体护理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方法资料

1.1 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本院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6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组,对照组、研究组各34例。研究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53岁~73岁,平均(63.38±10.0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0分钟~3小时,平均(1.56±0.23)小时。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54岁~72岁,平均(63.44±10.0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40分钟~3小时,平均(1.58±0.21)小时。将平均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性别分布状况等纳入组间对比,P>0.05,两组之间可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心电图和CT检查,并接受凝血四项和血常规等检查。在基础上,取0.9mg/kg(单日剂量最高为90mg)的阿替普酶,先静脉推注10%,再静脉滴注剩余的90%,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结束后的24小时内,给予颅脑CT和凝血四项检查,若发现出血则及时处理。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相关注意事项,此外,指导患者用药,为患者合理安排饮食。

研究组行整体护理:①溶栓前:结合患者性格,采用视频、图片、语言等方式为患者积极开展健康宣教,使其对溶栓的流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更好地配合完成溶栓治疗;为患者开展心理干预,给予患者鼓励安抚,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减少患者对溶栓的抵触。②溶栓时:护理人员严密监测仪器显示结果,观察患者给药情况和生理指标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并及时报告、处理。严格控制阿替普酶用量,以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③溶栓后:使用阿替普酶溶栓容易导致皮下、消化道、牙龈等处出血,严重情况下可发生脑出血,护理人员应继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以便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营造干净整洁、温馨舒适、温湿度与光照度适宜、通风良好的病室环境,限制人员出入和家属探望,保证患者的良好睡眠。减少穿刺、保持流食,以降低皮下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风险。

1.3 观察指标

将护理前后的NIHSS评分和并发症(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发生率纳入组间对比。NIHSS评分即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可反映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的轻重,NIHSS量表的评估项目主要有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肢体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最低0分,最高42分,评分高低和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轻重之间为正相关联系[2]

1.4 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资料均以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例数、百分比即n(%),行卡方值(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即(x-±s),行t检验,P<0.05则代表对比的数据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的NIHSS评分

组间对比护理前的NIHSS评分,P>0.05,统计学对比无差异;护理后再次组间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对比有差异。见下表。

1 护理前后NIHSS评分的组间对比(分,x-±s

分组

护理前

护理后

t

P

研究组(n=34)

17.33±5.15

7.45±3.33

9.394

0.000

对照组(n=34)

17.09±5.02

11.03±4.83

5.072

0.000

t

0.195

3.558

-

-

P

0.846

0.001

-

-

2.2 并发症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82%vs32.35%),P<0.05,统计学对比有差异。见下表。

2 并发症率的组间对比(n%

分组

消化道出血

牙龈出血

皮下出血

总发生率

研究组(n=34)

1(2.94)

1(2.94)

1(2.94)

3(8.82)

对照组(n=34)

3(8.82)

5(14.71)

3(8.82)

11(32.35)

χ2

-

-

-

5.757

P

-

-

-

0.016

3 讨论

急性脑梗塞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血栓堵塞血管,使得神经组织缺少血氧的供应,进而发生变性、坏死,对于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其主要原则便是溶解血栓、恢复血液的循环,使神经组织再次得到充足的血氧供应,进而避免神经功能受损的进一步加重[3]。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塞最有效的非手术方法之一,作为一种糖蛋白,其可以活化纤溶酶原,使其变为纤溶酶,进而得到溶解血栓的目的[4]。其本身对急性脑梗塞有显著疗效,但同时也会增加患者发生出血的风险,因此临床需要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以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本文中对照组采取的常规护理措施过于简单,虽然对促进患者康复有一定效果,但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发症几乎没有多少预防效果;而研究组采取的整体护理先是在溶栓前进行了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提高了患者的认可度和配合度,确保溶栓的顺利进行;又在溶栓期间对患者做到了生命体征等指标的监测,以保证患者溶栓的安全;此外其还在溶栓后继续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针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康复。而结果中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率(8.82%vs32.35%)和护理后的HINSS评分(P<0.05)无疑都可以证明以上论点。

结语:

应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可获得显著疗效,再辅以整体护理,可以进一步减少神经功能受损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给患者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孟根花.应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对策和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9,4(21):60.

[2]梁燕飞,温焕青.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J].中外医疗,2019,38(10):136-138.

[3]张聪花.阿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护理干预及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7(12):12-14.

[4]王晓丹.急性脑梗塞患者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心血管外科杂志,2018,7(02):338-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