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文本,让读写有机结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7
/ 2

挖掘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文本 ,让读写有机结合

刘洋

河南省许昌市健康路小学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阅读和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两者之间不仅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还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充分的挖掘语文的文本资源,让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阅读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利用写作让学生拥有阅读的动力。如果说阅读是语言的输入,那么写作就是语言的输出,学生只有灵活的运用语言的输入与输出,才能获得读写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答题的技巧,提升理解力和创造力,体现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文本;读写;有机结合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部分教师逐渐意识到阅读和写作在语文课堂上结合的重要性,纷纷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语文教学的目标和重点,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阅读与写作在本质上是整体性的存在,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挖掘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内在关系,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灵活教学。以阅读影响写作、以写作促进阅读。始终以学生的基础认知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身心发展规律,制定贴合实际的、符合新课改标准的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以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入手,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展开阐述,针对如何运用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文本让读写有机结合进行探讨。

一、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简单的认为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目的仅在于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获得语言的积累,进而采取不同的朗读教学形式,使其获得更多的语言材料,为写作学习做铺垫。但是,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目标不能仅停留在这一层面,而是 要深入其中,在学生语言积累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习作结构,并以文本写法开展创作,提升学生的写作思维性。从语言积累的角度来说,学习方法指向了更高的层次,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学会调动脑海中的素材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师要正是当前读写结合教学的目标问题。

(二)未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虽然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逐渐深入,但是以目前的教学形式来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仍然有部分教师不能很好的利用现有的文本资源,缺少对文章写作技巧的资源挖掘与引导,导致了文本资源的浪费。一方面,体现在教师的教学内容上,由于教师对读写结合的教学缺少研讨,导致其内容不充分,随意性严重,缺乏系统性;另一方面,读写结合教学倡导教师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阅读和写作训练任务进行设计,要在一定程度上遵循语文教学的理念,但是,教师由于个人教学经验等客观因素,难以对整体性教材进行读写结合点的全面挖掘,进而造成教学资源开发不足的问题,降低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1]。 

  1. 缺乏高层次的教学形式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读写教学的进一步结合,就必须要从文本出发,紧扣文章,关注文本的内容和写作方法,让学生有一定的语言材料基础,能够构思成文。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上,现写法迁移教学的形式较少,而对写法迁移具有反映作用的读写结合便更具有挑战与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增加这一类型教学形式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内容与技能,提升学生读写能力。

二、挖掘语文的文本,让读写有机结合途径

(一)科学设计阅读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立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终点。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进行读写结合之前要制定细化的教学目标,并有意识和计划的让教学目标指向阅读和写作两方面,强调两者之间衔接与融合,提升学生的语文运用水平。

在具体的教学中,首先,教师要从学生的语言表达方面入手,将文本当中的词、句、段等作用和特点清晰的讲解给学生,让学生有整体性的概念认知。其次,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写作的布局和结构,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的让学生感知和揣摩文本的表达顺序、技巧和效果,促使学生在日后的写作中得以应用。当然,写作也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师还可以在阅读文本中,让学生加强对重点词句以及空白处的理解,深刻的体会文本的内涵与主旨。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阅读概括能力的培养,让其学会设计结构图或是写提纲,来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与归纳能力[2]。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

对于教师而言,读写结合教学最关键的就是对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众多供学生积累和习作的材料,教师要利用好这一优势,不断整合读写的教学资源,让阅读和写作紧密相连,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在具体的实践方面,教师要对阅读文本充分的挖掘,找到读写结合的契合点,并以单元为单位,课文进行整体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准确的切入教学。尤其要侧重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谋篇布局能力的培养,在明确单元的结合点后,再逐步进行单篇课文的讲解,让学生体会不同文本的表达方式及内涵。同时,教师要做到合理的取舍,充分考虑学生的读写实况,避免出现读写结合的滥用

[3]

例如:在小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读写教学中,教师要先带领学生明确读写的主题,在主题的情感引导下,对其中父爱、母爱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在这一单元中,课文《父爱之舟》细腻的描写了父子之间的温情,而《慈母深情》则细节化的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教师要利用和挖掘文章内容,指出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句子,让学生感受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强化学生的感知,无形之中提升学生语文表达。

(三)强化写法迁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开展时,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体的同时,还要注重其文本的写作手法。首先,指导学生对文本的形态进行解读,比如,文章是怎样烘托气氛以及怎样彰显人物特征的,让学生学会借鉴和参考;其次,教师要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以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言水平而言,都会先通过语言文字然后再去理解思想内容的,所以教师要以学生的理解水平为根据,为学生讲解不同的文本表达,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最后,教师要注重迁移写作手法的教授。高效的读写教学其重点不在于教师解读文本的深度,而在于教师的正确表达和指导,学生是否积极的参与其中。由此,教师要将迁移课文的写作手法作为落实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一把标尺,实现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读写教学的优化[4]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中的读写教学模式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从阅读和写作两方面入手,在文本阅读时帮助学生明确文本表达,厘清思路,紧扣文章,在写作时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精准把握写作结构,实现真正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良好的读写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途径。教师要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设计,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对语文教学进行拓展延伸,积极创建小学语文优质课堂[5]

参考文献:

[1]张文华.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17):155-156.

[2]王芳.小学语文教学中高年级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03):50-51.

[3]赵亮侠.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策略分析[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101-102.

[4]王含芳.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文本阅读“读写结合”策略分析[J].家长,2019(36):159-160.

[5]韩敏.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立足文本,读写结合[J].内蒙古教育,2018(09):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