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促成长 实践获真知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5
/ 2

活动促成长 实践获真知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探究

罗娜

宁海县桃源街道回浦小学 315600

摘要:随着教育领域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我们教育者应通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促进全面发展的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以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维度,建构立体化、进阶式与螺旋上升的整体目标体系。本文是以提升核心素养为背景,探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综合实践 活动开展

核心素养主要指一个人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所指向的维度较为广泛,形成的方式和途径较多。而综合实践是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综合实践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下水方知水深浅,探索真理靠实践”,唯有亲身经历才能体悟真知。

一、不一样的“远足”

自2016以来,教育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中,教育部2017年10月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综合实践活动列为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中的必修课程。

研学旅行,说白了,不就是带着孩子玩吗?有些人可能会这样问。的确,这是不少人的看法,但这一理解却有失偏颇!

关于研学旅行的目的,陶行知用他的名字回答了我们——‘行知’,在行动中探索,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在旅途中,孩子们可以收获很多,远行也会潜移默化塑造孩子很多优秀的品格,比如团队精神、勇敢、坚持、毅力、助人……

以下照片是我在和四年级孩子远足的过程中拍下的,孩子们在走进大自然后,他们的好奇心被打开,他们的探究力被挖掘,他们会去感受泥土与青草的甜香,去聆听虫吟鸟叫蛙鸣,去观察蜂飞蝶舞虫爬,用一颗纯真而好奇的心灵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对于孩子来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课堂。神奇美妙的大自然,可以教给孩子无穷无尽的知识,引领着孩子们走向一片求知探索的新天地。

二、不一样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指导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恰当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关注同学、关注校园、关注社区、关注社会,从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出发,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形成探究课题。有价值的、可行的探究课题是学生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获得能力发展的前提。

现在我们的垃圾分类正走入我们家家户户,是我们时下流行的话题。作为小学生我们围绕垃圾分类可以探究什么呢?于是开展本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并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在垃圾分类开题课的时候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1.导入图片:大家在享受这美好环境的同时,你又知道吗?我们每天的生活将产生不少垃圾,越来越多的垃圾给城市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出示数据和图片)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

2.同学们,垃圾分类迫在眉睫(看视频)

()互动讨论,分解主题

1.关于垃圾分类,想必同学们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准备从哪些方面探究垃圾分类?(学生谈,老师相机提炼关键词,为探究分类做铺垫)

2.老师引导学生归纳。

()归纳筛选,确立子课题

1.老师引导:哪些问题有联系的,相近的,可以归在一起,请同学出来摆一摆。并简单说原因

2.老师根据学生板书相机写关键词,提炼分类

初步定为:(1)垃圾分类的好处?(意义)

(2)垃圾的种类有哪些?(种类)

(3)垃圾如何处理?(处理)

(4)垃圾分类的具体做法?(做法)

(5)垃圾分类如何再利用?(再利用)

(6)政府应该如何推广垃圾分类?(宣传)

3.问题转化成小主题

()确立分组,选组长,起组名,定口号

(1)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探究小组

(2)各小组选出小组长,并设计小组的组名及口号,初步形成小组合力。

小组合作:

①小组内选出小组长(出示组长的要求)

② 设计小组的组名及口号

(3)各组轮流上台汇报

()活动总结

垃圾分类是对人类,对社会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让我们一起参与到垃圾分类的活动中,做一名宣传者,实施者,一起减轻地球妈妈的负担。

()课外延伸的任务

课后,各小组长带领自己组的组员,根据小组研究的主题,初步设计小组的活动方案,为下一节制订活动方案做好准备。

垃圾分类,让孩子们从课堂到课外,从学校到社区,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探索中收获,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

三、不一样的“课”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与学科课程的“课”是不一样的,课堂教学常随着活动的开展而跟进的,是基于“做”的指导,增强学生的“体验”、“体悟”、“体认”。这正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指出的,“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应当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的指导应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可以分活动准备、实施、总结等三个阶段来,在这阶段中常见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有主题确定课、方案制订课、方法指导课、实践操作课,中期交流课、成果展示课等。它更加强调以学生活动为主,强调学以致用,付诸行动。在具体实施时,要以“做”为中心,强调先“做”后“导”,以“做”定“导”,为“做”而“导”。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求整合课内外课程与校外课程,要以融合的方式实施主要领域,要求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与非指定领域整合起来。STEAM代表的是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这几个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整合是STEAM的最突出特征和要求。整合不是学科的汇集,它强调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对学科之间关系的关注。

在介绍家乡特色的时候,我做了一点拓展,我让学生给我们宁海的海鲜打广告做二维码,课前是需要计算机老师的技术知识,如何做二维码。所以综合实践课是一个多领域的课,让孩子综合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将生活情境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跨学科的课堂教学、拓展性的社会课堂、丰富的基地化实践,将“课程”、“教学”、“学习”从单一趋向整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责任担当、创新实践、学会学习等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活动中促成长,在实践中获真知。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教材〔2017〕4号

2.徐立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现状与对策》.学科教育研究出版社,2011.6.

3.欧益生、张建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实践与研究》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