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3
/ 2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马金洪

四川省会东县新街镇中心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615208

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而且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经典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改变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模式。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数学素养

1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概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是初等教育中较重要的学科之一。核心素养学科的具体体现是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学生通过数学课堂学习培养数学的核心素养。它不仅能充分发挥数学在日常生活和以后发展中的价值,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数学素质。为了找到学科素养培养的正确方向,落实核心素养,有必要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把核心素养融入学科核心素养,并贯穿于学科教育的全过程。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学校最基础的教育课程之一是数学。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另一方面,数学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考虑到各地的教育,数学在国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数学课程较多,数学教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公式的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导致学生学习过程单一,难以提高学习兴趣,违背了核心素养教育的需要。

3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课堂学习缺少情境设置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还很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尚未成熟,因此,在许多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仍需要借助载体指导学生完成学习,而情境是重要的媒介。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许多教师忽略了这种情况的重要性。尽管有些教师已经为学生创设了某些情境,但情境本身并不能满足学生的现有经验,就会造成小学生无法养成核心素养。

3.2教学观念传统

现阶段,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育理念,还比较容易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部分教师倾向于强调自己的学科地位,并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最终造成在数学课堂中融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举动不被重视。

3.3教学缺少兴趣引导

为了培养小学生具有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就需要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因为有些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小学生没有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且在多数情况下小学生受到传统教育学习的影响,教师只是单纯地给学生传授知识,尽管这种教育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成绩,但是却不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再加上没有教师的相应指导,缺乏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持续动力,又使得数学课堂气氛很无聊,进而阻碍了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能力。

3.4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观念落后

现阶段,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育理念,还比较容易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部分教师缺乏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明确认知,最终造成在数学课堂中融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举动不被重视。在部分经济水平较差且数学教育观念比较落后的乡镇中,因为部分教师自身的教育素养比较落后,数学教育的观念也比较传统,因而无法做到及时转变,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以及整体的数学素养水平普遍偏低。

3.5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方式不合理

现阶段,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实力度比较弱,学生想要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很难实现,这都是因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采用了不合理的教学手段。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使用传统的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枯燥,并且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长时间不愿做出改变。还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忽略了数学实际的教学效果。

4小学数学课堂当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4.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丰富课堂内容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当中,任课老师需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来作为教育的重心,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举办一些教学活动(比如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游戏、课堂比赛或者利用现代化资源进行比如音频、视频或者PPT的形式)辅助教学,为课堂增强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学习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三角形”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画出比如等边三角形等几个有特点的三角形,在正式学习这几个三角形之前任课老师可以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或者小组讨论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一定会有自己能够思考出来的结论和无法解决的疑惑,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能够使学生对知识记忆更加深刻,学生怀揣着疑问来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注意力更高,提高学习效率,这种课前思考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同学们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显著,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2通过小组讨论的模式来提高数学素养

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模式指的是班主任老师将性别、兴趣、学习特长、学习能力等参差不齐的四到八个学生放在一起,通过让他们在学习过程当中相互讨论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在学习中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核心素养。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育学生如何去学习是如今教育的主要问题,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可以让同学团结协作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这一单元中的“组合图形面积”时,任课老师可以给每一个小组布置不同的多边形形状,要求他们算出面积,假设六个人一组,用不同的切割方法来将图形切割一起进行计算,后两组统一对照答案,验算答案是否正确。这种方法能考验学生用不同角度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4.3在教学时时常复习,使同学形成整体思维

在曾经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任课老师仅仅是向同学们传授新知识,与以往知识没有连接,学生的头脑中没有产生整体的思维构图,给知识的掌握往往是表面的、不够牢固的。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任课老师在向同学们传授新知识时,可以联系以往的知识,对以往的知识进行复习,向同学们讲述新旧知识间的关系,让同学们在脑中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对知识更好地掌握吸收。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的四、五、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时,分别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这三种统计图都是有区别的,条形统计图主要是数据的准确体现,折线统计图主要是数据的变化,扇形统计图主要是注重某个部分占总体的程度。在学习完这三种统计图时,任课老师可以对每一个统计图的特性以及适用环境进行介绍,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三种统计图的使用方法,使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对统计图有更全面系统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4提升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生活中遍布数学知识相关的事物,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应该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带领学生在生活中发掘数学学习的资源。同时在生活中发掘数学知识,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并且可以培养学生养成用数学眼光和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也是当今时代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可以促使小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同时通过师生、学校共同的努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独特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拥有较强的数学知识实际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西文.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视角的少数民族数学教育发展思考[J].河学院学报,2020(5):127—129+141.

[2]田勇敏.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中国新通信,2020(17):190—191.